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意象,畅享古诗文意趣

2022-04-13 06:19张蕾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意象诗词古诗词

张蕾

俗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是的,由于古诗词用词凝练,而这也形成了它以意象传情达意的写作特征。诗人往往借助意象表达特定的情感,而意象也构成了古诗文的意趣所在。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以意象为教学基础。通过对意象的深入探寻,可让学生领悟诗词的深刻内涵。

由于用词凝练的缘故,诗人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习惯性借助一些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这便是所谓的意象。换言之,诗人通过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情感,因此意象的教学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本文以小学部编版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为分析对象,对意象教学策略展开深入探寻,以期引领学生畅享古诗词意趣之美。

一、抓住关键,探寻意象

古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诗人的语意含蓄、用词凝练,用婉转的方式表情达意。而且,诗人也常常借助意象的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意思。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的那样,“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见,对意象的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编者为学生收录的古诗词不仅具备丰富的审美元素,而且意象的运用更加显著。但是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很少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导致学生未能认识到意象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不妨改弦更张,积极探寻诗歌的意象,发掘意象中蕴藏的核心元素,帮助学生解读古诗词内涵。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山行》一诗,这首诗之所以让读者流连忘返,和诗人对意象的把握密不可分。在教学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运用的意象,同时尝试着分析这些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发现作者选取的意象皆和“秋”之季节相关。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多诗人运用的意象都和“秋”这个元素密切相关。但是在大多数诗人的笔下,秋天总是带着萧瑟、寂寥的意味。比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等都是传颂千古的名句。但在诗人杜牧的笔下,秋天却有了别样的风情。它不再是萧瑟的、寂寥的,而是生机盎然的,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使读者清晰感觉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在明确了本诗意象所蕴藏的情感基调后,诗人再次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发现诗人虽然选取的是秋天的意象,但那霜叶却是比二月之花还要鲜艳如火,这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难怪诗人也要驻足不前,也许在那一刻,诗人的内心也被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美景所打动吧。正是通过抓住意象的核心元素,才让学生真正领悟了这首诗作的内涵。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不能只是从诗词的翻译着眼,而是应当抓住诗句的关键之处,探寻意象背后的奥秘,这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核心意象的重点分析,学生对诗句中的情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诗歌。

二、释放想象,品味意象

古诗词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形象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诗词往往是由一个甚至多個意象构筑而成的。诗人运用这些意象,主要为了表达某些特定的情感,也就是所谓的融情于景,借物抒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意象展开古诗词教学,不失为一条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应当如何借助意象展开古诗词教学呢?私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意象想象成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或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枫桥夜泊》一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组织了课上朗读活动,让学生于诵读中发现本诗的诗眼“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品读意象中蕴藏的深刻内涵。比如,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主要选取了“落月”“啼鸣”“满天霜”和“江枫”“渔火”“不眠客”六个意象,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意象代表的画面。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对这些意象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既感受到了“月落乌啼”的孤寂感,也体会到“霜满天”的寂寥之感。而在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又选取了“城”“寺”“钟声”和“客船”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和前面六个意象本身是一体的,不但展现出秋夜的凄清和静谧,同时也代表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通过想象整首诗歌中的意象,学生对诗歌内涵的把握更加深刻,同时也感受到“枫桥夜泊”这样一个看似寻常的场景中蕴藏的深刻愁思。

如果将古诗词比作一个人的躯体,那么意象就是这个人的“细胞”。它不仅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诗词内容,同时承载着诗人的特殊情感。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同时对意象展开深入的联想,让学生在联想中体会诗词的情感。

三、重现意象,还原情境

诗人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在遣词造句方面很下功夫。意象作为诗人情思的载体,具有概括性、简约性等诸多特点。但是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相对薄弱,古诗词积累相对不足,以至于学生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描绘的内容往往一知半解,甚至难以理解。在这个情况下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对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重现,为学生构筑恰如其分的情境,这样可架设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过故人庄》一诗,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描绘田园山野风光的经典佳作。如果单从诗歌内容展开分析,这好像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风光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果抓住题目中的“故人”二字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会认识到这绝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那么简单。因为整首诗歌蕴藏着一种喜悦的情绪,但这个“喜”并不仅仅因为田园的风景,更因为故人的邀约。通过诗意推测,这个“故人”应当不是一个寻常人,应是和孟浩然志趣相投的人。通过结合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可知,他出生在盛唐时期,家中比较富庶殷实,而孟浩然本人不仅急侠仗义,而且品德高尚,交友广阔。正因孟浩然有一段时间的隐居经历,所以面对故人的田园之约,他欣然前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以及角色扮演,为学生生动还原了这场“田园的约会”。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绿树”“青山”“场圃”“桑麻”等极具农家特色的意象,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悠闲。再联系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作者是借这些意象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对意象的认识更加深刻。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诗词本身具备的抽象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诗词意象的把握不够深刻,甚至难以理解意象的内涵。为了增添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和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意象、理解意象,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四、求证背景,理解意象

