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刊记者 刘传雷 范圆圆 余大鹏
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是记录、展示、传播交通运输行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经初步梳理,此前国内尚无专项研究。本文分领域梳理了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尝试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是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以汇集、保藏、陈列和研究本行业中具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艺术价值的遗物和遗迹等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为主,以其特有的展示手段,阐述交通运输行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并为公众提供交通行业知识、教育和欣赏的专业文化教育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涵盖行业博物馆、展示馆、陈列馆、主题馆、历史馆等多种类型,是培育交通文明的重要场所。
然而笔者梳理文献时发现,在2019年以前,国内尚无关于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发展情况的专题研究。直到2019年交通运输政策研究项目“交通运输文博工程建设研究”由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立项,《中国公路》杂志社受托承担有关研究任务,才对我国大陆境内现存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博场馆进行了初步摸底调研。
本文将基于有关调研情况,简单地介绍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发展现状,浅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我国的行业博物馆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始兴建。此时,邮电业、铁路领域建立起了本行业的文博场馆。民航和公路领域的行业文博场馆建设则起步略晚。2002年,民航领域的唯一大馆——民航博物馆开始筹建。直到2011年5月,我国才建成了第一个公路场馆云南公路馆。
据初步统计,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建立(含在建)180余家文博场馆。其中包括5个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民航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还有3个综合性场馆:宁夏交通博物馆、中国(遵义)交通博物馆和镇江绿色交通综合展示馆。
在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中,铁路系统成建制的博物馆较多,业务开展比较规范,具有代表性的除中国铁道博物馆之外,还有云南铁路博物馆。其中,中国铁道博物馆隶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是铁路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下设3个馆:正阳门馆、东郊展馆、詹天佑纪念馆。云南铁路博物馆新馆是由昆明铁路局投资兴建和管理运营的专题博物馆,始建于1990年。在城市轨道交通类博物馆中,上海地铁博物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该馆沿着地铁轨迹布展和展示,是一家集信息化、娱乐化、市民化、科普化为一体的新时代专题博物馆。
公路(道路)运输场馆建设方面,最近几年,全国多个地方交通及文物部门、企业、高校或个人立足当地道路交通及文物资源,相继建立了公路(道路)专题或专项文博场馆,比如位于山东的道路交通博物馆、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等几个桥梁隧道专项展馆,江苏的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科普展示馆、宁通路史陈列馆、泰兴市公路管理站陈列室、润扬长江展览馆及茅以升纪念馆、苏通大桥展览馆等,青海的海西、玉树公路总段的段史馆,云南各地公路分局建立的展厅展室,北京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史馆,陕西的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以及四川的川藏公路博物馆、蜀道集团川藏公路馆等。从整体上看,这些场馆新建的多、规模不具优势、社会及行业影响力较弱。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其他领域都有自己的国家级博物馆或展示馆,只有公路领域没有建设专业的国家级博物馆。在我国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缺憾。
2021年9月,蜀道集团川藏公路馆开馆,并被中国公路学会和“两路”精神工作室分别认定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及“‘两路’精神教育基地”。
从建设的主体来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县级以上政府投资建设的博物馆;管理机构和大型企业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其主要用于内部教育、接待使用;社会资本(私企或个人)投资建设的博物馆,这类场馆一般比较有特色。
在服务方面,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的专业性较强,虽然面向社会开放,但是大部分面向行业人士和中小学生教育。有些博物馆,也会结合展品内容、文物特色和交通要素开展一些活动,做一些增值服务。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工程建设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管理层面缺少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由于行业指导思想缺失,与国家有关政策对应的行业鼓励政策依据不足,缺少行业主管单位的监管,导致行业文博场馆建设转型乏力、资金短缺、管理体制不顺、与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合作渠道不畅。
在宏观管理方面,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来看,目前没有明确设立归口机构、职能部门分管交通文化和博物馆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人员谋划、分析、指导全行业的文博场馆建设工作。
