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提质改造的设计思路探讨
——以株洲市动力大道工程为例

2022-04-13 08:28
低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道城市道路管线

王 磊

(湖南智谋规划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7)

0 引言

随着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全面加快路网更新为今后城市改造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等需要更新升级;城市道路出现多种病害问题,许多道路的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为保障行车安全性和行人舒适性,缓解片区交通拥堵节点,提升道路通行品质,促进中心城区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株洲市动力大道工程为例,浅谈关于城市道路提质改造的设计思路。

1 工程项目概况

动力大道(重桥西路—田红路)位于株洲市石峰区轨道城片区,北接现状田林路,南至现状田心路延伸至规划动力大道,全长约1.86 km。结合市级改造项目规划审查部门的意见,该道路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有:①优化平面线形和交叉口拓宽设计。②完善交通组织设计及补充相关交通设施,设置安全、规范、清晰、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线。③优化雨污水管线设计,新建段结合上游已建成段有效衔接。④改造设计与周边地块相融合。⑤提升景观环境与品质。⑥加强地面低洼路段易涝积水点,优化道路排涝设施,结合城市更新,同步推进海绵城市道路改造升级。

2 现场调研及难点分析

2.1 现状道路分析

动力大道位于田心旧城区,沿线建筑密集,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道路两侧以居住小区、工业用地为主,根据规划路网对该道路定位,动力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4~30 m。部分路面和路基情况未能充分满足车辆通行需求,一方面路幅被临时停车位占用一个车道,另一方面原有道路出现多种面层结构问题,例如,材料强度不足导致出现裂缝、沉降等道路病害。因此,在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施工工艺与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等,同时提出优化方案思路。

2.2 现状排水情况

积水问题是城市道路改造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结合新的防洪排涝规划和该片区的雨水专项规划,充分论证原有雨水管道是否满足规划要求。同时,对积水路段结合现状管线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水流流量,提出管道改造措施。现状管线位置布局、排水流向、标高竖向等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经济投资与周期实施,应尽量利用原有排水设施。

2.3 交通精细化

共有13条城市道路与动力大道相交,动力大道道路两侧停车饱和度高,车流量较大,通行能力不高,交通设施现状较混乱,人行道功能不完善,导致出现“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等问题,盲道设施、盲文标识等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慢行道、人行道与非机动共板,没有形成路权清晰界限,没有注重形成完整片区非机动车道连贯性等细节问题。

3 城市道路改造的设计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道路精细化改造,充分实现人非分离,机非分离,实现城市交通畅通,人享其中,车畅其道。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盘活道路资源,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道路。

3.2 以路网为导向,提升出行效率

以道路路网为设计依据,以规划竖向为基础,结合实际地形地貌,改造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标横等设计。结合道路定位、技术标准及现状情况合理拟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3.3 节省投资造价,合理利用资源

遵循相关水专项规划,落实规划意图并做好与现状的衔接。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两侧现状标高等要求进行改造,落实现状管线可利用率,重新布置现状及新建段管线,实现雨污分流,并与周边环境建筑现状管网有效衔接。尽量避免拆迁,减少拆迁量,节省成本。

3.4 提升景观品质,打造门户景观节点

需对株洲田心片区核心地块现状景观环境进行提质升级,尽量保留原有树种与绿化,对缺失部分进行补栽;同时结合周边重要建筑与公共空间进行景观节点设计,为打造门户景观特色节点。

4 具体设计与改造措施

4.1 交通预测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将结合道路沿线的用地性质、产业布局等规划,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型,利用交通方式划分计算机动车的出行分布,以及应用株洲市交通仿真决策平台进行交通分配,计算出主要路段的交通流量。通过采用对交通流量分析与预测相关措施及时对道路实施提供建设依据,从而得到各特征年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动力大道采用双向四车道建设规模时,由表1可知,2021年和2026年服务水平为二级(稳定流上段),2041年服务水平为三级(稳定流)。因此,2041年动力大道采用双向4车道的建设规模,在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平的同时,道路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

表1 交通预测分析结果

4.2 道路工程改造设计

4.2.1 平面线形设计

动力大道全线分为两段,第一段(重桥西路—新民路)为提质改造段,平面保持现状线形不变,第二段(新民路—田红路段)为新建段,分A、B、C三段与现状及路网结合考虑设计[1](图1)。

