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2022-04-12 09:05毛文静刘彬鑫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满意度

毛文静,刘彬鑫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后文简称为思政教育)是人类前进的精神支撑,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院校思政工作会上指出,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相融合,形成强烈的协同效应[1]。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响应总书记号召,开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育,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显著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核心部分,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 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虽有学者对影响课程思政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研究,但大部分都是对高校整体教学满意度的宏观研究,且大部分是理论研究,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较少。 故而,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八所高校学生为考察对象,基于学生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构建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形成机制,为高校提升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效果与学生认可度提供参考路径。

二、理论回顾、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回顾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配置,是传授知识和教导学生的总体安排。 王勇和崔霞认为课程设置是高校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合理性与丰富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还对其融入思政教育认可度具有重要影响[2]。 董斌等认为应当将课程资源与育人资源相结合,以此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3]。 鄢显俊、BANDINI 等指出课程设置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更与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关[4-5]。 课程设置是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第一步,需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将思政教育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6-7]。

2.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掌控课堂教学、与学生有效沟通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8]。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思想指导者。教师不仅需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董明慧研究发现,高校学科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应当拥有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能力,同时通过自身修养与魅力,影响学生,以此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可度[6]。当然,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不应冲淡专业知识、淡忘主业,需要探索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如何有机结合,以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4]。

3.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教师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识别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要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的互动[9]。 依据嵌入式互动理论,师生互动是一种以教师、学生共同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能有效形成学生中心型的课堂教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程满意度。 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授课与学生发言相互嵌入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涵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多方位教导学生。 良好的师生课堂互动,能营造出活跃、积极、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效果,且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10-11]。而这种课堂互动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互动型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满意度[12]。

4.学生认知

张蓓和杨炳成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学生作为课程教授对象,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参与者和接受者,属于利益关联方,其认知对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起关键作用[13]。 学生是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有着切身体验,从而直接影响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 课程思政能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新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14]。

5.教学满意度

高校教育应以学生满意度为基准,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来评判[15-16]。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氛围和学生对课程认知等,其中学生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所以有必要以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来计算和确定各因素对教学满意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系数,以便有针对性地控制各因素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以此提高教学质量[17]。

(二)结构模型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主要受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氛围和学生认知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氛围、学生认知和课程思政教育满意度均不能直接准确测量,因而需要设置一些观测变量对其进行间接测量。 本文选取结构方程模型,不仅能对潜变量进行有效测量,还能对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且各测量误差都能被有效估计并排除在分析之外。 故此,本文拟构建高校专业课思政教育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因素,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研究假设

根据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如下假设:

H1:课程设置对课堂氛围具有显著影响;

H2:教师能力对课堂氛围具有显著影响;

H3:课堂氛围对学生认知具有显著影响;

H4:教师能力对学生认知具有显著影响;

H5:课程设置对学生认知具有显著影响;

H6:学生认知对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H7:课堂氛围对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H8:课程设置对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八所高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①,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五个维度,包括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氛围、学生认知和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共22 题,且各维度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分制计分(1 表示非常满意,2 表示比较满意,3 表示一般,4 表示比较不满意,5 表示非常不满意)。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00 份,收回有效问卷620 份,并采用SPSS 26.0 和Amos 24.0 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二)潜变量及测量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配置。 本文主要选择“课程思政内容设置合理性(x1)” “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吸引力(x2)” “课程思政培养计划与教学计划(x3)”和“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x4)”作为测量课程设置的观测变量。

2.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掌控课堂教学、与学生有效沟通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选择“专业知识水平(y1)”“融入思政元素的课堂掌控能力(y2)”“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激情(y3)”和“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交融的能力(y4)”作为测量教师能力的观测变量。

3.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教师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识别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维度。 本文主要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关思政内容的互动(z1)” “学生之间有关思政内容的交流互动(z2)”和“学生有关课程思政内容自由提问的机会(z3)”作为测量课堂氛围的观测变量。

4.学生认知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其对课程思政有着直观体验,学生认知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可度。本文主要选择“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可度(b1)”和“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认可度(b2)”作为测量学生认知的观测变量。

5.教学满意度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度是学生经历课程思政教育后对其的直观体验和整体感受评价。 本文主要选择“学校为思政教育提供的支持与帮助(a1)”“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思政内容(a2)”和“学生自身整体收获与成长(a3)”作为测量教学满意度的观测变量。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如表1 所示。

表1 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SPSS 26.0 软件对各变量的样本量、平均值、标准误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表2 可知,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平均值为1.72,可见学生对课程思政总体比较满意;课程设置均值为1.80,可见学生对其满意度较高;教师能力均值为1.65,可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认可度较好;课堂氛围均值为1.78,说明学生对课堂氛围比较满意;学生认知均值为1.72,表明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上所学比较满意。 同时各个潜变量的标准误差都小于1,且最大值和最小值都符合样本分布,故此,认为所选择的观测样本基本符合需求。

表2 相关潜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信度和结构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SPSS 26.0 分析软件对样本的信度进行检验,如表3 所示,标准化后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大于0.7,表明各项目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信度较高。 通过Amos 24.0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结构效度, 如表4 所示, 各变量的X2/DF、AGFI、GFI、RMSEA、NFI、IFI 和CFI 检验值分别为2.908、0.849、0.892、0.083、0.952、0.968 和0.968,均达到建议值标准,说明各变量的结构拟合效度良好。 这也说明为研究所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表3 信度检验

