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君
还在念初中的同学,每天和“钱”打交道的机会不多。特别是“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几乎不会留给你任何“买买买”的机会。
想想也对啊,都还不会赚钱,又怎么好意思大手大脚花钱呢?别再问我想买什么了,我的心里只有学习......即便如此,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变得很想要钱——那就是你手里的饭卡余额告急的时候!
你在学校多久充一次饭卡?每次充多少钱?
不怎么花:
@笄蛭涡虫:一学期一次,100元,因为花得少,够用一学期。
精打细算:
@常智翔:等剩30元的时候充,一次充100元,够用就行。学校有免费的直饮水,我也不喜欢喝饮料,所以消费仅限于午餐的13元,充一次能用7个工作日。
我爱干饭:
@焦同学:一个月充300~700元,根据饭卡余额决定,一个月花500元左右吧。
@胡俊豪:我一般一个月充一次,一次1000元。
不用饭卡:
@游岭:很可惜,我们不使用饭卡。
你在校外买过其他类型的储值卡或充值卡吗?
已经消费:
@任芷萱:买过啊,赵一鸣量贩零食的会员卡。
@辜千烨:超市储值卡,最大金额500元,钱不知不觉用完了。
斬钉截铁:
@马子轩:没有,我觉得没必要。
留下疑问:
@游岭:游戏币大玩家算吗?我最多好像充了200元。
@刘冰阳:只在银行办过银行卡,存了5100元。这算充值吗?
(这些疑问,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解答)
在充值、使用过程中,发生过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我的故事:
@马子轩:充饭卡板上标着“可以充值50元或100元”,然而当我拿着50元去充值的时候,他竟然给我说最少要200元才能充。
@章俞娟:期末我叫妈妈帮我往卡里充400元,结果吃饭的时候发现有4000元,我打电话问她,她很镇定地说:“这不期末了吗?多按了个零,吃好一点。”
@胡俊豪:往游戏《生死狙击》里充了100元,结果被我妈发现了,屁股直接被打开花。
别人的故事:
@阿冇:有次充饭卡,一个姑娘排队的时候和朋友谈天说地,时不时啃一口烤面筋。轮到她的时候,她“啪”一下把烤面筋拍在充钱机上,把卡递给阿姨,特别豪气地说:“阿姨,我充六百!”阿姨默默看着她,姑娘愣了一下,慌里慌张地又是递钱又是擦油。我至今还记得那位姑娘说那句话时“我有钱”的气概。
@万左右:我们学校充水卡没有上限,结果有次有个男生很霸气地说:“给我充满!”然后他就有了个外号——海王。
500元的饭卡=500元的现金?
“向着食堂,冲呀!”呃......不对,要想吃上饭,应该先“充呀”!
当你把薄薄的卡片往充值器上一放,红彤彤的百元大钞就化身为显示器上的三位数字,“满血复活”的饭卡,又可以带你“征战”食堂、大快朵颐了。
但是,一张500元的饭卡和一笔500元的现金,两者是完全等值的吗?它们仅仅发生了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吗?
聪明的你眉头微微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有区别!要解释清楚其中的差异,有一个关键的前提:你充进饭卡里的钱,一般都会进入学校的财务系统,没有特殊情况,学校财务处是不会把饭卡里的钱退给你的。请记住这一假定,等到了最后,我们再来揭晓这个前提的重要意义。
现在,我们再来正视手里的这张“饭卡”,它算是“披着羊皮的......”哦不,是“披着卡套的现金等价物”吗?试想,如果500元现金还留在你手上,你或许会“灵机一动”,偷偷拿出一张,去买一件《王者荣耀》的角色皮肤......没错,这就是“现金”的魅力,它最突出的特质便是流动性,可以花在任何事物上,可以随便流向任何商品。“流动性”这个概念,在2021年12期的“压岁钱”话题里也和大家讲过,已经忘记的同学们快去翻来看看。
你把这些钱充进了饭卡,卡内余额变多了,让你觉得钱并没有“减少”,可现在,你还能用这张饭卡去买游戏皮肤吗?当然不能了,当现金进入饭卡,就意味着你接下来的所有消费,都只能在学校的刷卡机上进行。换句话说,现金的“流动性”已经彻底丧失了,你的钱,只能用在食堂,再也干不了别的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流动性”的丧失,就是“现金”核心价值的丧失。你以为自己的钱只是换了个地儿“凉快凉快”,没想到,“充值”的本质是“提前消费”,是你一次性垫付了未来的餐费,食堂再通过每天几顿饭的形式,来分期偿还你垫付的资金。
感觉自己手里的卡突然就不“香”了......
