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关系的保定历史街区停车问题研究

2022-04-13 14:09姜欣欣王晓燕王广和
山西建筑 2022年8期
关键词: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姜欣欣,王晓燕,王广和

(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2.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1 概述

据公安部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小汽车使用量再创新高,无疑对各地区停车泊位供给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历史文化街区土地资源稀缺、用地构成复杂,交通需求多样,受历史原因、风貌保护等因素的影响,配建的停车设施和公共停车场供给先天不足,“停车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往往容易导致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和车行道、人行道被占用的情况,究其根本还是停车位供需严重失衡导致。因此本文基于停车位供需关系的理论基础上,聚焦于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梳理街区内停车现状存在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

2 停车供给与需求分析

2.1 停车供给

停车供给是指历史街区以不同的方式提供给所有居民及外来人员的停车泊位数量,停车供给过剩一定程度会造成资源浪费,停车供给不足则会导致车辆停放侵占车行道、人行道、胡同、公共活动空间,甚至是用于紧急情况的消防通道,街区内交通拥堵将直接影响周边人群的正常生活[1]。

2.2 停车需求

停车需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停车数量及安全的需求,即车位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历史街区内部的动态交通组织和日后场所的管理[2];2)停车便捷性的需求,是用于机动车停放的功能需求,尤其是对于已经拥有小汽车、有购车意向的居民和外来游玩人员来讲,停车距离、服务半径等均是需要考虑的因素[3]。

2.3 历史文化街区供需关系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交流的主要承载场所和公共活动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但是由于建筑、风貌保护等原因,历史街区供给停车设施十分有限,机动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见图1,图2),缺乏有序的管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日渐增加,历史街区更是长期处于“车”多“位”少的供需失衡的结构,时常出现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次通过实地调查保定市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停车供需现状,旨在深入了解停车困境,提出缓解“停车难”等相关问题的策略。

3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停车现状

3.1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该街区位于保定古城中部,范围包括西大街、东大街西段、穿行楼北街、裕华西路部分路段、莲池南大街、部分兴华路段以及永华南大街围合成的区域,占地总面积约为40.19 hm2。街区内包括直隶总督署、天主教堂、古莲花池、大慈阁、钟楼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4]。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保定市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商业功能为主导,同时街区内居住、办公、教育设施等多种业态并存,土地功能多样,各种产业汇聚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由此历史街区也逐渐成为城市中动静交通问题最严重的区域。

3.2 供给——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停车现状分析

3.2.1 停车现状分析

1)对于保定市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本次调查对象为现状36个地上停车点,其分布位置见图3,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停车点分布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停车点基本特征汇总 个

2)目前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实行占路停车和设置集中停车场停车相结合的停车措施,根据街区内停车点位置调查(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停车点多设置在道路用地内路侧,缩减了道路上交通可利用的路面宽度,车辆在街区中出现停放行为,后车需等停放车辆停好才能正常通行,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

3)停车形式方面,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69.4%以上的停车位以垂直式为主,平行式和斜列式为辅,街区内无地下停车场。

4)街区内的超额停车情况严重饱和,90%以上停车点的车辆数量都严重超过车位数量,在节假日的人流车流高峰期,甚至出现部分超额停车数量占停车车位数的50%以上的情况。

5)占用消防通道情况,超30%的停车点占用消防通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生命安全,同时很多路边停车泊位只是用简单白线划线标出,没有合理规划。

6)据现场调查,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利,部分停车点存在流动摊贩占用停车位及硬化水泥路破坏原有停车位的现象。

3.2.2 停车行为特征分析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停车特征分析见表2。

表2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停车特征汇总 辆

通过对实地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汇总,街区内的停车行为特征主要有以下特点:

1)对于违章停车行为,数据显示超18%的停车车辆为违章停车,其中包括在设有禁停标志(见图4)、标线的路段停车、在人行道自行车道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等违章情况。

2)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40%以上的车辆占用公共空间,15%以上的车辆占据胡同路(见图5),不仅影响了历史街区风貌,侵蚀了原本的胡同氛围,有悖于历史街区保护的要求,而且影响交通安全,威胁行人和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除停车点有车位外,调查发现,由于车辆停放不当,街区内经常出现车辆行驶不畅通,从而出现拥堵情况。

3.2.3 停车收费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及路边停车泊位未落实收费政策,仅有保定商场停车场一处停车场收费,主要面向选择自驾来购物消费者人群,收费标准为一次一日5元不分车型。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由于该停车场周边有免费的划线车位,使大多数人养成了就近停车、免费停车的习惯,只有在节假日、人流车流的高峰期,车位明显供不应求时才是人们的首选停车点,其余时间有位无车现象严重。

