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陈连山,董 佳,李东辉,李玉赜,吉丽君
锦州医科大学:1.药学院;2.图书馆, 辽宁 锦州 121001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明了中国未来教育的重点是加快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充分顺应国家“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趋势[1]。显然,传统课堂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依托网络平台和混合教学模式的智慧课堂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热点[2-3]。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雨课堂模式[3]。SPOC是限制在校园内的更为可控的在线教育模式,所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料更加权威,更具有针对性;雨课堂是负载SPOC的线上平台,可提供线上学习、交流及测试的分析数据。理论上,教师通过监控数据及课堂反馈可制定出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作为一线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线上资源良莠不齐,自建资源疏于管理和后期挖掘[4];大数据监控不够人性化和个性化,线上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度不够[5]。此外,有学者指出,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认知仍存在误区,认为智慧课堂建设主要是网络连接技术设备和信息设备的堆砌,是传统教学的补充和线上拓展,智慧课堂的内涵建设有待深化[6-7]。为了切实了解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课题组综合前人研究中所指出的问题制定了调研问卷,并以辽宁两所高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期望通过对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症结的系统分析,明晰目前国内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所在,以期为辽宁乃至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以辽宁省两所地方高校共122人为研究对象:高校A的大学二年级实验技术专业23人,大学三年级药学专业69人;高校B的大学二年级师范类物理学专业3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半年以上的混合式教学参与经历。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研法,并随机抽取即将参与调研的5名药学本科生进行预答,包括“是否参与过混合式教学”,以及“是否了解混合式教学”两点内容。根据5名学生的反馈,课题组依据前人研究成果[8-9]在问卷中补充了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描述。具体问答内容包括:①受调研学生的基本情况,即学生专业、年级,是否有参与混合教学的经历;②课程参与满意度调查内容,即对混合式教学形式的认知情况,对传统课堂的评价,对教学形式的认同,更倾向于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类型,目前混合式教学的状态,所期望的混合式教学形式,自身实际参与感受,线上视频学习状态,以及在线学习状态;③参与混合式教学时,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即线上观看完成程度,分组课下共同学习并进行汇报,课上分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随堂发言,额外奖励讨论区自主为学生答疑、分享学习笔记和精品视频的学生,期末总成绩应更多参考平时表现。
为了明晰目前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真实状态,问卷内容②的答案均为描述性选项,并允许受调研学生进行多选、不选或自行填写。问卷内容③采用“效果明显、有一定效果、效果不明显、毫无效果”四个选项反馈学生对混合式教学常用考核标准的认同程度。
此次调研采用了现场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因调研问卷的特殊性,回收问卷采用人工筛选分类后,以Excel、Origin软件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
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73.8%。其中,现场发放23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皆为100%;线上发放99份问卷仅回收67份。回收率为67.7%。回收问卷中,实验技术专业占比25.3%,药学专业占比61.5%,物理专业占比13.2%;大二学生占比38.5%,大三学生占比61.5%。
预调研抽取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中,40.0%的学生表示未参与过混合式教学,60.0%的学生表示参与并部分了解混合式教学。在问卷中追加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描述后,正式调研中未再有学生表示“不了解混合式教学”;但只有33.3%的学生表示完全了解混合式教学,66.7%的学生仍表示对混合式教学“不甚了解”,未有学生表示“不想了解混合式教学”。
如图1所示:有80.0%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互动更及时”(C选项)或“学习效率更高”(D选项);此外,尚有13.3%的学生是C与D选项兼选(列为其他项);仅有6.7%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呆板、交流互动少。
图1 学生对传统课堂的认知
对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认同程度的调研结果显示:高达77.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应因时、因学科有差别设定;认为所有学科均可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比例与认为完全不应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8.9%和6.7%;另有6.7%的学生则在其他选项中表示“考查课改为线上教学”、“专业课少设混合式教学”及“能线下教学尽量线下教学”。
对“更倾向于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类型”的调研显示:仅有6.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可采用混合式教学;26.7%的学生认为所有选修课均可采用混合式教学;22.2%的学生选择人文素质类公共必修课;其他选项占比为24.4%,包括2人弃选,2人选择所有选修课和专业课均可采用混合式教学,其余18人均为多选项,且全部集中于选修课及公共课。具体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学生所期望的可应用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类型选项
图3 “图2”中其他选项所包含的内容
对“目前混合式教学状态”的调研结果显示:33.3%的学生认为目前“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材料内容丰富,有互动有翻转课堂”;44.4%的学生认为目前“混合式教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个人对其有信心”;11.1%的学生表示混合式教学仍停留在表层阶段;仅有4.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想参与混合式教学活动。此外,6名受调研学生做出了多项选择,列为其他项,占总调研人数的6.7%,其中2名学生(占其他选项总人数的33.3%)认为现阶段混合式教学不仅内容丰富、互动良好,且有继续提升的空间;4名学生(占其他选项总人数的66.6%)认为虽然现阶段混合式教学还停留在表层阶段,但后续尚有提升空间。具体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图4 目前混合式教学的状态
学生在“所期望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中表示:希望“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广度、深度增加”(68.9%),或通过“邀请嘉宾和引入专题讲座,拓宽知识面,提高实用性”(6.7%)。选择“教师导入,学生自学,课上讨论”的学生仅为11.1%。与之相对应的“自身实际参与感受”的问题中,则有42.2%的学生承认参与混合式教学“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料”;此外,17.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8.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使“学习上的困难得到了更快的解决”,13.3%的学生则感觉混合式教学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控自身的学习进度及知识广度、深度;仅有4.4%的学生在其他选项中表示“混合式教学使自己更不想学习”或“想要完全放弃现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如图6所示:51.1%的学生仅采用零碎的时间完成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视频学习,甚至不能完成全部内容;能够“认真及时观看视频,弄清问题”的学生仅为26.7%,但未有学生选择“不看视频”选项。“线上学习状态”一项的调研中则有51.1%的学生选择“通过资料汇总,独立完成”线上学习成果的汇总并解决问题;44.4%的学生选择“与其他学生共同完成”;仅有4.5%的学生选择了“直接采用他人答案”(如图7所示)。
