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教协同 提升教育能力

2022-04-13 01:03穆艳云袁锦虹程洁庄艺董勤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针灸学

穆艳云 袁锦虹 程洁 庄艺 董勤

[摘 要]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考试课程之一,属于临床课程,是床边教学的课程之一。目前“针灸学”课程床边教学存在医教协同不足、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两大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大教研室概念下,进一步推进校本教师重新参与床边课程教学,规范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同质化,定期大教研室教研活动,设计并分享基于临床问题的多种学习方法病案库,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带动和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达到“针灸学”课程床边教学医教协同、提升教育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医教协同;教育能力;“针灸学”床边教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A ”(苏政办发〔2018〕87号);2019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优势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床边教学模式的‘针灸学’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ZYX03JG025); 2020年度江苏高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二期)“床边‘针灸学’实训教学混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ZD2007);“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YB2016)

[作者简介] 穆艳云(1976—),女,山东莒县人,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机理研究;董 勤(1961—),女,山东莱芜人,医学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针灸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060-05 [收稿日期] 2021-06-21

南京中医药大学自2004年始进行床边教学模式探索。床边教学模式是一种整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临床课程入驻附属医院或教学基地,边教学边临床,通过理论教学、床边授课、教学查房、病案讨论、门诊见习等教学手段,使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且逐步完善,将理论教学、临床见习、技能培训三者有机融合、互为补充的临床一体化教学模式[1]。其基本教学方法是在中医学、中西结合临床专业的第三、第四学年将中医临床课、西医临床课采用床边教学法,半天理论课,半天进入病区,进行床边教学,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2]。

“针灸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考试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因其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特点和要求,归属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床边教学范围的课程。

一、床边教学模式探索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的内涵

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重点阐述了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举措,提出要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改革;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能力;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在教书育人、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导作用。

以上文件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重视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并进一步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我校为此长期进行了多种改革和探索,其中,中医临床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床边教学模式”改革走在全国中医院校前列。依托医院丰厚的临床资源,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学生在真实实践环境中的体验,在真实实践环境中锻炼临床思维。这种密切联系医教的学习相较校本学习有着极大的优势。这一教学模式经过15年的实践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二、“针灸学”床边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校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安排,针灸学床边课程教学模式经历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教学任务以学校教师到临床教学基地上课为主、临床教师上课为辅;(2)第二阶段:所有教学任务完全由临床教师来承担。经过实践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第二阶段,学生的针灸临床岗位胜任力没有明显体现,学校评教系统得分较低者多为床边教学老师。

结合我校教学研究人员總结及学生反馈,目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医教协同不足。

(一)临床教师思想上重临床轻教学

医院业务以医疗活动为主体,主讲教师没有因为授课而减轻医疗任务,同时床边教学费时、费力、责任大,但对医疗职称晋升无帮助,因此,部分临床教师对床边教学态度不够认真,忽视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3],其他院校也存在类似问题[4]。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是针灸临床见习时没有带教老师,或者带教老师忙于门诊或病房工作,没有时间向学生讲解;在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学生在针灸科见习基本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见”而不“习”,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临床诊疗活动的“参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二)临床教师教学技能不足

教学技能不足主要表现为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照搬课本,授课方法死板,教学过程不规范,教学互动不足等,这使得学生“教学感知”总体较差,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感知”是课程质量的直接反映[5],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原因。学生深入学习“针灸学”,探究针灸奥秘的兴趣被抹杀,学习变成了应付最后期末考试。

大部分临床教师不能像校本专职教师一样做到课前备课,不能钻研教学方法,课堂授课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内容偏离大纲,注重个人临床经验讲授,忽略了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大纲的指导作用。有些临床老师不进入课堂授课,让学生自己到针灸门诊见习。虽然主讲教师一般是相关科室的骨干医师,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但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此外未按照学校要求重新制定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照搬院校课堂教学的教学大纲,致使课堂教学、床边教学、小组讨论、临床见习等教学环节不能有机衔接,影响了一体化教学的授课质量[6]。多数教学基地“针灸学”授课均由多位老师轮流进行,知识点前后连续性差,系统性差;大部分老师授课多是宣读教材,重难点不分,这是学生反响最大的问题。

(三)临床教师忽视临床技能培养

表现为教师点穴实训教学较随意,读一遍腧穴定位,在自己身体随手一指位置,没有认真向学生讲解取穴技巧或方法或注意事项,导致学生对腧穴定位依据掌握不足。

有些临床基地没有安排实训教学,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针灸操作,经询问得知其“针灸学”教学中没有安排实训操作课。而“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实训操作课。

(四)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管理松散,缺乏有效监管

我校床边教学点有十余个,教学点较分散,教师重视程度、教学能力及水平不同。学生反馈临床教师教学质量有好有差。床边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不能做到有效监管,并且各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也存在很大差异[5,6]。临床基地与校本教研室沟通不及时,学生学习情况无法知晓,教研室无法知晓学生床边学习的效果。

三、“针灸学”课程床边教学改革探索

目前床边教学存在的:“医”“教”之间不协同,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问题。整体表现为教育能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教育部出台多项文件强调要提升高校教师教育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床边课程教学而言,如何做到提升教育能力?笔者认为教育能力具有综合性,需从多维度进行建设,“医”和“教”的紧密联系、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建设、床边教学管理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一)保证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规范性