表4 整体拟合系数

(三)模型检验与路径分析

1.模型初次检验

经过上述信度和效度检验之后, 运用Amos 24.0 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初次检验和路径分析,各因子之间路径关系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 结果表明:(1)专业课程设置对课堂氛围的影响程度达到显著水平,标准化系数为0.323,所以接受假设H1,而对学生认知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都没有显著影响,从而拒绝假设H5 和H8;(2)专业课教师能力能显著影响课堂氛围与学生认知,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604 和0.242,因此接受假设H2 和H4;(3)课堂氛围对学生认知与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589 和0.183,从而接受H3 和H7;(4)学生认知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从而接受H6。 综上,假设H5 和H8 的P 值过大,不具有显著性,故而需要修正结构方程模型。

表5 模型中各因子影响路径分析

2.模型修正与再检验

假设H5 和H8 检验结果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专业课程具体设置与教学安排不熟悉,因而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期望。 然而在实际课程思政教学中,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安排未能达到学生预期水平,故而导致专业课程设置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和学生认知没有直接显著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将原模型中不显著的路径关系删除,对修正后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重新进行路径检验,如图2 所示,发现修正后的模型中各因素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依据图2,将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进行整理得表6, 其显示了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影响路径与效应值。

表6 各因子的路径效应值

由表6 可知,课程设置对课堂氛围、学生认知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总效应分别为0.330、0.212 和0.233。 说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丰富有趣性对课堂氛围有着重大影响,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越合理、内容越丰富有趣,越能营造课堂学习气氛,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 但课程设置对学生认知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不存在直接效应,其间接效应分别为0.212 和0.233。 说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未能达到学生期望,影响其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满意度,需要合理优化专业课程内容设置。

教师能力对课堂氛围、 学生认知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总效应分别为0.597、0.659 和0.660。 说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交融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掌控能力和讲课时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影响,专业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越强,越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对专业课思政教育满意度也就越高。且教师能力对学生认知的影响由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组成,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275,小于间接效应值0.384;学生认知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不存在直接效应, 但可以通过课堂氛围和学生认知两个中介变量来影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说明专业课教师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影响教学满意度,但会通过其他途径来综合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感知,故而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课堂氛围对学生认知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总效应分别为0.642 和0.707。说明专业课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 学生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提问的机会是课堂氛围的重要表现,互动交流机会越多,越能激发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程度。同时,课堂氛围对学生认知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642,说明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能显著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知。 但课堂氛围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效应仅有0.152,远小于间接效应0.555,说明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所营造的课堂氛围还并未达到大部分学生都满意的程度,从而更需要增强课堂互动,构建良性课堂氛围。

学生认知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总效应为0.864, 表明学生认知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具有较大的直接影响。 因为学生对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的认可度和教师课程思政讲授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越高,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内蒙古地区八所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构建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氛围和学生认知与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之间的路径关系,得出影响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在研究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氛围和学生认知与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等潜变量的关系中具有较好拟合度,为解释影响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的因素提供了有效量化研究,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课程设置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核心,其对课堂氛围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力为0.330;其对学生认知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但能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效应。

其次,教师能力对课堂氛围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597;其对学生认知既有直接影响,也有以课堂氛围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间接影响;并通过课堂氛围和学生认知两个中介变量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效应。

再次,课堂氛围对学生认知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影响效应为0.642;并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满意度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通过中介变量(学生认知)产生的间接影响,这也与嵌入式互动理论所提出的师生互动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来增加教学效果相契合。

最后,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其认知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影响效应达到0.864。

综上所述,在推进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受学生认知影响最大,同时也受到教师能力、课堂氛围、课程设置的影响,但影响效力各有不同。 这也表明课程思政要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才能有效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的。 但也不能忽视课程设置、教师能力以及课堂氛围等因素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不仅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还要从各方面增强教师综合能力,丰富其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以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课程思政教学获得更显著的成效。

(二)建议

1.吸收学生建议,合理设置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是高校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条件。 同时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其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着最直观的体会。 所以高校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紧扣育人目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在综合考虑学生意见后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18]。 并且课程内容应兼具时代性、生活性[19],在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设置时应积极听取学生声音,吸收其提出的合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育安排,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提高其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度。 如根据学生课后意见反馈,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还要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专业基础知识与国内外相关热点相结合,如中国“十四五”规划、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和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其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与教师综合能力紧密联系。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能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20]。 如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育沙龙活动,定期组织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老师参与的专题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其次,要着力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以此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如定期开展教学技巧与方法培训讲座或交流会,教师间互相交流上课体会,相互传授成功教学方法;同时,高校应将新媒体技术普及到教学当中,开发信息服务系统,为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最后,构建动态评估制度,形成课程思政的科学评估体系[21]。 评估内容包括授课对象的满意度、课程思政建设等,以此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 教师只有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并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思政教育,才能让学生将课上所学熟记于心。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的师资队伍,为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支持与保障。

3.增强师生互动,构建良性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是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贯穿知识教授全过程,也是课程思政教育获取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与教师相关,更是与师生互动有关,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力与感染力[19]。 师生互动需要依托各类形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增加师生互动机会,提高互动频率,营造积极交流、分享、互动的课堂氛围,在互动中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同时明确互动的课程思政主题元素,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更要注重多元互动,既要建立教学授课互动,也要构建互动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课上课下师生良性互动关系,构建多方联动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度[22]。

4.提升学生获得感,强化学生思政认知

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其认知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反馈作用。 课程思政教育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作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校课程实践中, 在教师主导下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出来[23]。 教师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更要注意学生人格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教学的激励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24],从关注“讲知识”转变到“学知识”,如展开案例教学,选取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较强的课程获得感;要改革教学方式,如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堂内容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过程中来,以浸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搜集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自我成就感,强化其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认知,从而通过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5]。

注释:

①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0 年11 月18 日至12 月10 日, 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内蒙古自治区八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主要包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大一到大四学生,累计发放问卷700 份,收回有效问卷620 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满意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