和其他艺术形式相同的是,诗歌的存在价值同样是为了传情达意。言为心声、形为意表,诗歌的一字一句皆出自真实的性情,更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为了对诗人选取的意象展开准确解读,对诗歌背景的求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诗歌背景,指的不仅仅是创作背景,更是作者的人生经历。只有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当学生再次审视诗歌内容时,才会产生别样的认识。而在这个前提下,诗人对意象的理解才会更加准确到位。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题西林壁》一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该诗的审美象征意象,教师需要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深入讲解。诗人苏轼是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文学大家,本来有着极其光明的仕途。但是自“乌台诗案”以后,由于反对新法改革,诗人被当时的统治者一贬再贬,其所到之处全是当时的蛮荒、落后之地。但是,即便詩人在政治上极为失意,却有着极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当诗人被贬谪到儋州之时,居然会因为当地盛产的生蚝而心生喜悦。而当诗人到了惠州时,又会做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趣事。所以,当诗人游历庐山之时,有感于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想到人生就如这庐山一般,也许换一个角度又是另外一番风景。在教师娓娓动人的讲述下,学生对《题西林壁》的象征意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意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主要媒介,但是意象本身有抽象和具象之分。所谓抽象意象,指的就是具备象征意味的意象。而这对小学生而言,属于古诗词学习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类象征性意象,教师需要对诗歌背景进行求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五、同一意象,展开比对

意象并不是某个诗人发明的专利,如果学生对诗词有一定基础,会发现很多诗歌中存在同样的意象。在长期积淀之下,很多意象往往有着特定的情感内涵。比如,梅花代表了凌霜傲雪、坚强不屈的品质;“柳”象征着送别、挽留;秋风、落叶、残月、日暮这类意象,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愁绪和哀思之情。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的内涵,教师不妨从不同的诗词中选取同一意象,展开比对。在比对过程中,既可以丰富学生对意象内涵的认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渔歌子》一诗,其核心意象是“渔翁”。在明确这一点以后,教师又为学生搜集了其他包含“渔翁”这一核心意象的古诗词作品,如柳宗元的《江雪》。接下来,教师先引导学生关注《渔歌子》这首诗,诗人在第一句便展现了“西塞山前”、“白鹭飞”这两个意象,当诗人远眺之时,西塞山便成为了诗人远观的主要对象。而“白鹭”在“西塞山”这样一个深远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耀人眼目,而一个“飞”字恰恰道尽了白鹭的优美身姿。在这个过程中,伟岸的西塞山和小巧的白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诗人静观、俯瞰之时,“桃花”“流水”“鳜鱼肥”便成为了诗人关注的三个重要意象。在点点桃花水中,一只鱼儿跳出来,仿佛是在为春天的到来欢呼。在这个过程中,诗人通过寥寥数笔,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和自然的空间。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江雪》这首诗,看看《江雪》中的“渔翁”和《渔歌子》中的“渔翁”有哪些不同之处。在诵读之中,学生发现《江雪》中描绘的是极其单一的景色。正因诗人身处在景色单一的环境下,才更容易显示出其内心深处的荒凉。在对比的情况下,对于“渔翁”这一意象的把握更加深刻。

在古诗词对比过程中,学生对意象的认识更加多元化。因为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学生将某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内涵套用在另外一首诗歌中,显然是行不通的。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出现,教师应在课堂中选取同一意象的不同诗词,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不仅是文化的承载媒介,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材料。而意象作为古诗词的核心组成部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基于此,文章从相关角度探讨了意象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中的教学研究,旨在增进人们对古诗词意象的感性认识。

猜你喜欢
意象诗词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诗词篇】
来自林间的风
背诗词的烦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