精心修订符合床边学习特质的“针灸学”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制定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操作标准(腧穴定位、刺灸操作要点),规范教学内容。对主要教学内容制定统一教学日历模板,各床边医院教师在完成统一教学内容基础上,可根据各医院特色补充教学内容。既可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可以介绍和传播本医院的针灸特色。

(二)最大化利用临床资源,保证学生临床实习见习

在原有实训课程基础上,根据不同章节设置相应床边见习:(1)中篇刺灸方法部分,在相应刺灸方法实训课程后逐一设置临床见习;(2)下篇针灸治疗部分,每一类病种均设置临床见习,由教学医院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安排学生“跟师”临床学习。

(三)多角度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包括:教学理念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营造教学民主氛围、随机应变能力;创设“开放”情境和课堂设疑能力;与学生或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帮带的能力;课堂语言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7]。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帮带临床教师,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1.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室教师重新参与床边课程教学,带动和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校本教研室教师重新参与教学,上篇经络腧穴、中篇刺灸方法的理论教学由校本教师授课,腧穴定取实训课及刺灸技能实训课由校本教师和床边教师共同承担,共同交流授课过程方法等。床边教师可观摩校本教师授课过程,校本教师参与课程教学。一方面床边教师可以对课堂授课方式方法有更多了解和熟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一方面床边教师不至于因繁重的医疗任务忽视课堂教学而去敷衍了事。

2.定期大教研室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强化教学理念。设置“针灸学”床边教学大教研室,组织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床边医院教师定期集中,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究,熟悉教材内容,讨论教学内容,结合各床边医院特点讨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不同章节教学方法等。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床边教师的教学意识,强化教学理念,促进主动教学研究,改進教学方法。

3.设计基于临床问题的多样化学习临床病案库,带动和鼓励临床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床边教学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早临床、多临床的目的是为了在真实环境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医学知识如何运用到患者疾病诊疗中;提前接触临床真实环境,在此过程中耳濡目染临床教师诊治思路、与患者沟通过程,为将来走上临床岗位具备足够岗位胜任能力打下基础。基于临床真实病案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床边教师定期汇集各科病种临床病案,校本教师进行汇总归类,重新设计为包含人文元素、思想政治元素、临床思维元素、专业元素的CBL、PBL、PAL、探究式教学案例等,分享给所有临床教师用于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促进所有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针灸学”课程床边教学探索思考

床边教学特质是基于“临床”的教学,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做好课程教学工作,提高临床医生教学能力,做到多点教学同质,有效管理课程教学,是提升“针灸学”课程“教育能力”的途径。

教育能力提升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提高最终体现在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时具有良好岗位胜任能力。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强调了“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各医学院校都在此精神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医学生具备合格的岗位胜任力作为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培养方法上做出相应调整改革。我校床边教学“针灸学”课程持续进行积极探索。岗位胜任力是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临床思维、学术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价值取向、情感表达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8]。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注重对受教育者核心素质的挖掘和开发[9]。

針灸临床的岗位胜任力应在具备中医各科疾病知识储备基础上能够运用经络腧穴知识辨析疾病的脏腑、经络归属关系,开具腧穴处方,应用适当的针灸刺激方法进行操作治疗,并能够和患者进行良好有效沟通,对各科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床边教学着力于提前进入临床,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使学生在临床真实环境中熟悉临床流程,学习各科临床问题处理方法,锻炼处理各科临床问题技能。最终目标就是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力,将临床问题处理得当,为实现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大目标服务。

良好的教学技能、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良好的教育能力能够让学生的针灸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得到充分锻炼,潜移默化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课程,治疗范围涉及内、外、骨伤、皮肤、妇科、儿科等多科病种,需要良好的临床思辨能力。床边教学的教师是临床医生,如何让临床医生丰富的诊疗知识和经验成功适用于临床课程教学,学生的书本知识融入临床应用中,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应用针灸技能处理各科病症的临床能力,临床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

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探究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是临床医生肩负的重任。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10]。那么,如何让医疗任务繁重的临床医生快速成长为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在目前医院政策不能有效支持临床医生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情况下,床边教学中的校本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校本教师的帮带下,在“医”“教”密切合作的协同中,多维度提高临床医生教学能力,共同促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岗位胜任力,最终达到高质量临床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的,是我们探索改革“针灸学”课程床边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锦飚.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19-21.

[2]吴勉华.刍议合格中医人才的培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17-119.

[3]王亮.医学床边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8):192-193.

[4]王占利,冯尧伟,李潇.医教协同背景下医教合一人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3):172-173.

[5]王运武,杨曼.从高校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透视课堂教学创新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6):65-73.

[6]王毛妮,胥波,高锦飚.医学生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2):136-139.

[7]高虹霓,王崴,高鹏,等.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师教学能力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8):19-21.

[8]宋文文,李鸿鹤,丁宁,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里程碑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897-900.

[9]倪志宇,丛峰,王红杰,等.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7):87-92.

[10]李婷.医教协同视阈下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164-165.

Abstract: The cour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examination courses for clinical medicine maj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authors’ university, which belongs to clinical course and is one of the courses for bedsid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major problems in bedsid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lack of cooperation between medicine and education, and lack of teaching ability of clinical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eaching reform is explored. Under the concept of bi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school-based teachers are further promoted to participate in bedsid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is standardized to ensure teaching homogeneity,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regularly carried out, and a medical record bank of multiple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clinical questions is designed and shared. Clinica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promo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oper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in the bedsid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ooper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education ability; bedside teaching of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rse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针灸学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医教协同”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探索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针灸学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中的不对称问题与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模型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