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索

2022-11-09 01:28李林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中国共产党

李林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不确定的理想世界所进行的一种确定性追求,是支撑个人、团体、政党和国家民族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源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安身立命,在不断斗争中开拓了崭新的世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信念之源和理想之魂。青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史增信,既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永葆生机、兴旺发达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存在价值追求的精神基础,具有思想正确发展的导向功能、自觉行为的奋斗功能、思想共鸣和同向行动的凝聚功能。理想信念既是个人内在精神的动力源,也是外在行为的指挥棒。自从共产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就从未停止过。而在当代中国,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特定的内涵,即通过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引导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这二者之间是接续、顺承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的阶段性表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求新时代大学生信念坚定,矢志奋斗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与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高度吻合,他们将见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而强国梦、复兴梦并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的条件下,各种风险和矛盾交织,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会面临各种艰难和曲折。心有所信,方能致远,只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唤起斗争精神、增加斗争力量。因此,广大青年大学生必须补足“精神之钙”,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让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矢志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二)个人社会化和成长需要呼唤新时代大学生志向高远,勇于开拓

大学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人生课题。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清楚自己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从而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既是个体社会化的必要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申请加入共产党,愿意为社会和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空间多元文化交织,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和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乘虚而入,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制造了思想混乱,一些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危机,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困惑、对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疑虑、对共产主义前途的迷茫,意志消沉,缺少开拓进取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信念,就很难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更谈不上承担起历史重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

二、百年党史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

(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大学生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的重要资源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己任,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怕牺牲、不断斗争、无惧困难、不断奋斗、无畏挑战、不断探索。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蕴含着社会发展规律,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党史观,寻找到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原因,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蕴含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坚定为强国伟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谱写辉煌的人生乐章。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鲜明政治品格是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财富

一百多年来,在伟大的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构建起自己的精神谱系,锤炼出自己的政治品格,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滋养,使其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路上强大的能量源、动力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个系统、开放的整体,从时间上看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从内容上看融汇了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历史主动、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各种精神品质;从形式上看集合了模范人物、群体,标志性地点、事件,这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形成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表现出来的先进性、革命性的政治品格,使其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使命型”和“服务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蕴含着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从狭隘走向宽广,从空虚走向充实,从迟疑走向坚定,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三)党的百年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是大学生启迪思想、磨砺意志的丰厚滋养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宝贵的理论成果,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变革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飞跃,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的理论指导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和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成就。这些实践创造再次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党的百年实践创造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的科学根据,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启迪,使其在复杂的社会中看清事物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

在百年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蕴含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敢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三、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索

汲取百年党史营养,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这要求高校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阵地渠道作用,又要特别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发挥隐性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将党史精神学深悟透,知行转化。

(一)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阵地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高校党史教育的主要途径,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因此首先必须用好这个主渠道,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不断筑牢党史育人的主阵地。

一方面,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改进课程设置和探索教学方法。高校应加大包括党史在内的“四史”内容比重,充分挖掘党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党史人物、理论、问题和事件为主线,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引导大学生认真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奋斗激情,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豪情壮志。与此同时,高校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专题教授、分组讨论、实践教学、情景剧展示等,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党史元素,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各专业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自觉把党史教育自然融入专业课程设计中,实现“如春在花、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有效的措施有:在介绍专业学科的发展史时,实现与“党史教育”的有机结合,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专业领域的大繁荣、大发展,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制度自信;讲述专业领域内知名人物的爱国奋斗故事,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激励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其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融入专业学习中。

(二)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有效利用隐性教育润物无声作用

隐性教育是指在受教育者不自知的情况下,以各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其思想、行为、情感、心理等发生转变的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点”。文化环境是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应当创设高雅的红色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以文化人,发挥隐性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方面,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家园,是感染大学生的“第一现场”。高校要注重校史与党史的结合,挖掘好本校建设发展中的党史教育含蕴,依托校史馆、档案馆等文化基地,让大学生感悟校史中的精神力量;要注重院系专业与行业模范的结合,在每个院系树立起跟专业相关的榜样人物,让大学生体味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奉献、创新的优秀品质,感受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激励、示范和带动效应;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结合,既要利用刊版、横幅、显示屏等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校园环境,又要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社团的作用,打造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如学术沙龙、演讲比赛、情景剧等。

另一方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加强网络文化氛围的渲染。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审美观甚至价值观都显现出互联网媒体文化现象的表征,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党史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依托互联网,利用微信、微博、B 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推文、微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党史宣传教育,还可以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线上党史展览馆,模拟历史真实场景,增加党史学习的体验性、互动性。总之,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只有融入学生熟悉的网络环境,采取大学生的语言体系,以生动的形式,打造青年风格,才能做到深入持久、入脑入心入行。

(三)整合党史教育资源,积极调动实践锻炼的认同接受作用

实践锻炼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学深悟透、知行转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人民,深切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伟大变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才能主动认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各类党史教育实践基地。社会教育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教育基地,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带领大学生走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战斗遗迹、遗址等地方,感受红色文化。这些鲜活生动、形象立体的教育资源是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最好的教材。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党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搭建各类党史学习的平台。高校应尊重基层党组织的首创精神,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培育计划”,搭建各类党建项目平台,利用多媒体搭建“红色微党课”网上平台等。三是开展“百年党史”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增进对国情、民情的了解。通过对当地党史的学习探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考察调研,对当地革命前辈和改革先锋采访学习等方式,大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向英雄学习,向模范学习,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总之,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群体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升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大学生正确处理思想意识中的困惑和矛盾,分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大势,顺势而为,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实践者。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党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