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水墨教学融合
——以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水墨改画”一课的教学为例

2022-04-12 08:46江苏省徐州市鼓楼生态园小学刘名俊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画像石水墨图像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生态园小学 刘名俊

如同当年摄影技术的发明一样,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明是人类艺术创作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性的革命,而当下的美术教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画一画、做一做的层面上,进而导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不足,教师更看重的是传统艺术技法上的传承,却没有将美术教育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而电脑美术的出现则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基于上述思考,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电脑水墨的绘画创作活动,期待两种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碰撞在一起会摩擦出新的火花。

一、概念简析

电脑水墨绘画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平板电脑作为创作平台,以手代替笔在绘图类应用程序中进行压力感应触碰,进而模拟出水墨画的笔触肌理与图像质感,它属于虚拟绘画的范畴。

二、水墨绘画教学现存问题及电脑水墨绘画的优势分析

(一)图像识读枯燥

在进行水墨佳作赏析时,欣赏的形式较为单一,除了感官上的刺激外,没有建立肢体上的联系,给人带来枯燥感,而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欣赏则可以促进对图像细节的探究,同时也能建立图像信息与肢体感官间的联系,激发欣赏兴趣。

(二)美术表现匮乏

由于学生个体间美术功底的差异,以及绘画工具使用技法上的制约,进而导致学生的画面表现的张力不足,而用平板电脑进行水墨创作,可以重新将所有学生的水平拉回同一起跑线,电脑上的画纸不仅可以无限循环使用,如果画错了还能用“橡皮擦”工具擦除,软件自身还具备良好的美化功能,既打消了学生创作时的挫败感,又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创意实践守旧

学生的思维往往会被教师的示范程式化,出现自身作品与范画高度重合的现象,在小学阶段的水墨创作中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地方就是画面的组织形式及用色,而绘画应用程序中丰富的画笔工具和色彩库则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重新打开了大门,增加了其创新思维触发的概率,使创意实践活动更具新意。

(四)审美判断浅显

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了解,评价方面无论是覆盖性、时效性、全面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运用平板电脑对绘画作品进行收交及评价则能节约时间,让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五)文化理解断层

拓展延伸时常会被教师边缘化,其主要体现在关联知识补充不及时且得不到有效的运用方面,相对应的文化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断层,而运用平板电脑则可以丰富关联知识的获取形式,配合驱动性问题的引领,加固两者间的纽带,进而完成艺术的传承。而上述的问题是环环相扣并植根于实际的水墨教学当中的,它们会逐步侵蚀学生们的自我效能,造成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下降。

三、电脑水墨绘画课程资源与应用程序

【课程资源】徐州当地乡土美术资源“汉画像石拓片”(见图1)。

图1 汉画像石拓片

【学情分析】笔者选择四年级学生进行电脑水墨绘画的尝试。他们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造型塑造能力,但是原创能力较为薄弱,本次实践选用徐州当地乡土美术资源“汉画像石拓片”作为欣赏借鉴资源,“汉画像石拓片”隶属于版画类,其艺术特点为色彩对比强烈,黑白灰分明且不失和谐,拓片内的事物造型夸张变形,尽显汉代绘画的古拙之美。而水墨画相较于版画在绘画风格上则存在显著差异,水墨画的色泽较为丰富,墨色千变万化且有层次,画中事物的造型相较于版画要显得更加灵动且有韵味,绘画风格趋于写实。笔者认为可以保留汉画像石构图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寻找合适的水墨技法在平板电脑上对其进行变体创作。因此,汉画像石拓片不仅具备良好的变体塑造性,同时它也是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很适合学生进行研习创作。

【应用程序】妙笔生花绘画应用程序、TC投屏软件、QQ平台、金山办公软件

妙笔生花绘画应用程序是集各种强大功能于一身的绘画软件,它操作简便,能够模拟出各式各样的笔触,就绘画功能而言完全不逊色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最重要的是这款软件对美术功底的要求很低。而TC投屏软件可以在无线网覆盖的环境下协助教师将自己的平板电脑以及学生的电脑与大屏电视进行无线互联,增强教师示范操作及作业展示的直观性。对于QQ平台的运用,笔者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运用QQ群功能进行作业的收交及集中展示;二是运用在线文档完成交流评价信息的传输。而办公软件作为教学课件的优良载体,则始终贯穿及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四、电脑水墨绘画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一)观赏点画,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图像为基础的学科,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提炼出美术知识及规律则显得更加重要,导入阶段笔者选用了“爆破水墨”作为观赏资源(见图2)。素材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视频和图片等学习资源通过QQ平台发送到学习群,学生打开视频和图片后,可以运用手势对其进行移动、放大处理,从而使直观图像的欣赏更具可探性。

