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二性群的结构

2022-04-13 04:57唐国丰许明春
关键词:同构情形定理

唐国丰,许明春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二性群的概念来源于特征标理论.其定义为该群的每个特征标的值均为实数,因此二性群也称为实群[1].利用群表示论的知识容易证明,一个群是二性群当且仅当其每个元素与其逆元素共轭.根据这一等价条件,又把群中与其逆元共轭的元素称为实元,把包含实元的共轭类称为实共轭类[2−3].

已有诸多学者研究了二性群.早在1969年,Berggren在文献[4]中就研究了“每个元素与它的逆共轭的群”,即今天所说的二性群.在该文中,Berggren证明了交错群An是二性群当且仅当n=1,2,5,6,10或14.1994年,Armeanu在文献[1]中研究了二性群的有关性质,其中对含有交换Sylow 2-子群的二性群做了特别研究.2014年,郭继东等发表文献[5],探讨了某些二性群的结构.该文主要运用初等群论的方法,确定了2p阶、4p阶、2p2阶、8p阶二性群的结构,其中p是奇素数.基于上述结果,该文作者对阶小于32的二性群进行了分类.

关于二性群还有一个由Gow提出的猜想:若G是二性群,P是G的Sylow 2-子群,则P/P'是初等交换群.2016年,Navarro和Tiep在文献[6]中证明了这一猜想.同时还指出,二性群的Sylow 2-子群不一定是二性群,并给出了反例A4⋊Q8.此外,还有许多文献研究了实元、实共轭类及实特征标等有关问题,如文献[7−17].

容易举出一些二性群的例子,如对称群Sn,二面体群D2n等.文献[1]和[5]中探讨了某些二性群的结构.将在文献[5]的基础上继续讨论,所采用的符号和术语都是标准的.

为方便讨论,将后文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结论罗列如下,这些结论均以引理的形式给出.

引理1[1,5]二性群的商群是二性群;有限个二性群的直积是二性群.

引理2[2,5]设G是二性群,G≠1.则|G|为偶数.

引理3[5]幂零的二性群是2-群.

引理4[5]G是4p阶的二性群当且仅当G≅C2×D2p≅D4p.

引理5[5]G是16阶的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引理6[18]已知|G|=4pq,其中2<p<q,Q∈Sylq(G),G可解但非幂零,则Q◁G.

引理7[19]设G为112=24×7阶群,P∈Syl7(G),P⋪G.则

引理8[20]设|G|=p2qr,其中p,q,r是不同的素数,则G可解或G≅A5.

引理9[20](Burnside)设G是有限群,P∈Sylp(G).若NG(P)=CG(P),则G为p-幂零群.

1 主要结果

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定理1设p,q是奇素数,且p<q.则G是4pq阶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1)G≅D4pq;

2)G≅D2p×D2q;

3)G≅A5.

定理2设p是奇素数.则G是23p阶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1)G≅Q8p;

2)G≅D8p;

3)G≅C2×C2×D2p;

4)G≅S4.

定理3设p是奇素数.则G是24p阶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1)G≅C22×D4p;

2)G≅D8×D2p;

3)G≅C2×D8p;

4)G≅Q8×D2p;

5)G≅C2×Q8p;

6)G≅D16p;

7)G≅Q16p;

8)G≅C2×S4;

9)G≅〈a,b,c,d|a4=b3=1,c2=d2=a2,a−1ba=b2,a−1ca=d−1,a−1da=c−1,b−1cb=d,b−1db=cd,d−1cd=c−1〉.

定理4设G是亚循环群.则G是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1)G≅C2×C2;

2)G≅D2n,n≥3;

3)G≅Q4n,此时要求8||G|.

2 主要结果的证明

2.1定理1的证明设G为4pq阶群.则由引理8,G≅A5或G可解.若G≅A5,则G是二性群[2,4].若G可解,分幂零和非幂零2种情况讨论G的结构.

2.1.1G幂零 由引理3,幂零的二性群是2-群.因此这时G不是二性群.

2.1.2G非幂零 设Q∈Sylq(G).此时根据引理6,有Q◁G.因此若G是二性群,则商群G/Q为4p阶二性群.因此由引理4,G/Q≅D4p=〈a,b|a2p=b2=1,b−1ab=a−1〉.于是G≅Q⋊D4p.

设Q=〈x|xq=1〉.D4p中的每个元素诱导出Q的一个自同构,即有群同态α:D4p→Aut(Q)≅Cq−1.根据同态基本定理,D4p/kerα同构于Cq−1的某个子群.由于右边是循环群(从而为交换群),所以D4p'=〈a2〉≤kerα.

