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4-13 04:26:35何新新
家长·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染病实验教学生物

何新新

如今的教育并不只看重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各个时期都会受用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备成长性,是随着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步入社会后都会不断成长受用终身的品格,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就可以成型的,所以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只有各个学科一起发力,给予学生系统化的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得到最好的提升。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积极转化自身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当今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如今的学习生涯,还是未来的工作生涯,其实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自身能力品格不断成熟的过程。而在初中学习阶段,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奠定夯实的基础,打牢各项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今后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初中生的身心都已经开始逐步成熟,处于人生中重要的青春期,正在逐渐褪去稚嫩,迈向成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在各阶段的教学中,核心素养都成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诞生了非常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现阶段的教学更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展开,试图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而不仅仅是通过成绩单体现学生的能力。在传统老旧的教学中,普遍会根据每节课时安排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没有体现系统性,以课时为单位呈现的碎片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会变得狭隘。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违背了素质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教学理念。而在如今基于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会获得更加系统的学习,会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会了解学到知识的真正用法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可以说现在的教学相较于以往,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和系统。并且基于为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更加具体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会获得更直观的体现。所有的教学都会围绕学生展开,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会对教学更加感兴趣,可以全神贯注地投入教学过程,教学的质量会不断提升,学生会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初中生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具备更加完备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加如鱼得水,也会随着教学的深入,更好地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强化,为学习生物和培养核心素养打下牢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行的方式帮助学生,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时时,可以精心地为学生设计学习作业,作业的设置要让学生既对该课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又对课时内容产生一定的思考。比如,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在大概了解了传染病后,你会以怎样的方式去跟传染病人相处呢?”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设问如:“你会歧视传染病患者吗?”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可以对传染病有一个浅显的认知,并将自身带入问题,想象如何跟传染病人进行相处。通过第二个问题,学生的思考会得知罹患传染病,并不是患者的本意,不能因为他人患有传染病就对其表示歧视,让学生重新思考第一个问题,正确地与传染病患者相处。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对教材会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知,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品格也得到了有效的凝练。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地使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的思考,帮助学生不断凝练自身思维能力,通过各式各样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考方向中凝练自身的品格,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才可以顺利展开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换自身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课堂主动权,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明确因材施教的概念,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充满自信地学习,从而对生物产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结束后,积极进行自我总结,找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修改计划,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确保自己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获得知识与素养的多重提升。

(三)加强核心概念教学,树立正确生命观念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若单纯对学生开展生物理论教学,势必会导致生物知识出现割裂的情况,这会降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注意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视野,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深化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真菌和細菌与人类的关系”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生活中会涉及的问题,比如,有些家庭喜欢吃甜甜酸酸的泡菜,或当胃肠功能不好的情况下,会有一些人通过喝酸奶调节肠胃。其实,这些看似生活中的问题,都与生物知识相关,无论泡菜还是酸奶,里面都含有一种乳酸菌,这是一类能发挥作用的细菌,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例子,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动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的。学生能否树立一个正确的生命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常的思想与行为活动,可以说正确的生命观念,是学生其他优秀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凸显生命观念的重要性,及时放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课堂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极力凸显核心概念,通过概念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改正自己以往错误的看法,因为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学科前,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在脑海里,而在正式学习生物这门学科后,也存在概念错误、知识不够全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导致新知识,与学生的固有思维造成剧烈冲突,使学生抵制新知识。所以,若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教师就应该走近学生,通过沟通、问卷调查、随堂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找到学生错误思维的症结所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思维,积极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另外,要尤为注重掌握生物核心概念的过程,因为对学生而言,正确的生命观念就是来源于生物知识,而生物知识则通过生物核心概念体现,学生只有完全理解生物核心概念后,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才能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四)结合健康教育

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与健康紧密相关的课程,教材中蕴涵非常多可以与健康挂钩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健康教育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例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就可以很好地与健康教育进行结合,通过教导学生如何预防传染病等知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端正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受传染病感染的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包含了大量的传染病知识,这些知识除了可以良好地与健康方面进行结合,也可以和其他章节进行联系,为学生进行更系统的健康教学。比如,在了解了传染病知识后,可以与之后的“用药与急救”课时进行很好的联系,让学生知道面对传染病也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用药。这样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扩充,使学生可以获得正确的生命观念,获得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

(五)合作学习

当下,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课时内容,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显著提升,学生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确学习思路,获得学习效率与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合作学习任务,本课时中一共包含四个知识点,学生在组内可以在植物、昆虫、两栖动物、鸟这四个类别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完成相关物种生育和繁殖资料的收集,探索这些物种在生殖繁育的过程中,是否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会查阅大量的资料,明确各物种的生殖繁衍方式并在交流中获得其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生主体地位会得到充足的体现,學习过程会转为主动学习,可以随时和组员进行沟通探讨,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沟通能力、探索能力、协作能力,推动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

(六)优化实验教学,形成科学思维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学科,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学习,并不能完整地掌握生物知识,必须用实践的印证,才能彻底消化理解生物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是学生实践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第一,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转为探究式教学,要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实验,通过实验设备印证知识概念,印证自己的独到见解。第二,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因为一部分实验操作起来具有难度,甚至无法在实验室完成,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平板电脑自己模拟相关的实验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养成理论实践相统一的科学思维。

(七)多媒体教学

我国现阶段以全面进入社会,各类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知识更加具体地呈现。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找好一些传染病引发灾害的视频,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传染病的可怕,以及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在学生深受震撼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抛出“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这一讨论话题,让学生明白人类在面对各项疾病时是可以治疗,但谁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无法治疗的传染病,让学生在讨论间明白生命的价值,养成良好的生活规范,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八)结合生活

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生活与核心素养关系密切,也是在生物教学中非常容易渗透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所有的教学紧扣生活,让学生明确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很好地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中,有良好的品格、学习能力、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只有坚持在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向更远的未来。

(宋行军)

猜你喜欢
传染病实验教学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