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性强等特征,科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科学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丰富了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了学习内容,使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文章论述了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手段的实施策略,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06-0182-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目标,针对于一些学校信息化技术应用意识薄弱、水平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认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质量,结合当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沉浸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利用钉钉、微信等平台打造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智力的发展。
1 小学科学教学信息化的定位
1.1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慕课、微课、沉浸式模拟学习、多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被应用到课堂中,构建了更加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1]。学生通过直观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能够更快吸收相关知识,理解抽象的自然规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信息化满足了教学需要,尤其是将图片和音频等应用到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1.2 促进科学思维形成的有利工具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平台和虚拟化实验平台,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场景之中,了解深奥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学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能对日常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信息化教学中利用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科学。
1.3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障
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实验内容与生活中的元素结合,帮助学生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小实验,在操作和调查过程中深入分析科学原理,帮助学生在积累更多生活经验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学科学教学信息化应用策略
2.1 课前预习环节信息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信息化手段与课前预习有机结合,能够展现预习的重点和关键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预习自主性,在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2]。
下面以教科版小学科学“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内容为例展开论述。首先,教师细致解读植物生长变化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巧用钉钉和微信等软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网络信息资料等进行剪辑、整理,制作成课前预习的小视频,然后将小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钉钉群中,发送“发现植物生长的变化”相关课题消息。学生应在家长的协助之下下载相关小视频,自主预习知识点,并大致了解到种子的外部特征、发芽过程及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等。这样能使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萌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感知到科学带来的乐趣。其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学会查阅网络信息,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习题,可以借助语音回答教师布置的问题。最后,教师批改作业,并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必要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构建起高质量的预习教学课堂,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观察视频与语音交流的过程还能帮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2 课中教学环节信息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性
课堂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主要阵地,直接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渗透在课中教学环节,对科学课中的讲解、提问、实践等发挥协调统一的作用,帮助各层次学生自主剖析问题、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运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可弥补传统视频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足。如在“太阳、月球与地球”这一节内容中,传统教学主要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创设场景,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并不能让其深入了解更多知识。应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相关的情境,在虚拟现实资源中融入太阳、月球、地球的视频,同时通过白板将虚拟资源中的内容下发到学生所佩戴的设备(VR眼镜)上,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开展月球之旅[3]。
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构成,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能赋予学生科学的态度。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验带来的乐趣,教师可通过开展课上和课下的雨课堂。
如在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这一节内容中,教师授课后自动生成本堂课二维码,学生借助微信扫描进班,将课上PPT发送到学生端,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其中還附上了教师的讲解视频。另外,学生也可将不懂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点击每页课件下的“收藏”和“不懂”按钮,匿名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课上重点讲解。雨课堂还设置了弹幕功能,教师可通过弹幕了解到学生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可发放相关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实验各个步骤和该节知识的理解程度[4]。教师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安排学生完成“点亮小灯泡”小实验,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在实验中相互配合,观察实验变化并记录,对于一些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需对其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点拨和分析。
2.3 课后作业信息化,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后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课后环节中,保障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开掘潜能,并能够更积极完成课后作业。
如在学习小学科学“蚕变了新模样”这节内容时,教师可改良课后作业,利用问卷星呈现实践作业和理论作业。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设备在线完成多种题型的相关理论试题,同时教师根据正确率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让学生借助信息设备开展微视频教学,如学生课后组成小组,收集蚕生长的整体情况资料,在合作交流中记录相关信息,并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蚕变成新模样的整个过程,然后将各自视频展示在微信群中,最后由学生共同选择出最佳的作品。总之,信息化课后作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提升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科学课前、课中、课后引入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科学课程信息教学的水平,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思考、实践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凸显自身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综合素质,从而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学信息化的效力亦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保华.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4).
[2]昝彪.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广元地区为例[J].林区教学,2020(4).
[3]高权.信息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0(6).
[4]闫其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3).
【作者简介】
董婷(1993~),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BD309BD6-0EBC-4948-BD0D-6CE35FE18B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