在规划布局方面,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交通在古代、近代、现代对于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都产生过或正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至今未能集全行业之力建设一个国家级的综合交通博物馆。缺乏行业层面的统筹规划布局,也导致交通系统文博场馆存在重复建设、规模不具优势、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交通运输各领域中,以航运历史最为久远,虽然我国目前已有几十个建成运行的与航运有关的博物馆,但全部是依靠当地航运资源、文物资源、企事业单位积累,甚至是船民自发、对其他场馆改建等形成的分散、孤立、专项的博物馆,至今未建设一个全国性的中国航运博物馆。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综合运输文博场馆,也都是由地方交通部门建设,无论是建设规模、行业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都难以完整展现交通大国的形象。
京德高速创新展示馆智能建造展示区
京德高速创新展示馆耐久性路面展示区
在运营经费方面,缺乏展览经费保障。大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投资建设(或接管)的博物馆,主要依靠政府或企业投资并支付日常办公经费,例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现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额拨款运营、免费参观,类似的还有贵州航运博物馆、公路部门和民航地方管理局的局史馆、交通企业建设的企业展馆等。有一些政府拨款和部分经营性收费的博物馆,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还有一些依靠政府拨款和门票收入维持运营,例如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浙江嘉兴船文化博物馆等。社会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则要靠社会捐助、门票收费、旅游开发等收入维持运营。
在经营手段方面,大多数交通运输行业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由于没有创收任务,其文创周边产品研发创意不足。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只有一些纪念章和明信片等小商品,还有的在售卖大众产品。在场馆内外,很少见到原创的、独立品牌的文创产品。
可见,不论是政府投资建设,或是管理机构,或是企业投资等不同类型投资主体建设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在日常运营的办公费用、发掘购置文物、改善博物馆技术水平、设施状况的经费都普遍严重不足。征集相关展品、扩大展览内容、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经费也难以筹集。虽然有些文博场馆会做些经营性创收,但是相较场馆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费需求而言远远不足。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总体上讲,铁路系统文物保护意识较强。2015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专门制定印发了《铁路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清晰界定了铁路文物的范畴和种类,制定了具体的文物保护管理措施,构建了铁路各单位、各级组织合力共为的工作格局,铁路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1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铁路局、铁路公司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铁路部门与文物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文物考古工作。2020年4月,铁路部门还全面启动了铁路可移动文物和具有保存价值实物的调查保护工作。截至目前,除铁路系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外,交通运输其他领域都缺少专门管理行业文化尤其是文化遗产的部门,导致该领域的文化遗产未能得到系统的调查、认定、研究和展示利用,大量交通文化遗址、遗产未得到妥善的挖掘、保护和利用。
在运营管理人才方面,文博场馆的专业性较强,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文物保存和管理专业背景,需要对交通运输发展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各文博场馆普遍缺少懂交通、会管理、能布展的复合型专业性人才。在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中,只有一些老牌博物馆由专业人才负责运营管理,同时馆内还设置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的部门,例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主要业务部门就有研究保管部、展览陈列部、社会教育部,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邮票司法鉴定室,该部门是国内权威的邮票鉴定机构,具有邮票司法鉴定职能。其他类型的文博场馆,比如公路主管部门建设的局史馆、企业的企业馆、校(院)史馆等多是本单位人员兼职,难以满足文博场馆专业化运营管理的要求。
在功能定位方面,行业文博场馆对自身定位、公共服务手段的认识研究和开发不够深入。以教育功能为例,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尤其是科技类场馆作为重要的校外教育平台,普遍存在走马观花式参观及灌输式讲解的情况,除了比较成体系的传统大馆外,其余场馆大都缺乏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研究性学习系统,在活动设置、资源使用等方面也难以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和共享性。
在展陈设计方面,新建设的场馆对声光电和新媒体手段的运用相对较为充分、灵活,有年头的场馆在展陈方式和设施设备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和陈旧等问题。此外,由于场馆建设时对未来发展预估不足,也导致了场馆内外的空间布局和利用的不合理。
那么,如何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整体健康有序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当前行业文博场馆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个全国性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顶层指导文件,该文件理论上应该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和布局规划。为了解决文博事业发展的短板,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文博领域法律法规,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使交通运输部门及全行业都要加强对文博事业发展的支持。