1)若kerα=〈a2〉,则D4p/kerα≅C2×C2.但右边为循环群,矛盾.因此〈a2〉<kerα.从而kerα=〈a〉或kerα=〈a2,b〉.(注意,若kerα=D4p,则D4p中的每个元素诱导出在Q上的恒等自同构,从而G≅Q×D4p,但Q是奇阶群,由引理1和2,这与G是二性群矛盾.)

2)若kerα=〈a〉,则〈a〉中的每个元素与Q中元素可交换.但b∉CG(Q).设b−1xb=xi,则i≠1且i2≡1(modq),从而i=−1.因此这时

3)若kerα=〈a2,b〉,则〈a2,b〉中的每个元素与Q中元素可交换.但a∉CG(Q),所以a−1xa=x−1.因此这时

显然,上述讨论中式(1)和(2)所确定的群G及A5均为二性群,故定理1得证.

2.2定理2的证明文献[5]中证明了如下结果.

定理5 设p是奇素数.则G是23p阶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证明上述定理中的群1)、3)、4)和5)为二性群,同时指出群2)不是二性群.事实上,群1)同构于广义四元数群Q4n,当且仅当n为偶数时该群是二性群[3].这里n=2p,因此群1)为二性群.群3)事实上是二面体群,也是二性群.群4)由二性群作直积得到,因此也是二性群.群5)显然是二性群.

对于群2),考察元素ac所在的共轭类(ac)G.由所给的定义关系,G中元素总可以写成aibjck的形式,其中0≤i≤p−1,0≤j≤3,0≤k≤1.注意到ab=a−1,cb=b2c,且b2∈Z(G),ac=ca,因此(ac)G={(ac)aibjck|0≤i≤p−1,0≤j≤3,0≤k≤1}={ac,(ac)b}={ac,ap−1b2c}.但ac的逆元素为ap−1c,它们不在同一个共轭类中.同样地,考察元素ap−1c所在的共轭类,可得(ap−1c)G={ap−1c,ab2c}.但ab2c与ap−1b2c互逆,它们也不在同一个共轭类中.因此群2)不是二性群,从而定理2得证.

2.3定理3的证明设G是24p阶群.若G是二性群,则G的Sylow 2-子群不正规.但对于P∈Sylp(G),可能有P◁G或P⋪G.根据2种情况分别讨论G的结构.

2.3.1P◁G的情形 此时Q≅G/P为16阶二性群.由引理5,Q同构于下列群之一:1)C24;2)C2×D8;3)C2×Q8;4)D16;5)Q16.由于|P|与|Q|互素,G≅P⋊Q.设P=〈x|xp=1〉.下面根据Q的结构分别讨论G的结构.

1)Q≅C24Q中的每个元素诱导出P的一个自同构,即α1:C24→Au(tP)≅Cp−1.由同态基本定理,C24/kerα1同构于Cp−1的某个子群.因右端为循环群,左端也应为循环群.但C24为初等交换群,因此C23≤kerα1.同样地,P与Q的半直积不能为直积,所以kerα1<C24,从而kerα1≅C23.这样,Q中的子群C23与P≅Cp可交换,余下的直积因子C2与Cp形成非交换群Cp⋊C2.所以

2)Q≅C2×D8=〈a|a2=1〉×〈b,c|b4=c2=1,c−1bc=b−1〉 此时Q中的每个元素诱导出P的一个自同构,即α2:C2×D8→Aut(P)≅Cp−1.同样地有(C2×D8)′=1×〈b2〉≤kerα2.注意到Cp−1是循环群,因此(C2×D8)/kerα2也应为循环群,从而kerα2只能是1×〈b,c〉,〈a〉×〈b2,c〉或〈a〉×〈b〉.

i)若kerα2=1×〈b,c〉,则〈b,c〉≅D8与P≅Cp可交换,〈a〉≅C2与Cp形成非交换群,从而

ii)若kerα2=〈a〉×〈b2,c〉,则〈a〉×〈b2,c〉与P可交换.但b∉CG(P).设b−1xb=xj,则j≠1且j2≡1(modp),从而j=−1.因此

iii)若kerα2=〈a〉×〈b〉,则〈a〉×〈b〉与P可交换.但c∉CG(P),从而

3)Q≅C2×Q8=〈a|a2=1〉×〈b,c|b4=1,c2=b2,c−1bc=b−1〉 同样地有α3:C2×Q8→Aut(P)≅Cp−1,(C2×Q8)′=1×〈b2〉≤kerα3.注意到Cp−1是循环群,因此(C2×Q8)/kerα3也应为循环群,因此kerα3只能是1×〈b,c〉,〈a〉×〈b2,c〉或〈a〉×〈b〉.

