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研究

2022-04-14 06:09孔令先李丹刘秀英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理念

孔令先,李丹,刘秀英

(1.西藏大学,西藏拉萨 850000;2.拉萨市第八中学,西藏拉萨 850000)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既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高校必须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理念下,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推动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立德”取“树立德业”之意,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发生了改变,立德中的“德”表示的是道德品质的意识,立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指的是大公德,即道德高尚、德行高尚;“公德”指的是有关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的行为,要有公德心;“私德”指的是乡规民约,常见中国乡村地区村民制定的行为规则。总体来说,新时代立德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构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树人”中“树”代表培养、培育,“人”指的是人才,树人可以简单理解为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从立德树人出发,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素养。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政课程“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学生通过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实际行动,达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具体来说,高校思政实践课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实践教学能让学生将理论课程中的感性认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从而深化理论课程知识,既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领悟,提升学生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认同,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升华。第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意”。思政实践教学可通过正能量来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面对不良思想时能够自觉抵制,从而坚定意志,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四,有利于坚定学生的“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专门解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坚信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行动力,将理论认知真正付诸实践,在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行动力。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不准确

高校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思政课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做好理论知识的讲授与传输,同时也必须强化实践课程,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在具体实践中完成情感升华。但是从总体来看,当前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未正确把握实践教学理念,存在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思政课一般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四门课程组成,不同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做好这四门课程的统筹规划,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难题。甚至在部分高校中,不同思政课程的教学会由不同教师来担任,教师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大大削弱了思政课程的育人作用。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评价的对象,但是长期以来,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单纯是对学生“学”的评价,而缺乏对教师“教”的评价的重视。同时,在评价主体方面,在对学生“学”的评价方面,也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有所缺失;在评价内容上,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对学生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足,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行为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关注度不够。由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结果往往不够客观公正,无法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缺失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有必要的师资保障、制度保障以及资金和基地保障,从实际教学来看,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主要有如下因素:

第一,师资保障不足。师资力量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着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对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但是总体来看,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在教学方面一直处于疲乏状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一些青年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难以上好思政实践课。

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经费保障缺乏。当前,不少高校缺乏相应的实践经费,也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更多的是停留在号召上。

四、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高校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机制以及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

首先,提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程必须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既要利用好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真实体验、切身感受,将理论知识内化,提升政治觉悟和政治热情,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其次,要重视思政实践教学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在不同时期,思政课教学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下一个“百年目标”奋进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明确时代赋予高校学生的重要任务,从时代需求角度出发、从实践教学做起,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

最后,构建思政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高校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从国家发展需求和人民生产需求出发,确定科学的教学理念,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民众。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也需要围绕德智体美劳来进行。

第一,德育目标。德育是教书育人的首要目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高校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培养,将德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体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道德规范。

第二,智育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拓宽学生理论知识面,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体育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体育精神、运动快乐,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第四,美育目标。美育教育既包括审美教育又包括真善美教育,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学会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画面美、语言美和行动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应用美的语言与人交流,学会践行美的行动。

第五,劳育目标。劳动教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让学生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密切接触,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学生勤劳的品性,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依靠辛勤劳动谋取幸福生活。

(三)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程需要以思政教材为载体,对不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研制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在完成对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的梳理后,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目标,及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具体可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案例分析以及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活动等。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高校可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使学生对思政理论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听导游讲述历史故事,重温红色经典,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充分结合时代发展,创新实践形式,以社团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改变教学评价模式,高校思政实践课程评价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进行,改变当前单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现象。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或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除了任课教师外,还需要让学生、同行教师以及高校领导广泛参与。再次,评价内容全面化,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内容方面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案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对学生学的评价内容方面,除了重视学生结果性评价以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公平性。最后,发挥教学评价结果的重要作用。教学评价结果不仅是教师发放绩效的依据,更是发现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参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评价结果,通过结果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五)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首先,在师资力量方面,高校要提高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积极进修等措施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引进外界优秀思政实践教学人才,通过退休返聘,吸引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教师,或者与社会优秀企业家、劳模人物等进行合作,邀请其兼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不断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其次,在实践基地方面,高校可以积极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和空间,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或者与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高校之间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最后,经费方面,高校必须严格落实思政课程实践经费保障,并将其纳入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做好费用使用追踪监督。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争取社会和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保障满足实践教学实际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立德树人理念下时代发展的重要需求和重要途径。本研究解读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探究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梳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对当前高校思政实践课程发展有研究意义,以期为高校保障思政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接班人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理念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