二是确立文博场馆建设的基本原则。依照“确保引领性项目建设,注重轻重缓急补短板,倡导多层级协同发展,鼓励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考虑“国家级交通运输博物馆”建设,重视补齐特殊领域文博工程的短板,注重(行业、地方)特色主题文博场馆的建设,突出建设和运营并重的思路。
三是强化文博场馆的职能及功能定位。在体制改革的当下,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定位十分关键,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建设的问题,也涉及到未来的运营管理问题。因此在文博场馆筹建之初首先就要明确所属类型。
四是明确行业政策及资金支撑意见。法律法规方面,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对有关文化遗存保护的法律责任。经济政策方面,国家要注重交通文博场馆建设的资金保障、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技术政策方面,注重研究有关工程技术规范、标准中对文博工程的技术要求,力求在规划设计源头进行干预。文化政策方面,要设置藏品门槛,着重其艺术价值、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丰富交通文化的内涵。
五是指导行业文博场馆运营与管理机制。运营与管理包括建设规模、外部设计、展陈设计、展品征集、资金筹措、影响力提升等策略建议。在整体建筑完工后,为保证运营与管理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注意事项及组织方案,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及发展框架体系等。
与此同时,本文试图在国家层面提出基础性的操作建议。
建议在各种交通运输部门和机构中明确文博事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应的工作人员,特殊人才可以采取招聘的方式吸引到交通运输系统中来,由其负责交通运输文博工程的调研、规划、建设、指导和推进工作。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加强联系,加强与各级各类文创机构合作,创造条件联合开展活动,扩大本行业文博场馆的影响力。
蜀道集团川藏公路馆内的沙盘模型
针对有关行业文博场馆建设政策的关键条款予以研究,为行业制定相关政策依据提供参考。同时,对国内外重要文博工程的优秀案例予以分析。
加强全行业文化、博物馆工作的长远顶层设计,要研究建立全行业和全国性交通运输博物馆建设规划或方案,确立我国交通文博物馆建设的分级体系。交通运输部从行业宏观层面协调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支持交通运输各系统专业博物馆建设,并将其纳入各地博物馆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和综合评估,争取从行业角度对交通运输各系统专业博物馆的层级提出意见,分类指导、协同管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法律法规方面,关注交通行业对有关文化遗存保护的法律责任,注重联合国家文物部门做好文化遗存普查,在交通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文化遗存的及时保护与有效利用。
加快新典型的培育和老典型的转型提升。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单独、联合和第三方授牌、评选等方式,树立行业文博示范项目,激励和调动地方部门和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征集、评比和文化建设等多个途径,增强行业保护交通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做好文物征集保护工作。
交通运输文博场馆建设尚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指导文件。
根据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确立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分别争取安排相应的中央财政预算。交通运输行业应掌握一定的引导性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支持和补助不同层级的文博项目建设。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各有关单位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的文博场馆建设,发布指导意见和经费补助办法,加快推进形成有特色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博体系,改变当前无序发展的局面。
针对行业文博人才短缺问题,建议我国交通运输相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本科和硕士生,适度建立专业性的文博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交通文博专业人才。也可以与综合性博物馆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鼓励文博场馆结合新时代博物馆建设要求,打造数字场馆、智慧场馆,使各场馆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争取将文博场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有关展览和教育产品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范围,将交通运输文化传播纳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支持范围,将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行业文博场馆弘扬传播交通文化、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
今天,中国交通已在多个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党中央发出了建设交通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号召。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以强文化匹配和推动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建设仍存在行业管理缺失、分类布局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行业管理的缺失,为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补齐行业管理的短板,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文博场馆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