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的意义入手,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的计算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06-0216-02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多,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因而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培养计算能力的相关教学内容变少了,随之增多的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教学内容。如若教师对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致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合理安排教学,提高计算课的教学质量是目前需要深入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数学的学习而言,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计算,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计算”遍布于数学教材的每一个角落,这就说明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第二,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计算能力是一项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支撑,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全方面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2]。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原理,夯实数学计算的基础
一切数学计算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条件,就是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些理论依据。在数学学习中,加、减、乘、除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无论是哪一种计算都有其对应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如加法计算中的进位、减法计算中的借位,不同计算内容都有对应的计算方法和诀窍,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收集、筛选,选择出最适合当下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将其以简单、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计算能力。如乘法口诀、竖式计算等都是我国数学史上所传承下来的非常优秀的计算技巧,这两种计算方式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3]。
2.2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学习自信心
计算的基本形式由数字和计算符号组成,小学生由于其具象思维较强,因此这样抽象性强的知识会令其在学习中产生厌烦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利用其较强的好奇心,科学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计算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代表一种动物,每种动物对应一个数字和相对应的简式,通过跳格子的方法回家,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计算规律和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而后,教师可以逐渐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增加算式的数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愿,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耐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养成,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4]。
2.3 注重“心口算”,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口算能力可以体现出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心口算”指的是无需借助纸笔仅凭大脑进行计算,并口头叙述计算结果。这一方法也是目前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说笔算的基础就是口算,而口算则是养成良好的笔算能力的前提。口算不仅要求计算速度,还需要保证正确率,这需要大量的练习。
如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固定的口算训练,题不用太多,十到十五个为宜,可以分组分批进行训练,由教师口述,学生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口算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2.4 科学地进行计算训练,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够做到。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较为分散,很难在一件事情上集中较长的时间,很容易在还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技能的时候就放松学习,这就会导致计算能力的提升难以达成。因此,开展有效的计算训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这种训练应贯穿至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在训练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训练的难度。如运算方式由加减到乘除,遵循个、十、百、千到更大位数逐渐运算的要求,而运算练习的方式方法也应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设置,要做到丰富多样,题型有趣,解题方法巧妙,以各种新奇的形式取代枯燥的运算。
如在一二年级的练习题中加入爬楼梯、运送水果等变式题型,到了三四年级就可以在练习题中加入“600÷△=20”这样的题型,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潜移默化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训练当中,其计算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2.5 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
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在书写时常会出现写错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难以提高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的书写量,规范学生的书写,避免抄错题或者写错计算答案等情况的出现[5]。
如在“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1”与“7”比少个眉毛,“6”比“0”多个尾巴。以这种生动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字特点的记忆,从而减少其书写错误。此外,教师也应在日常教学板书的书写和作业的批改上做到书写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2.6 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减少计算错误率
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验算习惯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也不應忽视验算习惯的培养。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与算式相对应的运算方法,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验算能力,进而提高计算能力。
如在计算“4625+3122=7747”这种四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最适合的运算方法,并进行验算,而后变换加数位置,得出加数位置变化而和不变的规律,即3122+4625=7747。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得出“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的结论,即7747−4625=3122或7747−3122=4625。这种逐渐深入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加减乘除的关系,并能够根据演算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时刻督促学生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进行验算,养成验算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在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宗旨,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优秀的计算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21(15).
[2]刘明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4).
[3]路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山西教育(教学),2021(3).
[4]折宏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7).
[5]笪淑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6).
【作者简介】
陈娟(1981~),女,江苏丰县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