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组合拳”,对“网课爆破”说“不”

2022-04-12 00:00:00卞广春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12期

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完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上网课时,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的音乐,有捣乱者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事件发生后,当地公安、教育、网信等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处理此事。在网上,这些入侵网课进行捣乱的行为被称为“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入侵者”被称为“爆破手”。(11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上网课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手段之一。“网课爆破”频发,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不仅让上课的老师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学生也很难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就个案而言,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与“网课爆破”有无必然联系,暂无法确定。“爆破手”多次在刘老师的课堂上恶意捣乱,有人谩骂老师和学生,有人放哀乐,有人散发淫秽色情视频。其中,对刘老师的人身攻击,加重了刘老师的精神负担,或是导致刘老师心力交瘁乃至死亡的近因。刘老师的遭遇,为如何应对“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如何处罚“爆破手”,提供了严肃的思考依据。

“网课爆破”事件频发,已经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今年9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大学生上网课时曾遭他人恶意闯入,有人开麦放歌,甚至在公屏刷屏“老师我喜欢你”,老师几番叫停无果,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广东深圳高中生小薇回忆,在一次网课上,突然有个网名为“梦泪”的捣乱者冲出来怪叫,紧接着,网络教室里一下多出十几个人一直吵闹,他们播放视频“霸占”老师的屏幕,刷屏语言极为粗俗。更有甚者,在校学生和“爆破手”里应外合,一起对网课搞破坏。

“网课爆破”令人气愤,但令人震惊的是,在一些熟悉网络文化的年轻人看来,“网课爆破”并不算是严重的事,只要把捣乱者踢出网络教室即可。在他们眼里,并没把上网课当回事,反而对那些爆粗口、说脏话,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秩序的行为,看成是儿戏、调侃、一种搞笑的“梗”。

“爆破手”入侵网课,不管是对某位教师发泄不满,还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其行为都走到了违法的边缘,如公然侮辱、诽谤老师,传播淫秽物品,扰乱教学秩序等行为,就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爆破手”无知无畏,与法治社会格格不入。

查出“网课爆破”的捣乱者,只是时间问题,如何惩处“爆破手”需要同心协力,公安、教育、网信等部门应打出“组合拳”,该出手就出手,绝不能对“网课爆破”现象优柔寡断,姑息迁就“爆破手”。家长也应行动起来,教育孩子不要参与其中,别把无知当乐趣;网课平台应强化功能,提升“防爆”能力和安全性。

“网课爆破”是对网络教学的挑衅,教育部门应强化网课秩序管理。上网课,尤其是中小学校因疫而设的网课,有的学校和老师简单地以为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把学生聚集在一起,或许没意识到网络空间秩序管理的重要性。面对“爆破手”的入侵,有的老师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教学场面混乱,反证了网络教学秩序管理的必要性。重视网课秩序管理,把上网课会遇到的问题考虑全面,未雨绸缪,防止和避免闲人入侵网课,也是应对“网课爆破”的必要之举。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敏宝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