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值”与“价值”中寻找新机会

2022-04-13 00:46李书
产城 2022年2期
关键词:颜值成都绿色

李书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成都获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根据《批复》,示范区建设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设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是其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强调,成都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存在更多低碳潜力和动能

近年来,成都绿色低碳发展成绩显著。城市增绿入选世界大都市协会绿色基础设施“最佳解决方案”,公园城市建设入选全球28个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案例,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绿色低碳正成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持久的优势、最鲜明的特质。

立足能源受端城市特征,成都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清洁能源供给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加快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线“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首创双路径碳普惠机制。以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为牵引,成都不断提升对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意义的认识,激发更多低碳潜力和动能,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介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成都突出低碳引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五大现代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态环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圈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重点

与绿色低碳相关的众多领域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成都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圈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重点,绘出具有成都特色的“路线图”。目前成都正全力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主攻光伏、氢能、锂电池、绿色低碳服务四大领域,获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氢能产业竞争力全国第四,光伏、锂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光伏领域,成都积极实施“光伏10条”,实现通威光伏电池片全球出货量第一,通威太阳能总投资200亿元的金堂基地一期建成投产;氢能领域,成都出台“氢能22条”进行产业扶持,实现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百公里耗氢量全国最低;锂电池领域,巴莫科技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中航锂电5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绿色低碳服务领域,易态科技等9家绿色低碳服务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建设绿色产业载体,增强绿色竞争力。成都引导新增工业用地向产业单元集中布局,提升园区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推动将生态环境效益和污染排放清单纳入土地利用效率评估,协同提升空间产出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在腾退和改造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时,将生态环境绩效水平与腾退改造分级标准挂钩,推动提高产业发展空间的生态适配性。

强链条、促创新、育生态

在《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中,成都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将这一目标放在产业的具象环境中,该如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成都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一问。成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表示,需更加注重强链条、促创新、育生态,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在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成都以树立未来优势、提升发展能级、破解环境制约三大举措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树立未来发展优势。一方面,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赛道新领域,成都将以“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的模式,开展链主精准招引,育强绿色低碳产业链主,发挥链主作用提升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绿色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支持碳中和服务业和绿色金融发展,力争到2025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夯实产业主干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将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科技、平台、产业”融合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到2025年工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

聚焦节能降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成都将精细化开展行业治理,实施能耗约束前置绿色招引,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加强高耗能行业治理,创新举措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至 24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

按照成都綠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成都将力争到2025年,培育6家以上百亿级链主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

谋求低碳未来

在各地近期召开的两会上,多地晒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施工图”与“成绩单”。创新性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北京,经过8年运行,其碳市场为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碳价最高,2021年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超过21.1亿元。上海正启动崇明碳中和岛、长兴低碳岛、横沙零碳岛建设,积极打造碳中和示范区……

對比国内先进地区、先行城市,成都在持续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从发展阶段看,有条件;成都2020年人均GDP约为1.23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65.7%,城镇化率78.88%;成都市以占全省24%的能源消费、21%的二氧化碳排放,贡献了全省36%的地区生产总值。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绿色低碳特征,具备实现碳达峰的基础条件。从碳排放总量看,有基础;近年来,全市碳排放相对于GDP的弹性系数均低于0.5,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趋势明显;从能源结构看,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5180万吨标准煤,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2.6%,能源低碳化优势明显。从技术创新看,有支撑;成都市汇聚了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石油大学、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战略性、前沿性创新资源,在新能源、储能、节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核心技术领域支撑明显。从生态碳汇看,有本底;成都市持续深入推进全域增绿增景,全域统筹的生态碳汇体系初步形成。

成都全面推动工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短期看亟需进一步推动减排降耗,抢抓战备先机,长期看需要构建比较优势、做强低碳经济。针对现有产业链不完整、未来赛道产业成本过高等问题,需从科技创新、招才引智、区域协同三个方面着手,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产学研用一体,促进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钠离子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转化,实现产业链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创新链,提升科技创新对成都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培育通威太阳能、中航锂电、东方电气等头部企业,发挥好产业链“链主”作用,补齐光伏、储能、节能环保等产业链环节。

招才引智方面,健全招才引智政策体系,以项目对接、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灵活运用技术合作、聘请顾问、低碳技术成果交易等多种方式,建强成都绿色低碳人才链;构建以企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市场化导向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学研联盟,打造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人才、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与效益,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吸引创新领军企业和科研创新中心来蓉投资兴业,加快成都科教优势转化为科研创新成果,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融合。

区域协同方面,加快打造成眉乐光伏走廊,联动“三州一市”开展“研制在成都、应用在市州、绿电返成都”光伏发电和消纳示范。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协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2月2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根据《方案》,川渝两地将共同完成协同开发油气资源、加快电网一体化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等26项重点任务。共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川渝将推动共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创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同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并推动建立电力市场协同合作机制,推进川渝电网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共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川渝将推动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其中,川渝将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重点打造一批龙头低碳企业;以成都-内江-重庆发展轴为重点,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优化川渝地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提升节能环保产业能级,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形成一批“川渝造”世界品牌。

猜你喜欢
颜值成都绿色
绿色低碳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颜值何过之有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