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时,广西汽车集团产业工人郑志明简要报告了自己的成长路径。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一定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产业工人。”
总书记的讲话让袁彩凤备受鼓舞。她说,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工人技能的全面提升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只有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才有长久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基层产业工人代表,袁彩凤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积极关注产业工人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并及时给予引导、帮助,以自身成长经历鼓励产业工人砥砺奋进;关心一线产业工人的诉求,鼓励他们肯学肯干肯钻研,掌握一手好技术,练就一身真本领。
从打好一颗螺钉起步
袁彩凤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
2004年,袁彩凤来到无锡。在求职大军中,她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学历不高,也没有技术特长。经过三次面试,她才被电装天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简称电装天)录用,成为一线操作员。
她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电装天是2004年成立的外资公司,主打产品是汽车导航仪。
当时,袁彩凤和新入职的员工对如何组装汽车导航仪没有任何概念,电装天将她们送到国外总公司学习产品工艺和生产流程。那时她就想:我要是能把一个个的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产品就好了。
等上手工作,袁彩凤遇到困难了。
导航仪是在流水线上组装的,每个员工负责一个环节,袁彩凤负责打螺钉。一开始,她经常打不好,螺钉倾斜、浮起,而且打螺钉的速度很慢。想把螺钉打得又快又好,只有加倍付出。
别人下班了,她主动要求加班;别人休息了,她还留在岗位上,学习、研究打螺钉的技巧;业余时间也被利用起来,哪怕每天只学一点点。
一颗小小的螺钉,是所有后续工序的基础。日复一日,日积月累,袁彩凤总结出打螺钉的“三字诀”。
首先是“快”,要提高打螺钉的速度,螺钉供给机离螺纹孔越近越好,高度也要保持一致;其次是“准”,取螺钉要手到眼到,看好螺纹孔位置,保证螺钉准确打到螺纹孔中;再次是“稳”,为了保证螺钉打下去不歪斜、不浮起,就要保持螺丝刀垂直。
她还总结出了检查口诀,即“手指、眼观、口念、心想”,手指着,眼睛就看着了,嘴里说出来,这颗螺钉是OK的。她的口诀有效防止了漏检和误判,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针对旋钮装错的情况,袁彩凤研究、制作检查用的治具,保证在两秒内将高度不同的旋钮检测出来。
除了打螺钉,每天下班,袁彩凤去品保部门翻看检查台账,因为每天检查出来的不良都有记录。她细心观察不良出现在导航仪的哪个点位,在纸上画出导航仪的基本图形,与检查台账相互对照。以一个星期为基准,如果某个点位的不良频繁出现,她就分析这个点位为什么会出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请技术部门的同事帮忙剖析、解决,并请技术部门告诉她怎样才能避免不良。
这个方法很奏效,她不仅自己用,还将经验传授给同事。
由于学历不高,袁彩凤只能从打螺钉起步,经手的每一颗螺钉,她都努力把它打好。不过,她不想一辈子打螺钉。
把一个个的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导航仪,需要很多岗位协同、配合,要学很多东西。凭借踏实、吃苦、钻研的劲头,在本职工作之外,袁彩凤还学了其他岗位的知识,生产工序、环节烂熟于心,成为车间的“多能工”,被抽出来担任“替岗员”。
在流水线上,如果有同事请假、生病,不管是哪个岗位,她随时都能顶上去。如果流水线上不缺人,她就帮班组长巡查,纠正生产中可能会出现的偏差。
很快,袁彩凤就晋升为班长、职长,电装天送她去国外总公司学习精益生产,研究新的产品机型。在学习中,她遇到不少困难。她一点都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直面挑战,迎来职场身份跨越
不断进步的袁彩凤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2007年,电装天把美国通用汽车的车载音响产品新线体导入订单交给她负责,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她将工作逐一分解,仔细研究每道工序和加工过程,用秒表测量每道工序的时间,计算每道工序如何衔接更顺畅。为了不影响交货,她经常与品管部门加班讨论到深夜。最终,任务各个环节都得到合理安排,保质保量且如期交货。
她主动承担新产品产能提高的QC(产品质量把控)攻关任务,通过改进人员安排、设备调试、物料确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了一道工序,推动公司产品日产量翻番。
2015年,袁彩凤再次被委以重任,牵头组建生产效率化改进小组,进一步推动产能提升。
这次任务包括流水线的布局整改。刚开始,有些班组长对整改不认可,“整改一条线体特别麻烦,工作量很大。一条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已经形成并固定了,如果要调整,意味着很多东西得重新布局,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因此,有人觉得她在折腾。
对整改工作,袁彩凤有坚定的信心:“按照我的方法,生产效率能提高多少,我都有数据。”但是,有人坚持认为不太可能,觉得她在说大话。袁彩凤做大家的工作,如果不相信,可以做一个调查,整改之前的数据是多少,等整改完成,再看生产效率能提高多少。
在领导的支持下,整改完成了,员工们适应了一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事实胜于雄辩。之后,其他流水线的改造、升级再无阻碍。