图6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观看线上视频的情况
图7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的完成情况
如表1所示:91.1%的学生认为将“线上观看完成程度计入成绩”对自身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77.7%的学生表示认同“分组课下共同学习,学习成果汇报计入成绩”的考核方式,认为该方式对学习促进不明显的学生占比为20.0%;80.0%的学生认同“分组课上共同学习讨论,小组代表随堂发言成绩作为课堂成绩”的考核方式,表示该方式毫无效果的学生仅为2.2%。此外,分别有77.8%和95.6%的学生对“讨论区自主为学生答疑,分享学习笔记和精品视频的学生额外获得加分”及“期末总成绩应更多考虑到平时表现,避免一考定输赢”的考核方式持积极态度。仅有2.2%~4.4%的学生对问卷所涉及的5个项目持完全否定态度。
表1 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在混合式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n(%)
“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如何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学生”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混合式教学”得以迅速崛起,成为目前教育界公认的“解决实际教学中困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9]。但就课题组调研结果来看,地方高校的混合式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推进作用并不理想,亦未受到学生的完全认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10]。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不能真正领会“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存在“完全不知自己参与过混合式教学”或“部分了解混合式教学”的情况。因此,教师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引导者,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侧重于理论知识,还应多与学生进行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意义的探讨,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注重教学改革的内涵输出。
参与调研的两所辽宁地方高校均具有多年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受调研的学生皆有半年以上的混合式教学的参与经历;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课堂的评价仍然优于对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评价,同时高达77.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应因时因学科有所差别,且仅有占比总人数8.9%的学生(包括2名做出多项选择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应采用混合式教学,而认为选修课、人文素质类必修课可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分别为26.7%和22.2%。在“目前混合教学的状态”及“所经历的混合式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则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并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料获取和沟通互动渠道。在“学生所期望的混合式教学形式”的调研中,则有68.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但仍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调研结果体现出矛盾的一体两面,学生一方面仍强烈依赖于传统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享受着混合式教学的便利,却对混合式教学持有怀疑态度,不希望较为重要的专业课采用混合式教学。阚丹于2020年的调研也曾指出该现象[11],可见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在国内混合式教学中广泛存在。
笔者认为其原因是目前混合式教学仍处于普及但未深化的层面。现阶段与混合式教学相关的比赛、立项大多与晋级考核紧密挂钩,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及教师在自身对混合式教学的内涵认知尚不全面、不深入的基础上即对其进行全面推广,导致教学改革流于表面,大量教学资源重复建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对建成资源的后期管理和发掘[4];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则感觉被迫参与混合式教学后需要自学大量基础知识,学习任务加重,但资料精炼度不足,理论和实际仍存在脱节现象,即学习投入与满意度并未达到平衡[12]。鉴于上述原因,高校的管理层及教师需要真正做到踏实推进教学改革内容,在资源建设、课程内容以及课堂架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化建设,严格把控质量关,尤其是授课教师,对线上资源一定要做到去粗取精,理论和实践紧密挂钩,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混合式教学的优越之处。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否良好地接受教师精心准备的线上资源,并通过线上学习有所体会,完成教学目标是考察混合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多采用“有时间零零碎碎地看看,未必完成”的方式进行线上学习,做到“及时观看视频,弄清所有问题”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值得欣慰的是,51.1%的学生选择“通过资料汇总,独立完成”线上学习成果的汇总并解决问题,其余则大多选择“与学生共同完成”。可见,线上学习确实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能够深入思考的性格;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学习过程过于碎片化,其自控能力有待提高: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在线上学习时要有状态感;授课教师在资料收集整理时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视频资料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切分精准,控制好每个视频资料时长;同时,教务部门和授课教师应进一步完善线上学习质量的监控方式与方法,克服大数据监控不够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缺陷[5]。
问卷设计之初,课题组对提升学习效率的渠道简单划为两部分:一为内在动力,诸如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等;二为外在驱动,外化表现为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恰当的考核方法[8-9,13-14]。结果显示,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混合式教学的全面推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管理者应继续着力于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提升形成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15]。
为求调研结果的真实性,此次调研采用不记名方式,且未涉及高校行政部门,导致调研范围相对狭窄,样本数量及问卷回收率偏低等问题。但通过现有结果仍可清晰反映出地方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普及但深化不足的问题,仍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在追求教学理论体系及教学模式设计革新的同时,回归教学本源,严把教学改革质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实践,使混合式教学真正扎根于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