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渐变

2022-04-13 13:47翟樾斐
产城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色建设发展

翟樾斐

城市作为碳减排的“主战场”如何破局?绿色、创新、智慧是现代城市秉持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绿色渐成其最重要的底色之一。相当数量的城市正在探索特定的减碳、脱碳路径,并明确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争取早日建成“零碳城市”。此时,应正视不同城市在绿色发展水平和碳减排潜力上存在的差距,根据其自身现状,采取合适的措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探索各自最相宜、最高效的减排路径。

试点与典范

城市地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城市经济、城市建筑和城市交通等领域的人类活动。实现节能减排、生态友好,营造健康的微气候环境并构建一定的城市韧性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成功实现低碳发展转型的城市其经营是制定明晰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推行多元化的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并利用市场机制发展低碳产业。

国家发改委自2010年开始已推出三批低碳城市试点,涵盖6个省份、81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等中心城市在列,在全国全面展开,发展路径包括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建筑等多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已有实质性提高,低碳试点城市的整体低碳水平明显高于非试点城市;绿皮书建议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两个领域因起步较晚可聚焦发力,部分城市可抓住零碳示范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差异性布局相关产业。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1)》也指出,多年发展的低碳试点城市大多已具备良好的绿色发展意识和发展基础,接下来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各个城市的低碳图谱各有特色,殊途同归。《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探索建立居民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绿色行为的激励制度,并提出到2025年的七方面主要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转型激发新动能,美丽花城建设展现新面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新水平,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新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新风尚,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为持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根据《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要求,上海市于去年8月即启动2022年度低碳示范创建申报工作,在各单位推荐申报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的基础上委托专门机构对申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确定一大会址·新天地等9个区域和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等11个社区作为低碳示范创建单位。在国内最早开展城市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深圳去年11月出台《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构建全民参与且持续运营的碳普惠体系,市民可在日常生活中,以节能减碳行为助力绿色城市建设。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倡议成立的UNIDO-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多系统推进

有学者总结了发达国家部分低碳城市典范的经验,政府低碳规划引领和支持推进、低碳社区建设、低碳产业转型、低碳社会营造等是它们的共同点,如政府规划政策引领打造低碳社区的英国伦敦转型模式、“规划-战略-机制”三位一体助推低碳产业发展的英国伯明翰模式、市场搭台强调社会参与的日本東京低碳社会建设模式、规划理念先行绿色节能引领的丹麦哥本哈根“碳中和”模式、政府规划主导定向补贴支持的瑞典哈马碧新城低碳城镇建设模式。

按照惯常分类,绿色低碳水平高低依次为服务型城市、生态优先型城市、综合型城市、工业型城市,“服务型城市在能源结构转型、政策创新、绿色建筑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表现最优,但存在高碳消费现象;综合型城市产业综合得分最高;工业型城市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优先型城市宏观综合得分最高,其余领域与上年持平。”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将深化低碳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工作,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主渠道多边进程;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推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攻关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汪军从城镇化视角观察碳排放,并从新技术角度提出分布式城市的模型,即从交通、能源、水务等系统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将其延展,即通过制度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带动整个城市交通、建筑、消费和社会的低碳化转型,可在此过程中将碳减排任务分解至家庭、企业、城市建筑、城市规划、交通出行等主体,构建涵盖政府、产业部门、社会公众等多主体的综合性低碳社会建设体系。有观点特别提醒需在环境、能源、贸易、金融等领域的绿色新政策上充分考虑地方特色,“目前很多企业做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但仅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并没能纳入一个系统性的考量。而以城市为单位,就必须综合地从居民、交通、产业布局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考量。”

并且,智慧城市建设被认为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实验田,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也随之迎来新变化。

猜你喜欢
绿色建设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