生活中的“饭卡充值”现象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下这些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
场景一:
运营商客服:我们针对在校学生推出了专项优惠活动,不要错过!
你:怎么参与活动?
运营商客服:预充500元送50G流量,这500元会按月返还到您手机上,每月50元,您照样可以当话费使用。
你:50G流量......给我充!
解读:在办理手机业务套餐的过程中,往往力度大的优惠是以较大数额的充值为前提的。虽然运营商承诺,预充的金额会以按月返还等形式重新归还给你,但其本质和“储值”一样,钱已经不在你的手上,只不过从运营商的左口袋到右口袋而已。事实上,“充值越多、优惠越大”的逻辑也已经在暗示你,因为“充值多”,运营商从你身上赚取的利润就多,才有可能给你更大的优惠。
场景二:
系统提示:首充任意金额,赠送豪华礼包!你:有豪华礼包!赶紧充!系统提示:您已充值成功!点击领取您的装备!你:太酷炫了吧......本王者来啦!
解读:游戏充值这件事,一旦“入坑”,同学们很容易从“首充新人”升级到“氪金达人”。但别忘了,一旦金额充入游戏账户,消费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即便账户里的钱还有结余,这些余额也只能用在游戏里,别无他用了。针对这些现象,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相关通知,对未成年玩家在实名注册、娱乐时间、规范付费等方面都做了规定。
场景三:
某宝客服:亲,喜欢的话赶紧下单哦!错过这一波,再也没有这么大的折扣啦!
你:下单之后,多久能收到宝贝呀?
某宝客服:目前是“双十一”预售阶段,先支付定金、鎖定宝贝,“双十一”当天付清尾款再发货哦!如果不付尾款,定金不退还哦!
你:定金已付,“尾款党”坐等收货啦!
解读:每年伴随着“双十一”的火爆,商家的营销套路也花样百出,“预付定金”就是其中一种。如果你临时后悔不买,这笔“定金”就无法退还,和“充值”的性质是相同的,属于提前消费。因此,享受购物狂欢的同时,也要提醒自己和爸妈理性消费呀!
除此之外,超市的储值卡、星巴克的星礼卡、爸爸妈妈开车用的油卡......都是生活中的“饭卡充值”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多储蓄才是王道
现在我们知道,现金转换成“充值卡”,并不只是简单的形态变换,而是已经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消费。所以,只要是“卡”一定都要远离!
慢着!这样的想法又过于绝对了。并不是所有“卡”都要提防,比如银行卡。
当你把钱“放进”一张真正的银行储蓄卡(正式名称“借记卡”),金钱确实只发生了形态上的转换,而不是“提前消费”。因为,银行卡里的钱,你随时可以取回,金钱的“流动性”没有丧失。这样的行为,就是众所周知的“储蓄”,你还能通过这笔储蓄,获得银行额外给你的利息。
对比之下,超市、游戏应用等,会因为你充了一大笔钱,却由于暂时没用完,而为你计算利息吗?当然不会,你手头原本可以在银行赚利息的钱,提前送给了别人,真有利息,也成了别人的利息了。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一开始要做出那个“财务处不退钱”的假定了吗?一旦财务处愿意退钱,那财务处也不能叫“财务处”,就是你的“小银行”了。“随存随取”这样的好事,可轮不到咱啊!一旦充值完成,你几乎没有可能要求退钱。所以,大家一定要少充值、少买卡,要养成有钱就储蓄、存银行的习惯。
当然,像“饭卡充值”这样的行为是学习生活的必需,我们无法避免,只是每次充值,都要充合理的额度,别太少、也别太多,够用就行,减少不理性的消费,把现金的“流动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面对生活中的“充值”行为,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