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2-04-13 12:40:02宋雪玲于雷雷
关键词:葡萄膜植入术晶状体

厉 志,宋雪玲,唐 恺,于雷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眼科,山东 潍坊 261021)

白内障是由眼睛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导致的一种视觉障碍性疾病,患者多伴有视力缓慢进行性下降、模糊、对比敏感度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视物能力。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药物主要有法可林、谷胱甘肽、吡诺克辛等,但药物治疗无法完全治愈白内障,只能延缓患者病情发展[1]。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手术主要包括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以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要方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虽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研究显示,患者术后前房渗出的风险较高,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2]。因此,本研究选取450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旨在为术后患者前房渗出的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5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前房渗出(裂隙灯检查炎症细胞 > 30个,有凝块状、膜状、聚合体渗出症状)分为发生组(28例,34眼)、未发生组(422例,443眼)。纳入标准:均符合《现代白内障治疗》[3]中关于白内障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眼科裂隙灯下检查确诊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等。排除标准:先天或外伤引起的白内障者;有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史者等。本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局部表面麻醉后,在2:00方向作1 mm角膜侧切口,在10:30方向作3 mm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用超声乳化仪(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YD 10)吸出晶状体,将人工晶体植入,水密闭合角膜缘切口,完成手术[4]。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所有患者前房渗出的发生情况。②收集发生组、未发生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通过角膜内皮显微镜拍摄照片观察角膜内皮状况,计算内皮细胞密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合并葡萄膜炎、前列腺增生病史、高血压病史、酗酒史、吸烟史、术前眼内压(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对患者的眼内压进行测量)、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中瞳孔直径、青光眼、高度近视(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测试)、晶状体核分级等。②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前房渗出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及[ 例(%)]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房渗出的发生情况45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28例(34眼),发生率为6.22%(7.13%)。

2.2 单因素分析发生组合并葡萄膜炎、术前眼内压≥ 21 mmHg( 1 mmHg = 0.133 kPa)、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中瞳孔直径 < 3 mm、青光眼、高度近视、晶状体核分级≥Ⅳ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前房渗出的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前房渗出为因变量,将合并葡萄膜炎、术前眼内压≥ 21 mmHg、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中瞳孔直径 < 3 mm、青光眼、高度近视、晶状体核分级≥Ⅳ级等观察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葡萄膜炎、术前眼内压 ≥ 21 mmHg、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青光眼、高度近视、晶状体核分级≥Ⅳ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前房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3.967、3.300、10.751、9.583、5.518、3.607,均P<0.05),见表2。

表2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前房渗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白内障是由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疗效好、切口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但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眼球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造成前房渗出,使得患者出现结膜出血、视力减退等症状,影响患者预后[5]。因此分析研究影响术后前房渗出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28例(34眼),前房渗出发生率为6.22%(7.13%),与近几年有关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研究[6]相比,渗出率有所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疾病严重程度或是与术者操作水平等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葡萄膜炎、术前眼内压≥ 21 mmHg、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青光眼、高度近视、晶状体核分级≥Ⅳ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前房渗出的危险因素。考虑其原因可能为,葡萄膜炎是由于术前长期的炎症反应和手术刺激使术后炎症控制困难,若处理不当前房炎症可反复发作,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7-8]。因此,可加强术前葡萄膜炎的控制,手术前观察判断葡萄糖膜炎症是否处于活动期,根据病情,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迅速控制炎症。术前眼内压≥ 21 mmHg的白内障患者血 - 眼屏障功能较差,眼内外环境稳定性较差,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易出现前房渗出[9]。故临床须在术前检测患者眼内压,对于高眼压患者需降眼压后再行手术。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白内障患者,因手术难度加大,有较高的损失虹膜的风险,因此,术后易发生前房渗出[10]。故临床需于术前评估患者出现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对高风险患者制定更详尽的手术方案。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需使用毛果芸香碱类、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会破坏血 - 眼屏障,使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风险加大[11]。因此,临床需询问患者术前用药史,对于近期有毛果芸香碱类、前列腺素类药物用药史的患者应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玻璃体严重液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眼压稳定性差,手术难度较高,所以术后有较高的前房渗出风险,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可用药物进行预防,以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前房渗出的风险[12-13]。晶状体核分级≥Ⅳ级的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需要能量较大,术后恢复较慢,进而易出现前房渗出等并发症[14]。因此,临床可延长晶状体核分级≥Ⅳ级的患者术后观察时间,针对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综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前房渗出的风险较高,合并葡萄膜炎、术前眼内压≥ 21 mmHg、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青光眼、高度近视、晶状体核分级≥Ⅳ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前房渗出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防治,以降低患者术后前房渗出的风险。

猜你喜欢
葡萄膜植入术晶状体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343例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眼科新进展(2021年7期)2021-07-22 07:18:44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5-08-29 01: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