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路径研究

2022-04-14 19:37陈欢
公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政课一体化

陈欢

摘要:为推动法治教育不同学段的层次有效衔接,深化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一体化路径研究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的必然要求。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建设目标,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发展障碍,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建设路径,无论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有效衔接,还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中小学 思政课 法治教育 一体化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一直把培养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新青年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任务,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提升各学段思政教育的整体性、连贯性,强调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1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构。其中,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推动法治教育不同学段的层次有效衔接,深化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一体化路径研究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从中小学教育向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目标

为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国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联合印发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国民教育体系中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提出了基本要求。以此为依据,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也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教育目标一体化

这里的教育目标不仅包括课程目标,还包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课程目标要具连贯性。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为课程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首先,三维目标要具连贯性。在总体目标上,《大纲》中要求青少年具备法治知识、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同样是知识层面的目标,不同学段间要有连贯性。其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要具连贯性。《大纲》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必需的基本法律常识;高中阶段则要具备参与法治实践、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可见,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关注点由守法公民、法治社会向法治国家转移。

二是教学目标要具层次性。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高等教育阶段的部分法治教育内容与中小学阶段要避免重复。例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六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中已进行了初步讲解,这时,如果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还是识记、理解相关概念就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螺旋式上升。

2.教学内容一体化

由于青少年在不同学段的身心特点、成长需要有所不同,不同学段的法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重点要具阶段性。首先,教学内容的深度应具阶段性。例如高等教育阶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中全面依法治国的部分内容在高中阶段《政治与法治》中就已出现,但高中阶段主要是法治知识的拓展,高等教育阶段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的系统介绍。所以,要保证教育内容的深度阶段性提升。

其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具阶段性,由基础端向终端辐射是基本理路[ 2 ]。比如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是培养公民意识、了解法律知识,高中阶段则是拓展法律常识、理解法律制度,高等教育阶段就转变为对法治体系的掌握、法治实践能力的提升。从中小学到大学阶段,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由尊法、守法向学法、用法转变。

3.教学策略一体化

教学策略包括实施程序和实施方法,一方面,思政课法治教育要实现实施程序的一体化,即由替代式教学向产生式教学过渡,以高中阶段为分界线,从教师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向学生自主处理教学信息转变,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在实施方法上,要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向学习共同体取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转变。例如,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由教师搜集、选择教学信息,中学和大学阶段则通过情境设置、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4.保障机制一体化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教学评价和教师队伍等保障机制也至关重要。首先,要有兼具过程性、全面性的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过程性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业成绩,还要凸显学生的进步程度,将点、线结合,综合考量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这就要求教学评价要依据学生的重要节点考试成绩和在线资源学习次数的曲线变化图等给予学生完整的评价。全面性则是指教学评价要涵盖课堂表现、课外实践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其次,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注重信息沟通和素质培训。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其中,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这两点就需要各学校加强合作交流、信息共享,思政课教师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才能实现。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发展障碍

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虽然自2002年10月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下發《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时就已进入初步建设,《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文件也强调要推进法治教育的纵向衔接、渐进提升,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障碍亟待突破。

1.缺乏衔接递进意识

教师是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但就目前来看,许多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学段法治部分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常用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并不熟悉。这说明无论是思政课教师个人,还是学校整体对法治教育一体化的研究都不够深入,而究其根本就是教师缺乏衔接递进意识。例如,有些高校教师对高中阶段的法治教育内容不了解,在讲授新课想温故知新,却不知回顾的内容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未学过,这种学情分析的错位就是由于缺乏学段衔接意识导致的。另一方面,有些思政课教师也缺乏递进意识。比如,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教学方法都会涉及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探究学习法,但不同学段相同方法的运用程序和侧重点是否有所区别呢?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呢?可能很多教师都未关注过这个问题,这才使学生会有反映学习过程太难或太易的情况出现。

2.缺少学段交流机会

当前许多思政课教师即便是具备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但一体化建设的信息和经验却严重不足,这就与教师缺少不同学段间的交流机会有关了。长期以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都只专注于本学段自己所带的课程,对其他学段的法治教育目标、教学重点、常用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并不十分了解,对学生法治素养和能力的现有水平也未完全掌握,其客观原因就是缺少与其他学段教师的沟通、交流平台,无法从其他学段教师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阅读教材来自己总结,这就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脱节,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不同学段间交流机会的缺少是不利于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