扎实的工作履历塑造出全新的成长路径,2018年,袁彩凤被任命为人才育成主管,从技术岗位跨越到管理岗位。
短短数月,工作就有了新突破,她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印了《现场管理基础》《员工教育手册》两本“工作指南”。
《员工教育手册》里记载了袁彩凤多年的工作心得,图文并茂,除了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偏重流水线上关键岗位的要素作业。如果要素作业没做好,会直接导致产品出现性能问题,如黑屏、闪屏、接触不良等。
员工参加技能大赛也好,提升技能水平也好,都要记住这些要素作业,公司内部考试的试卷上有图片,哪些是良品、哪些是不良品,员工都得能答出来,考试、考核结果直接与奖惩制度挂钩,以此激励员工持续进步。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企业的“标配”,汽车配件行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物流机器人、智能化流水线……在电装天的车间里,除了打螺钉等基础技术工种外,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原来一条流水线需要二三十个工人,转型后,只要五个人就能完成操作。
身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如果意识不到危机,仍然做传统的手工作业,迟早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袁彩凤的耳提面命下,员工们的危机感日益强烈。
袁彩凤说,电装天的转型升级,目的不是淘汰员工,而是让更多员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流程,让每个人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但是,员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强的,袁彩凤鼓励她们每天多学一点;接受能力弱的,袁彩凤会重点关注,时不时找她们聊聊,问问情况,做做思想工作,“等她们学会新知识了,可能就会想,我比那些不愿意学习的人进步了,这样会促使她们主动学习。”
遇到不懂的地方,员工可以随时向她请教,不管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方法,她最怕员工不思进取。
她经常鼓励员工参加技能大赛,有的员工不自信,她跟员工说:“就算觉得自己不行,也要去感受一下比赛氛围,看看自己跟高手相比到底差在哪里。看到差距,就要努力弥补。”
化身“店小二”,当好“服务员”
把袁彩凤提升到管理岗位,公司还有另外的考量,员工不能到流水线上才开始接受培训,这项工作要提前进行。
袁彩凤的工作经验,可以为新进的员工提供前期的理论指导和实操训练。她设立一个小型车间,新员工在小车间里训练一个星期,之后再导入流水线和生产车间。此举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减轻班组长的生产压力,另一个是新员工经培训后对工作有所了解,知道如何避免不良的发生,能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在技术岗位上,袁彩凤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是到了管理岗位,除了技术问题,员工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只要员工有需求、有呼声,她都会第一时间响应。
她把自己比作“店小二”“服务员”。
她虽然不在生产一线,但每天仍会去车间转转,做一些技术指导工作。她从流水线上选拔一批优秀员工组建技术团队,她不在车间时,团队成员会深入一线,观察新员工的操作是否正确,有问题马上帮她们改正。
员工生活方面的问题,袁彩凤和团队也得关心。“如果员工心情不好,比如心里不舒服了,到了流水线上,我相信产品的品质也不会好。”每天早晨开晨会,她跟班组长强调,要观察每个人的状态,有的人身体不舒服,班组长要能看出来;有的人心情不好,班组长也要能看出来。
为学会跟不同的员工打交道,袁彩凤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以专业知识为员工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在同事们眼里,袁彩凤活泼开朗又热情十足,员工非常喜欢找她谈心,“她们喜欢我,常常有事情就来找我。只要合理,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这样以后再有事情她们还会想到我。”
电装天车间里几乎都是女工,袁彩凤常常为关爱女工出点子、想办法。女工怀孕了,就让她们穿上粉色的工作服,让人一看便知是“保护对象”;让怀孕女工戴上爱心腕章,凭此可以提前就餐、提前更换工作服做好下班准备,避免高峰期拥堵;在接送员工的班车里,专门设置了爱心座位……
如何与90后、00后员工相处是一个严肃又有趣的话题。
袁彩凤专门开设了如何管理90后、00后的课程,指导班组长如何跟她们打交道。“要抓住她们的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她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接触时间长了,员工还是好管理的。员工既然在公司工作,就得遵守公司的约束,个性再强,在一个团体里也得按照规矩行事。但是,班组长做工作时不能硬来,不能端起管理人员的架子,逼着员工做什么不做什么,沟通要有技巧,不同类型的员工得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4月,袁彩凤晋升为课长(中层管理干部)。
18年来,袁彩凤用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出色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
有年轻同事向她请教成功的秘诀,她的回答是: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少抱怨、多学习。 敬业是一种精神状态,精业才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