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琳 徐恒(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科尔维尔的绘画构图,来探索科尔维尔画面中的神秘感与秩序感。对科尔维尔《桥上的夫妻》《家庭与风暴》等一系列作品进行画面分割、构图分析与研究,了解画面中每个构成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空间关系和其象征意义,学习和掌握科尔维尔的绘画构图方式,最后将研究成果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当中。本次研究成果使我的构图理论和构图技巧都得到了提升,并对我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亚历克斯.科尔维尔是20 世纪加拿大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以描写加拿大人的生活为主题,引起观众对童年时代和家庭情感生活的回忆而产生共鸣。科尔维尔的作品,充斥着严谨与理性,他的画面总给人以沉着冷静、静谧安逸,同时具有动感、充满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并且每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有规律的联系。
了解科尔维尔的具体作品,必须先从他的画作中的构图来分析。关于构图是什么的问题,蒋跃在《绘画构图与形式中》这样解释:“构图1 词源于拉丁语,其原义为通过结构组合以联结画面的不同部分,并形成一个统一体”。那么,构图就是根据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图,对画作的思考,在画面中合适的安排点、线、面等元素的关系,构建合适的画面体系,有序地布置画面中包括色块、空间、体积。
莫里斯·丹尼斯说“请记住,一幅画面,在它成为一个场面之前,只是一个颜色在一个基本的表面上根据一定顺序的组合而已。”这说明了构图对绘画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尔维尔的作品许多是和家庭有关的,了解了他的家庭,有助于了解他的作品。科尔维尔于1920 年8 月出生在多伦多,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专搞钢铁工程,尤其是建筑桥梁。母亲是一名女帽制造工,是有个有实干精神、头脑清醒的妇女。相比母亲,父亲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而又难于成事的人。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在童年时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科尔维尔。
科尔维尔对自己的少年和家人的生活的艺术表现,总是呈现一种和平安详的气氛,并同时融入他对自然整体的看法,他的态度是人与自然有一种稳定的协调的关系。“在我们战胜恐惧和焦虑,当我们感到每一件事都在一定的秩序中,他给予每一个环境和时刻价值。”如图1《家庭与暴风雨》是他这个思想的代表作品。在整幅画横向对比中,几乎所有的点和线都是平均分割。在纵向对比中,小女孩,男孩,与母亲三者处的位置近似相同,三者的距离相等,连接一家三口头部,三者头部的位置处于同一斜线上,并且这条线与画面总的对角线相平行。
图1 《家庭与暴风雨》
在画面黄金分割比例中,小男孩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远处地平线也处于画面黄金分割处,小女孩的位置则处在整个画面矩形中左边的黄金分割位置,母亲处在右边的黄金分割线上,并且位于腰部的点。将画面平均分成三等分,母亲的胳膊肘位置,裙子边缘,车门右侧的边缘线都位于右侧的三分之一线上。从这些分割可以看出,科尔维尔画面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点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处理排布的,每个物体的存在都有意义。构图的复杂性,作品中的景色,人物和汽车的结合,以及统一在银灰色调里的真实而微妙的含义。这种意图是通过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来勾引一种忧虑的心情,令人的心头像是有一层纱布一样,让眼前浮现出模糊不清楚的景象。
如图2《桥上的夫妻》这幅画的构图是极其精妙与严谨的,不管是大的整体的构图,还是每个元素摆放的位置,都很考究。这张作品是一个正方形的画幅,在正方形的画面中,作者分割了几个大的三角形和矩形,以此来架构了一个相对平衡而稳定的画面。首先将画面的中线标记出来,会发现女人正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再将画面横向竖向分别分成四份,会定出女人左侧的位置和右边铁架桥的位置。
图2 《桥上的夫妻》
画面中铁架桥中部支撑的桥梁和底部横向支撑的桥梁正好构成画面中的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也正处于黄金分割的位置,非常标准。再将画面分成五个等分,几乎每一条水平线上都有相对应的元素。在五分之二的水平线上,正好是桥梁的栏杆位置,也就是女人手扶的这条栏杆,在五分之三的位置是女人站的桥梁的位置,在五分之四的位置,这条线正是远处岸边的水岸线。在透视空间上,左下方支撑桥梁的桥墩的边线做延长线,会发现它的几点正是位于远处岸边的那个石墩上,这样巧妙的透视,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时空感,体现了整幅画面的严谨与理性。画面中优美,充满活力的平衡的画面结构,把这两个人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像主梁那样坚定不移,女人成为画面物理几何图形,气韵节奏和心理上的中心。像前面介绍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师,母亲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这幅画也侧面印证了作者的内心想法。
