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螺综合种养技术研究

2022-04-13 02:36傅雪军银旭红王海华夏前征李燕华马本贺陈诗伟
科学养鱼 2022年3期
关键词:蚂蟥田螺种养

傅雪军,黄 滨,银旭红,王海华,夏前征,金 武,李燕华,马本贺,张 昊,陈诗伟

(1.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江西 南昌 330069;2.江西省农业技术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3.上饶市广丰区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饶 334600;4.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39;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中华圆田螺食性杂,在水温15℃以上开始活动与摄食,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且多在夜间活动,最适生长温度为20~27℃。30℃以上时,田螺会停止摄食,群集于阴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近年来,随着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野生田螺资源日益减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市场对田螺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开展田螺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稻螺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可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一季双收”的效果,具有稳粮、增渔、节地等优点,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以稻螺综合种养为基础,2021年在贵溪开展了研究与试验示范,旨在对田螺生态养殖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田螺的选择

2021年3月,从市场收购规格30~40只/千克的中华圆田螺作为种螺,以色泽淡褐、壳薄、体圆、个大尾钝、螺壳无破损、厣片盖完整、活力强的田螺为主。

2.稻田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田底肥而不淤、周围没有污染的稻田作为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般以10亩为1个综合种养单元,建立示范面积400亩。

3.稻田改造

(1)沟坑开挖。在稻田内开挖“十”或“井”字形沟,沟的深和宽均为0.3~0.4米。另外,在靠近田埂边还需开挖深度0.6~0.8米集螺坑,可设置1个或多个,但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2)加固田埂。利用稻田开挖沟坑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种养单元外围田埂,夯打结实,以防渗漏倒塌。田埂高于田面0.6~0.8米,顶部宽0.4~0.5米,坡比小于1∶1。同时在主干道到田头留3米宽机耕道(下面铺设直径0.8米的涵管两根),便于收割机下田作业。

(3)进排水管布置。每个种养单元采用PVC管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的对角线上。进水管道建在稻田埂上,直径为160~200毫米,并在其终端安装80目的长形网袋过滤掉敌害生物。排水管埋于沟的最底部,直径为160~200毫米,并穿过外围田埂接入养殖区的总排水渠。排水管安装40目的防逃网罩。

4.种螺的放养

田螺放养前7天,用生石灰50~75千克/亩或漂白粉20千克/亩带水(10~20厘米)清田消毒。稻田堆肥用鸡粪、切细的稻草和碳酸钙夹层堆积,鸡粪与稻草之比为3∶1,堆肥量为200千克/亩;碳酸钙的量以土壤的酸碱度为基础而定,保持酸碱度为中性。同一稻田放养种螺的规格应一致,规格30~40只/千克;放养时间为3月底、4月初,密度200千克/亩。

5.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

选用“赣晚籼923”“65002”等一季晚稻,在6月中下旬进行人工栽培。人工移栽时,采取宽行窄株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行距25~30厘米,株距13~15厘米,每亩种植1.6万~1.8万穴。

6.种养管理

(1)施肥。田螺的饵料主要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底栖硅藻等天然饵料,每周投喂1次精饲料(米糠、豆饼各50%),投喂量是田螺重量的3%。定期沤制堆肥作为补充,用量100~150千克/亩。同时,根据稻苗生长情况,施以有机肥、复合肥,不能施用碳酸氢铵。

(2)水质调节。稻螺综合种养要经常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水深保持在30厘米以上,pH在5.5~7.5。繁殖季节保持稻田微流水,高温季节采取流水,水深60厘米以上养殖效果更好。

(3)病害防治。稻螺综合种养过程中,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生长不良外,一般无其他疾病。预防蚂蟥偷食田螺,可投入新鲜猪血诱捕蚂蟥,两小时后用网兜捕捞,如此反复便可将蚂蟥大量消灭;每5天换1次水,高温天气每半个月用生石灰10千克/亩化水泼洒,防止水质腐败。种养过程中禁用除草剂,可通过调节水位防治草害,杂草过多时采取人工方式除草。病虫害防控以生物及物理方法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确需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降低药物浓度,并尽量避免药液洒到田水中。

(4)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视,防止出现稻田缺水或田螺逃逸,预防鸭、蛇、鼠、鸟、蚂蟥等进入稻田内捕食田螺;适时向稻田中泼洒生石灰或磷酸二氢钙,消除田螺缺钙症;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防“洪、逃、旱、害、盗”等工作。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华圆田螺生长情况

田螺卵胎生,每年的春秋是繁殖高峰期,3月初投放后,每只母螺可产小螺200只。试验过程中,每月定期检测田螺的生长情况(表1)。从表1可知,10月底每平方米稻田可生产田螺1 125克左右,平均规格达28.7克/只,增长近29倍。

表1 田螺生长情况

2.稻螺综合种养经济效益

试验结束后,对稻螺综合种养田块进行测产,亩产田螺750千克,规格平均达28.7克/只,成活率90%以上,田螺按10元/千克计算,亩均产值7 500元;亩产水稻400千克,稻谷按2.4元/千克计算,产值960元;合计产值8 460元。扣除稻螺综合种养生产成本4 500元(表2),稻螺综合种养平均效益3 960元/亩。

三、结论

稻螺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具有稳粮、增收、节地等优点,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在平原低洼田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稻螺综合种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做到勤换水,防止田螺缺氧,高温天气稻田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二是定期用生石灰消毒,防止田螺缺钙,定期施用发酵有机肥,保持肥力,促进稻螺生长,降低种养成本;三是防好蚂蟥、老鼠、鱼等天敌,尤其要防控好福寿螺,以免成灾;四是解决好晒田与田螺之间的矛盾,可用杀虫灯解决虫害问题。

猜你喜欢
蚂蟥田螺种养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蚂蟥养殖路上不彷徨
我学会了摸田螺
袁善楚
田螺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吃田螺
蚂蟥逃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