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1995年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考入江南大学读本科,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在校期间,她以美为媒,参编《中国校服白皮书》,填补国内校服美学趋势信息的空白;以美载道,撰写10余万字行业咨询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效参考。精准服务雅鹿等6家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美弘业,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及冬奥会制服外观设计工作,所在团队获冬奥组委会颁发“杰出贡献奖”。
今年7月,她被评为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校服能不能变得既好看又实用?
2014年3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访华,在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时,意外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接待米歇尔的北师大二附中的学生们穿的校服——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
网上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也唤起了李雪的记忆。
李雪中小学期间穿的也是那种运动式、业内俗称“面口袋”的校服。这样的校服宽大、不合体。在李雪的印象中,她和同学们并不爱穿,一走出校门就脱下来,卷一卷塞进书包里。
就在网友讨论校服“丑与美”问题的前一年,即2013年2月,上海爆出一起危害学生健康的校服生产责任事件。上海多所学校涉及此事件,当时抽查的22批次校服产品,覆盖上海市主要生产企业,有6批次被检测为不合格,其中1款产品有致癌成分。此次毒校服事件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
校服最早源于春秋时代,我国第一位平民老师孔子在上课时,要求学生都要穿青衣青帽、穿戴整齐地来上课;民国时期,教育部门制定了《学校制服规程》;二十世纪末,运动式校服迅速席卷全国;到了二十一世纪,符合国际审美潮流的制式校服受到了欢迎。
中国校服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但却面临着校服市场分散、竞争者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这两起事件发生后,李雪有意识地关注校服方面的动态。
2015年之后,国内不同部门多次组织举办了校服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旨在通过设计大赛宣传学生统一着装的立德育人和文化引领功能,引导校服生产供应企业为学生提供安全优质、实用美观、价格合理、服务规范的学生装产品,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李雪参与第十一届晋江国际运动鞋暨中学生运动服装设计大赛,作品《LOVE FOR YOUNG》获得了三等奖。
她的设计跟传统的校服区别开来,结合了当时流行棒球服的趋势,设计了一款既实用又时尚的校服。年轻的学生们都喜欢丹宁,也就是牛仔装的面料,但考虑到学生们日常还要上体育课,有运动的需求,李雪就选用了一种仿丹宁类的棉质面料。这样看起来是牛仔装的样子,实际上有弹性,很柔软很舒适,方便运动。
李雪不断磨练自己的设计能力,不断输出作品,陆续获得“中国大学生女装设计大赛优秀奖”“第23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优秀奖”等奖项。
推动校服深水区改革
读研究生后,除了专业本身,李雪越来越多地关注校服产业的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服装协会成立了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展开对中国校服产业现状的调研。李雪和同学跟着导师参与到这一课题中,李雪是学生组的负责人。
根据原中国纤检局(现中国纤维质量检测中心)2018年的调研结果,目前登记在册的校服生产企业共1500多家,小微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70%以上为民营企业,50%以上企业以校服生产为主。
李雪和课题组的同学们打电话给企业,要求到企业实地采访和调研。但除了一些头部企业欢迎他们,积极配合,也希望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更多的小微企业并不欢迎。负责人一接到电话,首先就会警惕地问:“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调研?你们想干吗?”企业怀疑他们是竞争企业派来的间谍。更有不少企业怕麻烦,一听说要调研,直接就挂了电话。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两个月,能去的企业李雪和同学们都去过了。可是,头部企业毕竟是少数,怎么办呢?
最初,这些企业名单都是服装协会提供的,后来,李雪和同学们利用各种形式,自己搜罗可以进行调研的企业。他们通过学生家长,通过网络信息,找到了不少愿意接受调研的校服企业。
通过180天的调研,采访了全国30多家校服企业和跨越1800公里的样品检测,他们最终编写成了《中国校服白皮书》。该书是国内首次关于校服产业的完整调研,填补了国内校服产业现状及校服美学趋势信息的空白,一经发布,就引起政府、企业、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推动了校园服饰深水区改革。
这几年,中国中小学生们的校服款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时尚、舒适,那种“面口袋”式的校服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出台之后,那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校服”早已不存在了。
李雪对于自己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充满了成就感。
为冬奥添彩、为国家增光
2020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会向社会广泛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征集活动涉及的制服装备包括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制服装备和志愿者制服装备两类,每类含户外功能运动外套、功能运动裤、保暖夹克、梭织长裤、针织帽、脖套等6个品类。
征集时间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6月10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非常紧迫,李雪和同学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立即展开调研和设计工作。
制服是奥运会赛事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专属的身份标识。当他们身着统一的制服步入奥运赛场时,相当于亮出了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可由于冬季项目特点,冬奥制服装备工作相对更为复杂,不仅要对视觉外观进行设计,更要加大对制服功能性的研究。
李雪主要承担的是制服的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比如定位功能,增加这些功能,就需要加入特殊材料。李雪比较擅长这方面工作,此前她对此做过基础研究。
那段时间,李雪和同学们针对国际、国内的专业性服装,做了很多调研。除了夜以继日的案头工作,他们随时随地都会开会,展开一番讨论,而后再进入设计环节。
最终,在全国各地专业设计师、专业设计机构等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在超过1万多件的设计作品中,江南大学凭着较强的设计实力、参加的设计数量、选用的设计元素和设计配合的高效率,获得冬奥组委会的认可,被授予“杰出贡献奖”。
观看比赛时,李雪看到冬奥制服中的“江南元素”,对于自己能够参与到此次盛大的活动中,感到非常骄傲,这项设计是真正地为冬奥添彩、为国家增光。
这几年,李雪做了很多事情。2021年,为有效解决被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内服装供应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李雪深入企业进行疫情后产业建设调研,钻研服装企业线上营销与数字化转型模式,书写调研报告5万余字、相关学术论文4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她带领团队共同服务国民品牌雅鹿,通过设计能力重构品牌形象,于新媒体上获得百万粉丝,在疫情中逆势发展。
目前,李雪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智能化穿戴,比如专门针对老人的防摔倒智能服装。未来,她希望用自己的设计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