图1 第二段(A、B、C段)平面线形优化设计

A段:沿现状道路西侧边线布置,保证西侧小区建筑不拆迁,结合远期开发地块,往东侧形成24 m路幅。

B段:泉塘湾小区和电力机车老研究所段,该段现状高差较大,泉塘湾小区地坪标高49.50 m,老路标高53.50 m,研究所地坪标高55.50 m,考虑到高差关系,道路线位沿二者中间布置,不拆迁泉塘湾小区高层建筑物和研究所内主体建筑物,但需要拆除老研究所大门。

C段:为减少对解放二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次设计对解放二村处线位在原规划线位基础上往东偏移约1.7 m,以保留小区现状通道作为小区居民日常进出通道,保证居民出行安全;同时在东侧充分利用现有挡墙,打造体现机车文化的特色景墙。

4.2.2 横断面改造

第一段重桥西路—新民路,长度约0.81 km提质改造(双4),改造前断面(图2):3 m(现状慢行道)+18 m(车行道)+3 m(现状慢行道)=24 m。为保持现状线形、路幅不变,保证道路交通功能,以人为本,调整原路侧停车位为非机动车道。分幅情况为:3m(人行道)+2.5 m(非机动车道)+13 m(车行道)+2.5(非机动车道)+3 m(人行道)=24 m。

图2 (改造前)标准横断面

第二段时代大道南辅道—田红路段,长1.16 km新建段(双4),为营造片区城市生活氛围,以窄路密网为发展理念,本次对道路红线宽度进行优化,由30 m调整为24 m,双6调整为双4,保持与第一段一致。打造田心片区门户大道,分幅情况为:3 m(人行道)+2.5 m(非机动车道)+13 m(机动车道)+2.5 m(非机动车道)+3 m(人行道)=24 m(图3)。

图3 (改造后)标准横断面

4.3 管线改造设计

本工程(重桥西路—时代大道段)已按照规划形成雨污水系统,本次设计结合道路加铺沥青,仅考虑对沿线现有的排水检查井及雨水口进行抬高处理。

本工程(时代大道—田红路段)为新建道路,沿线部分路段为临时道路,现状有少量的雨污合流临时管道;错接混接情况较为严重,均直排位于设计道路西侧150 m左右的田心干渠支渠四。该支渠雨水经田心干渠、龙母河水系排湘江,可作为本工程雨水的分段排放去路。依据道路路幅宽度、两侧规划用地(居住及绿地)及管线综合规划的布置情况,进行排水管道平面布置。

4.4 海绵城市理念设计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本次改造设计中充分利用可利用空间进行海绵城市设计微改造。“渗”:通过人行道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铺装广场及各种绿地,达到雨水下渗目的;“滞”:通过对行道树设计下沉式生态树池,达到滞留地面径流目的;“蓄”:通过蓄水单元及两厢用地中可利用绿地设计小水泡,达到雨水蓄积的目的;“净”:通过绿地内耐水性植物层层净化,达到过滤、净化雨水目的。

4.5 重塑街道品质空间

人行道改造的同时,衔接周边环境后退地块,提升道路铺装品质。为营造良好街道公共空间,结合城市更新,同步实施对街道面貌整体提升,打造适合市民休闲、交往的品质街道,将沿线通信、交通等设施设备进行集中化、小型化、隐蔽化设置,将道路灯杆、监控设施杆、交通指示标志杆等“多杆合一”。通过优化布局“道路上城市家具”、便民设施、绿化小节点等,提升人行交互体验。

4.6 问题思考与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对问题的分析,为后续阶段提出优化建议。

本项目改建段车行道施工前需做好现状地面标高复测,便于加罩沥青路面后做好周边道路的衔接。先做好地下的管线情况摸查,为了避免道路建成后反复开挖,建议各种管线的敷设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同时需考虑周边停车问题,建议选择合适的用地设置公共停车场,或结合周边小区边角及道路附属用地等建设小微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

5 结语

城市道路改造不仅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同时解决了道路故障、交通组织与交安设施等问题,为车行和人行都提供了便利。城市道路改造设计需要对道路、交通、排水、景观、建筑等进行综合考虑,遵循道路改造的设计思路和流程来进行施工指导,用最合理的经济投资给居民提供最好的体验。

本文结合株洲市动力大道改造实例,对城市道路提质改造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大道城市道路管线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美乃大道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