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彬彬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空间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渗透、网络攻击、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等方面。在2018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
当前,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共同构筑了网络空间安全保护屏障。其中,网络安全法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网络强国战略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作出规定。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保障的基石。需要警醒的是,当前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形势严峻,网络攻击、数据窃取等事件多发。坚持网络强国战略,必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保障网络安全的能力,避免我国重要领域的网络系统遭受非法攻击,切实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角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
强化网络安全治理 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社会危害性日益凸显,成为威胁我国网络安全的一大隐患。必须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影响网络安全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要进一步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当前网络舆论生态整体趋好,但需要看到,网络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网上舆论主体多元化特点突出,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风险隐患,网上舆论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时作出准确判断,维护网络空间和谐稳定。
强化网络信息监管。随着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网络违法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问题突出,对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
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惩治力度。互联网有开放、互动、传播面广、匿名性强等特点,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黑客、网络淫秽色情和网络赌博等犯罪行为呈现高发态势,对此,司法机关不断强化执法力度、予以严厉打击。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明确法律标准,依法严厉惩治、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公安部连续在全国部署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攻击破坏、非法制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在“断卡”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大批非法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缴获一大批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银行卡,诈骗团伙资金流通渠道受到极大限制,有效从源头上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这些务实之举都切实维护了网络空间安全和网上秩序稳定,全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网上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维护网络数据安全
数据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数据安全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数据安全不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和经济利益,还涉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维护数据安全,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專门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与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同组成数据保护领域的“三驾马车”。我国数据安全法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在分级分类管理和重要数据重点保护、数据跨境安全流动、数据安全审查等方面建立了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数据安全法保障国家、企业及个人的数据安全,有助于推动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
当前,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仅靠任何一国单独的力量并不能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维护,要深化国际合作,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实现传统国家安全与非传统国家安全的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