3.2.4 停车管理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停车管理机制不完善,车辆进出管理不严。公安交管部门对于支路以下的城市道路区域执法薄弱。上文分析显示街区内仍有大量违章停车,部分居民未形成“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法律意识,为了方便即便停车点有车位也在胡同停车的现象屡见不鲜。

3.3 需求——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停车需求特征分析

3.3.1 土地利用条件

由于历史街区土地利用的性质、功能不同,导致街区内各部分的停车需求量也不相同。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用地功能以商业为主,兼具居住、文化、教育、办公等功能。本次根据街区现状调查情况将区域内用地分成商业区、居住区、文化娱乐区、文物保护区、学校五个分区(见图3),其各个功能区不同时间点停车泊位使用率见图6。

1)经调查发现,街区内划分的商业区及文物保护区停车泊位需求主要出现在节假日和工作日的中午、傍晚,居住区域停车需求主要为夜间。文化娱乐区及学校的停车率普遍偏高,一方面是由于本身该区域停车设施不足,另一方面是车位长期被前往附近区域有停车需求但其他区域无车位的车辆占用。另外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临时停车行为突出,时常造成学校周边区域交通拥堵。

2)由于街区内商业、餐饮、办公等的业态丰富多样,日间须满足各类人群的停车需求,夜间街区内主要以当地居民为主,须满足其固定停车及餐饮停车需求,因此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的日间需求普遍大于夜间需求。

3.3.2 文化旅游活动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的直隶总督署、犹如“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画卷古莲花池、可容纳千人礼拜的典型罗马建筑保定天主教堂等地方,经常出现特殊节日、周末周边停车周转率高、停车需求高峰期的情况。

4 基于供需关系的停车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为切实解决停车位供需失衡导致的停车难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4.1 规划层面应对策略

4.1.1 优化停车方式

保定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土地资源稀缺,用于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用地紧张,因此对于停车方式的优化可以从增设地下停车场入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以增加停车位供给。此外还可以考虑增设立体机械停车场,此类停车场需要有专门的停车区域,停车时只需驾驶员将车停至驻车室,便于管理,立体车库也能有效缓解节假日停车需求大而导致的停车难问题[5-6]。

4.1.2 改造公共空间

1)广场空间。

历史街区一般可挖掘的内部停车资源也十分有限,现状有通过占用广场空间扩大停车供给的方式破坏了街区风貌,影响街区活力,因此应将广场空间还给行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广场内的停车泊位向周边停车场所转化,使其继续发挥承载人们休闲活动需求的场所作用。

2)绿地空间。

实地调查发现,街区内绿化较少,基本以行道树绿化为主,少数胡同局部有爬藤植物,仅有的绿地旁边的活动空间被机动车占用,如果能略加改造,增设绿化带,种植适量树木和植草,在扩大停车位供给的同时也使街区的绿化环境得到改善。

3)其他空间。

在有条件建设的区域可以进行地库开挖,从而解决一部分停车需求。在社区可通过车主集资和地区拨款的方式来改造公共空间新增停车位,供出资车主停放,后期购车车主也可出资获取停车资格。对于区域内存放杂物的空间,可由相关部门出面将其改造停车位以扩大停车供给。

4.2 管理层面应对策略

4.2.1 统一管理停车资源,实施共享停车

街区内不同功能区的停车需求时间点并不重叠,在街区内建立专门的停车管理单位,对街区内的停车资源统一管理,即时反映车位使用情况,将车辆分流停放到附近停车闲置区域,实现固定车位闲时共享、各部分区域内车位共享,避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导致车位资源浪费的情况,以实现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7]。

4.2.2 完善停车收费体系,打造理想街区

现状街区内未落实收费政策,停车收费价格未能与停车设施类型、停车步行距离等因素挂钩,未能建立起以价格杠杆为主导的停车收费机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机动车在胡同内停放。因此为了减少路内停车需求,街区内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增加停车收费点,以此实现减少街区内停车,发挥历史街区的价值,创造理想街道空间的目标[8]。

4.3 公众层面

通过实地调查得知,管理部门下发了大量关于合理有序停车的制度并且在街区内进行宣传,但是效果微乎其微,主要原因在于公众积极性不高,合理停车意识不强烈。因此不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员都要多加了解街区内的停车制度并严格遵守。其次,需要在步行距离观念上放开思维,扩大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步行限度距离,在街区内其他可停车的区域进行停放从而减少停车压力。

5 结语

历史街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综合而长期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不仅限于停车设施和发展政策等。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及分析,为总督署-西大街历史街区的停车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是在规划层面:优化停车方式,改造街区内公共空间;二是在管理层面:统一管理停车资源,实施共享停车,完善停车收费体系,打造理想街区;三是在公众层面:加强公众合理停车意识,开放公共出行理念。对历史街区有停车问题的区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其他城市类似的历史街区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蹲守停车位
Maxe 迷宫闯一闯
我自己找到一个
停车场迷宫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正点
上帝,我自己找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