图2 “爆破水墨”局部放大

由上图可以得知,这些火药的残渣就像一个个细小的点,拼凑成了一个人的形状,学生远距离对着教室内的大电视或平板电脑进行凭空点画练习,尝试用点去构建事物的外形,也为之后的点墨创作进行了技法初探。此举不仅建立了学生肢体与图像信息之间的联系,而且还间接地提升了他们的图像识读能力。

(二)原理探秘,提升美术表现能力

1.依据学情,选择点墨

水墨画的分支与流派错综复杂,绘画技法多样,而四年级学生的水墨绘画功底又较为薄弱,探秘难度较大的技法不仅起不到提升美术表现力的作用,反之还会变成创作过程中的阻力。受先前学生凭空点画的启发,结合上述学生的学情,笔者选择了传统水墨绘画中的点墨技法,点是组成一切形状和图案的基础,四年级学生的造型塑造能力已趋于成熟,所以引导学生用点墨法进行创作是有效可行的。

2.活用点墨,妙笔生花

进入妙笔生花应用程序主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界面左边的工具栏,各式各样的墨点工具映入眼帘,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汉画像石拓片进行水墨变体创作,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对墨点工具进行选择性尝试,从中选出能够模仿出汉画像石肌理效果的一种或多种笔触。

讲解时,笔者借助TC投屏软件在大屏电视上进行由浅至深和由深至浅两种点墨塑形示范,使学生加深对点墨塑形的印象及操作方法(见图3)。

图3 以点塑形

学生比较成图,挑选出更有层次感且具备水墨画特性的范画进行交流探讨,在所有知识教授完毕后,笔者组织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汉画像石拓片形象进行塑形练习。通过上述多样的实验性操作,学生既能增加软件操作的熟练度,而且能提升自身的美术表现能力。

(三)崇古融新,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授点墨技法时,笔者认为不能局限于传统点墨技法的教授,要在尊崇古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点墨法进行创新。西方有诸多艺术家也是用“点”的高手,点彩画派的创始人修拉就是其中一员。因此,笔者还安排了学生与艺术大师修拉“对话”。学生欣赏了修拉的作品后第一感觉是惊讶,原来“点”还可以如此运用。经过系列的讨论后,大多数学生认为还可以效仿大师修拉将“点”变为彩色,通过色彩寄托自己的创作情感。其实修拉的彩点画中另有玄机,其原理是通过两种纯色彩“点”的相互交错,改变它们的浓淡、疏密及组织形式,外加自然光线的调和,在远处观赏时让人产生视觉交融,两种色彩仿佛混合在一起产生了第三种色彩,并且使画面产生一种闪烁感。以此为灵感,学生们在实际的点墨创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妙笔生花中多变的色彩库,筛选出不同浓淡的色彩,结合修拉的科学用点方式,中西绘画结合,创作出多彩、层次丰富且具有个人情感内涵的艺术作品,真正地提高了创意实践的能力。

(四)细化量规,提升审美判断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互评,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在组织学生自评时也出现过类似状况,他们只是单纯地介绍了创作思路,并没有根据学习情况系统地分析,笔者细想后,认为这离真正意义上的自评还相差甚远。为了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得有意义、有实效,且不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制订详细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思,从而进行有效评价(见下表),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水墨改画自主评议表

(五)驱动引领,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本课的拓展延伸笔者选用了光影山水作为欣赏和拓展的资源(见图4),与之前的爆破水墨一样,二者都是运用科学技术对中国传统水墨进行革新。因此,笔者设计了两个驱动性问题,启发学生在感受传统水墨绘画魅力的同时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让“崇古融新”这一文化现象不再是天方夜谭,通过欣赏更多实例真正地去理解、去感悟,避免拓展延伸后的概念断层,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图4 “光影山水”及背后的故事

驱动性问题设计:

(1)上面的作品运用了哪些现代科学技术?为何这些艺术家都如此执着于水墨绘画创新?

(2)今天我们接触到的科学技术是万能的吗?电脑水墨绘画能否完全取代传统水墨绘画?

五、电脑水墨绘画的反思与展望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性高,专注度相较以往也有了质的提升。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点墨法的基本技巧,进一步锻炼了水墨画的基本功。崇古融新、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则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类知识的衔接更为紧凑,最终促进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电脑水墨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当然,电脑模拟出的水墨画面不能模仿和继承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中的“唯意精神”,所以可以以此作为学习传统水墨绘画前的练习课或者之后的拓展课,以便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水墨绘画的真谛。

猜你喜欢
画像石水墨图像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水墨
A、B两点漂流记
汉风新韵
泼尽水墨是生平
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动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当代水墨邀请展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