i)若kerα3=1×〈b,c〉,则〈b,c〉≅Q8与P≅Cp可交换,〈a〉≅C2与Cp形成非交换群,从而

ii)若kerα3=〈a〉×〈b2,c〉,则〈a〉×〈b2,c〉与P可交换.但b∉CG(P),从而

iii)若kerα3=〈a〉×〈b〉,则〈a〉×〈b〉与P可交换.但c∉CG(P),从而

4)Q≅D16=〈a,b|a8=b2=1,b−1ab=a−1〉 同样地有α4:D16→Aut(P)≅Cp−1.D16′=〈a2〉≤kerα4.但若kerα4=〈a2〉,则D16/kerα4≅C22,不能作为Cp−1的子群.因此kerα4只能是〈a〉或〈a2,b〉.

i)若kerα4=〈a〉,则〈a〉与P可交换.但b∉CG(P),从而

ii)若kerα4=〈a2,b〉,则〈a2,b〉与P可交换.但a∉CG(P),从而

5)Q≅Q16=〈a,b|a8=1,b2=a4,b−1ab=a−1〉 同样地有α5:Q16→Aut(P)≅Cp−1.Q16'=〈a2〉≤kerα5.同理,〈a2〉<kerα5.从而kerα5=〈a〉或〈a2,b〉.

i)若kerα5=〈a〉,则〈a〉与P可交换.但b∉CG(P),从而

ii)若kerα5=〈a2,b〉,则〈a2,b〉与P可交换.但a∉CG(P),从而

所以,若G为24p阶二性群,且Sylowp-子群P◁G,则G必同构于上述群3~13中的一个.

由引理1和定理2可知群5)不是二性群.通过考察共轭类可知,群11)和群13)中均存在非共轭的互逆元素,从而不是二性群.不难看出其余的7个群均为二性群(8)和9)确定的是同构的群),因此当P◁G时,G是24p阶二性群当且仅当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2.3.2P⋪G的情形 根据Sylow定理,|Sylp(G)|>1且|Sylp(G)||16.因此p只能是7,5或3.下面逐一讨论.

1)p=7 由引理7,有

容易看出,这时G中的Sylow 2-子群正规,从而G不是二性群.

2)p=5 根据Sylow定理,有|Syl5(G)|=|G:NG(P)|=16,因此p=|NG(P)|=|P|,从而P=CG(P)=NG(P).由引理9,此时G是p-幂零群,因此不是二性群.

3)p=3 当p=3且P⋪G时,由文献[19],下列情形之一成立:

下面逐一考察它们是否为二性群.群i)中子群〈b,c,d〉◁G,商群G/〈b,c,d〉为4阶循环群,不是二性群,从而G不是二性群;群ii)事实上同构于C2×S4,由引理1知其为二性群;通过计算共轭类可知,群iii)不是二性群,群iv)为二性群.这样,48阶二性群共有9个.

综上所述,定理3得证.

2.4定理4的证明充分性是显然的,下面证明必要性.

设G是亚循环的二性群,则G有循环正规子群N,使得G/N是循环的二性群,从而G/N≅C2.可设N=〈a|an=1〉,G/N=〈bN〉,b∉N,b2∈N.于是G=〈a,b〉.考虑元素a所在的共轭类,aG={a,ab}.由于G是二性群,因此a−1=a或ab.

若a−1=a,则N=〈a|a2=1〉,G/N≅C2,从而G≅C2×C2.

若a−1=ab,则设b2=am.于是am与b可交换,am=b−1amb=a−m,所以a2m=1,从而2m≡0(modn).若n是奇数,则m≡0(modn),从而b2=1.这时G=〈a,b|an=b2=1,b−1ab=a−1〉,同构于二面体群.若n是偶数,则m≡0(modn/2),从而b2=an/2或1.前一种情形即G=〈a,b|an=1,b2=an/2,b−1ab=a−1〉,同构于广义四元数群.由于G是二性群,由广义四元数群的特征标表[3]知此时8||G|.后一种情形G同构于二面体群.

证毕.

上述定理的证明一定程度上参考了Hölder关于亚循环群构造定理的证明,见文献[20].

猜你喜欢
同构情形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牺牲
探究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利用同构特点巧解数学问题
从特殊走向一般
关于简单树的一类计数问题的讨论
爱,就是不说牺不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