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日子
——写给《党员干部之友》创刊30 周年

2022-04-13 08:32于洪良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总编之友办刊

□ 于洪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与《党员干部之友》相识结缘至今,回想过往二十余年间,“友刊”对我的帮扶、厚爱、奖掖,件件往事历历在目。人到中年爱怀旧,那些与“友刊”一起走过的日子顿时浮上心头,感谢之情、感激之意、感恩之心,溢于言表,无以复加。

“友刊”,遇上你是我的缘

1993 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城一所高校做期刊编辑工作。从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见到“友刊”,到1998 年7 月在“友刊”发表文章,与刊物的感情越来越近。工作之余为“友刊”多写稿、认真写稿成了我的心心念念。就在写作此文时,我翻箱倒柜,找齐了这24 年来发过我的文章的“友刊”,一查居然有大大小小36 篇之多!

这些年,“友刊”拔节孕穗,茁壮成长,如同一位怀揣着青春梦想的风华正茂的俊美少年,在时代的大潮激荡中奔跑着,风生水起,全面客观传递着山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铿锵足音,全方位多角度地荟萃着组织工作乃至整个党建工作的声息脉动,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务干部中氤氲着山鸣谷应之势……从创刊之初的发行量数千到今天的数十万份,飞入国家领导人、著名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的手中,特别是“友刊”2015 年跻身“全国百强期刊”之林,彰显了融媒体时代这份严肃又不失亲和力、公信力党刊的“正大气象”;打开每一期,篇篇洋溢着“快、短、新、深、实、活”办刊之风的美文佳作尽收眼底,这一切怎不让人为之欣喜和钦佩!

这些年,“友刊”在变,比如从当年的小16 开本升级到国际标准大16 开本,比如从黑白印刷到双色再到四色印刷……这些年,“友刊”也没变,没变的是历任社长、总编和各位编辑对这一本党刊的坚守和匠心,他们紧握着质量、影响力和办刊育人化人的接力棒,心有所向,素履以往,不惧路长。“友刊人”这么多年践行着、追求着,说到了也做到了,行胜于言,下自成蹊。

这些年,能成为“友刊”的读者,是我的缘;而成为“友刊”的作者,是我的运;与“友刊”再续缘,一起向未来,是我难改的选择。

“友刊”编辑,个个古道热肠

因为“友刊”,我与“友刊”的很多编辑成了朋友,成了这个城市里有交集的人,不仅仅限于写稿、发稿。有时会到网上浏览一下早已调离杂志社的曲涛、魏余秀、张明池等领导,有时会想起调离“友刊”到北京工作的郑忠宁总编……现任的“友刊人”当中,跟郭海鹰总编、唐亮、时磊主任属于拿起电话可聊、想起啥就发微信的好朋友,跟三番五次为我编稿发稿的任光莉、邢华、孙大勇编辑则是“认识已经年,同城未谋面……”

“友刊”,是“友刊人”与我之间的一座桥梁,见证着过去,摆渡着现在。反复摩挲、翻阅在“友刊”刊登的这36 篇文章,我早已深深地体会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编辑改出来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36 篇文章的背后,既有着我和编辑之间的互信、嘱托和彼此成全,也有着责任编辑“甘为人做嫁衣裳”的字斟句酌、增删推敲,案头辛劳,可想而知。

24 年间的这36 篇文章,与我在其他报刊发表的那些为晋升、为课题、为评奖之类的学术论文相比,尽管算不上多么的“高大上”,但是却让我珍爱有加。因为写稿和荐稿,我还被评为“友刊”的年度热心读者,编辑部给寄来的“热心读者纪念册”,我至今舍不得用,保存如新。

“期刊如人”“之友即挚友”。此时,摆放在书架上的“友刊”,透过透明玻璃,像“友刊人”那一双满是和善、勉励的眼睛,督促着我不敢松懈,用力向前。

最美的祝福献给“友刊”

2021 年12 月初,经过充分的准备,《党员干部之友》微信公众号开通上线。从以往的纸香扑面到屏幕相见,更便捷、更生动、更有趣的阅读体验走进了读者,让人“解渴”,“友刊”迈出了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新视窗和入主流追潮流的媒体融合一大步!

30 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友刊”这一份时政类刊物而言,则是一段沉稳从容、未有止境的成长之旅,一份用坚实步履写就的可喜答卷,360 多期“友刊”蔚为壮观,名噪业界。而今,30 个年轮犹如一袭新衣,穿在身上美在心里;30 岁的“友刊”时值“而立”,玉树临风般地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未来无限,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总编之友办刊
藏家之友
《诗词之友》赠阅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资本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编辑部的快乐生活
社长/总编荐书录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