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张雪
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3-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因此,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而制定的培养要求,它既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也反映培养结果的标准,是人才培养工作行进的重要环节和指向标,对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考核与评价等工作产生影响。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是导致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教材建设、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脱节、断层或重复等诸多问题的源头,因此精准定位培养目标是中高职衔接的首要任务。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11]9号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由此可见,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类型框架下的不同层次教育,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技能水平层次。这是从宏观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的精准概况和界定,即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建立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桥梁。
从职业发展的路径来看,岗位设置是由低级向高级排列的,岗位层次越高,所肩负的责任和难度也越大,在此同时也将从就业者的能力进行了层级划分。另外,就业者从“菜鸟”成长为“精英”的转变过程中,每级成长均需要人才培养时间的加持,获得职级越高所消费的时间也越长。因此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设定要有发展性,即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是相互融通的,国际上以英国为代表的NVQ、GNVQ和NQF制度,均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教学目标。我国也在《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了就业准入制度,即“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另外两法中还提出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后,也完成了职业资格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这就是双证书制度。
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衔接与职业能力和职业领域息息相关,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衔接主要包括三种设计思想:1.基于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倾向于在同一职业领域内提升职业能力,即纵向提升,以英国的CBE为代表;2.基于知识本位的培养模式倾向于拓展职业领域范围,即横向扩展,以法国职业教育的学科特点为代表的;3.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倾向于二者有机结合的延伸,即综合提升,以德国职业教育为代表。三者比较见表1,职业能力和职业领域关系见图1。无论是纵向提升,还是横向拓展,在相互的发展空间内均受到限制,因此,中高职衔接采用综合职业能力设计思想是最佳选择。
图1 职业能力和职业领域关系图
表1 能力本位、知识本位和综合职业能力比较
目前,黑龙江省中高职培养主要有三种招生模式:1.“五年一贯制”模式是一种初中起点五年大专教育,通常由高职院校独立完成全部人才培养,因此不属于中高职衔接;2.“3+2”模式是前三年中职+后两年高职的一种校校分段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3+3”模式是完成三年中职教育后,对口高职单独招生的一种升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鉴于课题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只对“3+2”分段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进行研究。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发展路径规划,见表2。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高技术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表2中发展层级越高对从业者的要求越高,因此第一层级的网络工程施工员的培养由中职学校完成,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属于最低层次;第二层级的助理网络工程师可由中职的高端培养或高职的普通培养完成;第三层级以上的人才培养由高职院校完成,或以高职教育为基础对从业者进行个人职业发展长期规划来完成,由此可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关注的目标职业能力处在不同的岗位层级上。
表2 职业发展路径
2.具有职业资格特点的中高职岗位规划,见表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得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术资格;二是参加企业认证,例如美国CompTIA认证、思科认证、Juniper网络认证、H3C认证等;三是取得其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人社部举办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业的网络技术认证(网页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微软的系统工程师认证、联想工程师认证等。在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也是重要环节,中高职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依次取得,并将初级职业资格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将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作为个人职业发展长期规划目标。另外,也应鼓励学生通过第二和第三途径取得其他认证,拓宽职业资格获取路径。
表3 中高职岗位、技能、证书规划表
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衔接的建设中,根据岗位人才需求,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统筹规划中高职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知识领域范围,确立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为中高职衔接融会贯通提供合理途径,见图2。
图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示意图
1.总体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信息技术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在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岗位,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2.分段培养目标:中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网络工程建设、网络运行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岗位,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维护能力和网页制作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具有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信息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运维、互联网应用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设计、施工、管理、运维能力和Web应用开发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图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规格示意图
培养规格是将培养目标分解,形成具体的培养要求,即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规划。中职和高职培养规格衔接以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互通为基础,以纵向职业技能提升和横向职业领域拓展为主要方向,实现该专业从培养目标定位衔接,细化为培养规格的紧密衔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衔接研究,充分考虑了国家政策、职业发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从职业能力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纵向职业技能提升和横向职业领域拓展两个维度,构建出了中高职衔接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分段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和衔接了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充分满足了岗位和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