3.专业指导培训较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各高校对教师素质的提升也越发重视,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逐渐增多。例如,针对高校教师的周末大讲堂和思政课教师培训国培项目就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但是,其中关于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专业指导数量却很少,专业性也不足,这就造成许多思政课教师对如何与其他学段的法治教育做好衔接、递进的具体方法掌握不够,对专业法律知识的教学技能有所欠缺。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对宪法的相关知识研究不深、高中阶段教师对民法的内容不够了解,就会造成知识讲授的广度、深度不够,与其他学段的内容衔接断层、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合适等问题,阻碍法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4.时间技术支持不足

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仅靠教师的个人钻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社会的大力支持。但就一体化建设的现状而言,时间与技术的支持明显不足。首先,许多教师反映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有些时间被教学比赛所占用,即使有时间集体备课,大家的关注点也在研究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课件和作业、试题等教学资源上,而不是如何与其他学段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机制相衔接。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法治教育过程中也会缺乏对一体化建设的时间投入。

其次,学校及相关企业对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技术支持也不足。例如,在建设完整、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平时作业平均分、在线资源学习次数的变化图、课堂活动参与次数等数据,但学校合作的网上教学平台有时并不能提供相关数据,相关企业在平台功能完善时也可能无法及时更新相关功能。这就导致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精力在记录、整理数据上,甚至会使一部分教师因不愿投入时间、缺乏相关技能而放弃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使一体化建设发展缓慢。所以,必须消除缺少技术支持这一障碍。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觉意识、潜心深入研究,更需要学校间合作搭建资源共享、素质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时间、技术保障。

1.增强衔接递进意识

教师衔接递进意识的增强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它具体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三个方面。

增强教育目标的衔接递进意识。首先,要衔接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教师不仅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还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分别研究课程目标的有序连贯。以能力层面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更多是在教师提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理性结论,因此,需要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而到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通过分析实践案例来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在考试与生活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考验的就是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学生不能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要具备梳理事物变化发展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并自觉衔接。

其次,要衔接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自觉推进不同学段间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使其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基本法律常识的掌握,高中阶段则要将重心转向参与法治建设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阶段则应高度关注学生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的信仰认同度。各学段教师要以此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认知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指明方向。

增强教学内容的衔接递进意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 3 ]。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比如,关于宪法的内容各学段都曾出现,但它们的教学重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相邻学段间相同主题内容的衔接和递进,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阶段性拓展和重点的阶段性分布,使法治教育呈现出由小学、中学向大学辐射的基本趋势。

增强教学策略的衔接递进意识。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首先,在理论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高中以前的替代式教学向产生式教学过渡,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高中以前可以多采用故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高中及大学阶段多运用价值辨析和主题辩论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其次,在实践课上不同学段也要有序过渡。义务教育阶段可多组织布置宣传栏、听取专家讲座等校内实践活动,高中阶段则多鼓励参观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高等教育阶段则可设置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校外宣传等难度较高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搭建能力提升平台

搭建能力提升平台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厅及各学校都应积极推进学段间交流平台的构建和师资水平的提升。

积极推进交流平台的构建。学段间交流平台不仅可以采用手拉手集体备课的方式,还可定期组织研讨和观摩,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讨论一体化建设路径。此外,还可拓展线上经验交流和资源分享,建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线上资源平台,使教师可直接在网上查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相关文献、讲课视频和课程资源包,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大力推进师资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提升思政课相关专业师范生的法治素养。针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思政课相关专业师范生可专门开设法律相关课程,提升师范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一体化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建设能力。针对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如如何简化或拓展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如何选择法治教育教学模式等问题可聘请专家和比赛获奖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

3.加大技术经费支持

加大技术经费支持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物质保障。这不仅需要学校加大一体化建设经费投入,更需要相关企业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法治教育一体化夯实物质基础。

第一,学校要加大资金支持,尤其是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和教师一体化建设能力培训方面。首先,要建设功能完善的教學评价体系需要学校与技术水平较高的在线教学平台合作,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兼顾课内、课外表现,并能快速、便捷地计算出相关统计数据,保证教学评价的覆盖面和公平性。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能力培训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保证教师对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时间和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要加强技术攻关,为学校提供完善、全面的教学资源。随着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相关在线教学平台也要与时俱进,为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其他学段的教学资源链接。同时,在教学评价时全面记录线上平台数据,并提供相关数据自选型的统计模板,在设置各项成绩权重时提供个性化选项,从而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系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院内教育教学科研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202108。)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李镕,王立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0).

[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思政课一体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