在严谨地分析了科尔维尔绘画中的构图之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创作不是凑巧的,是井然有序,有条理,精心设计的。画面中的任何元素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且有象征意义,每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内部的规律。由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过程。科尔维尔绘画构图方法的学习,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我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启发。我开始思考画面中的物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经营位置,进行有条理的构图。也将学到的构图方法应用到我的实际创作中。下面一些小的构图作品是我在学习了科尔维尔构图之后得出的一些心得与感受。
如图3《湖边的女孩》这幅画中的女孩是我自己,背景部分是家乡的一个湖边。在开始这幅小稿构图之前,我事先在画面中标出了画面的中心位置以及黄金分割点,以此来让画面中的人物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整幅画面构图是1:0.618 的黄金比例构图,为两竖二横的井字构图方式,为画面增添了平衡与稳定感。人物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一旁的树则处于分割之后左边正方形的中心线上。画面远处的湖边线,位于正方形对角线与画面对角线的交点连线处。山坡位置也处于画面的中线以及这条线之间。
图3 《湖边的女孩》
画面中,树和人物以及远处的山峰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我添加了一个飞翔的鸟,飞翔的鸟是学习了科尔维尔构图中出现的元素,为画面增添动感,形成动静结合的视觉效果。画面中裙子是向左的飘动的,风是从右侧吹来,所以,鸟的飞翔方向是顺着风的方向,从而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如图4《画室看书的人》是在经过精心测量与布置之后的构图作品,意图在于体现一种空间的永恒,时间的永恒。在画面中,用石膏像的身体来遮挡读者的头部部分,以及近大远小的空间透视法则。前面的石膏像挡住人物,人物遮挡画架,画架遮挡帘布。在位置关系上,几个物体之间的位置都有前后之分,依次是石膏像,前景桌子,人物,左侧桌子,画架,帘布,以及后侧石膏,空间依次推后。这幅构图,我将人物安排在画面中心,石膏像处于右侧位置,两者一静一动,画中的人物正在看书的动作,石膏像的形态也正是稍微弯腰低头,像是正在和读者一同看书。动静之间巧妙地结合,产生的微妙联系,体现了整幅构图的和谐与统一。后侧的石膏像与前侧的石膏像相呼应,在透视上也有一定的联系,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左侧几个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也为画面的空间作辅助作用。
图4 《画室看书的人》
像科尔维尔的画一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几个画面元素之间产生的微妙化学反应让人遐想无限。真实的人物与石膏像之间的反应,像是处在两个时空中的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着同一件事。
如图5《打羽毛球的小女孩》这幅构图和科尔维尔的《跳绳的孩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幅画中的小女孩是我家楼下的一个邻居的孩子,有一次打羽毛球时我拍摄了这个画面,并想到了科尔维尔的《跳绳的孩子》的画面,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构图。
图5 《打羽毛球的小女孩》
在这幅构图中,小女孩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整幅画面的中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心线穿过了女孩的头部,胳膊肘膝盖和脚尖的位置,是画面中公路的透视灭点。旁边的高楼将画面构图延伸到了另一个空间。远处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线的位置,与人物交叉,使画面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科尔维尔从事绘画艺术将近70 年,其作品之多。本文作者挑选了科尔维尔几幅构图相对较复杂且具有代表性的画,进行构图分析。要对每一幅作品都进行分析是没有必要的,那样可能就会形成过度诠释。
科尔维尔的画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在第一次看到科尔维尔的画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没有想到会有人会用这样的方式画画。在这之前一直以为绘画是感性地抒发情绪,在看到科尔维尔的画之后,原来抒发情绪也可以用如此理性的态度。我们缺乏思考,不论是面对绘画还是面对自己,都缺乏一种冷静与理性的思考。当我再看到身边的事物时,眼光发生了另一种转变,不再是单纯的观察到物象本身,而是开始注意到这些事物本身的联系与内在的规律,并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我的创作初衷。也不再盲目地进行下笔,形成先思考,再动手的习惯。
存在即合理。科尔维尔在创新的同时,继承了传统古典绘画,合理的透视法,严谨的构图,画面中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比,每个物体局部的分割,在绘画中对每一种结构形状或色彩,也都能进行各种解释。以精确的绘画方式,揭示了存在于绘画中的现实意义。
科尔维尔的绘画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我们年轻这一代。在这个时代,由于充斥着大量的信息,网络愈加发达,现代年轻人的心已经变得浮躁起来,懒于思考,不再愿意花长时间对一个事物进行探索,深挖其本质。而科尔维尔的画则给予这些浮躁的心一些冲击。在凝视他的画时,他的画面中透露出的宁静,神秘,安逸,动感,直击灵魂。也证明了依然有人继续保持理性的创作思考,如此沉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