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实践*
——以云冈石窟设计探索为例

2022-04-12 12:12杨文璐陈紫业武敏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云冈石窟石窟艺术设计

杨文璐 陈紫业 武敏(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现代设计的发展环境

(一)国外设计发展现状

由于经济水平与科技文明的日益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带来了艺术设计领域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这意味着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海量的设计素材与广阔的发展舞台,促使流行风格快速更迭。这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往往会被有个性、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所吸引。针对此现状,想要在设计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创新,要求设计师们在创作时,不应仅停留在形式上,还需提前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取出具有地域特性的艺术元素,并进行设计表现与融合,最终通过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方法进行呈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方面可以迎合更多注重设计内涵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有利于本国的文化输出,是对当下冷漠的快设计现象的突破。

(二)国内旅游文创设计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大环境的发展,国家公布了各项鼓励地方开发旅游业的相关政策。在文旅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将旅游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赋予到设计中去,一方面是带动旅游经济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赋予文化意义的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人站在了解优秀历史内涵的角度进行学习。虽然在发展态势良好的背景下,国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但从宏观来看,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旅游地的文化输出方向是向我们传达历史文化内涵,而如今市面上的许多设计,只有外形躯壳的模仿,而缺少长时间的历史积累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国内一些发展较早、相对成熟的设计市场,为其余各地设计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但为了在原有设计方向上做出创新,在消费者心中记忆犹新就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二、石窟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我国现存的石窟纹样多为造像题材,这是前人留下的时代面貌与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分析国内石窟文化设计市场,发现敦煌莫高窟在文化设计与文化输出方面发展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体系与设计思路。设计师秉持设计的学术性、艺术性原则,提取大量石窟纹样进行再设计,同时,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内涵赋予到设计作品中,是设计师对石窟文化的见解与大众审美结合考量而完成的创新设计。这为笔者对云冈石窟进行设计探索提供了方法层面的学习价值。

(一)学术性原则

学术界对石窟艺术的深入研究与保护,为此类设计题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不同于一般类型的设计产品,石窟元素的设计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学术研究结果,保留其特有的历史信息,保证在后期传播正确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加入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保证设计的独创性。

(二)艺术性原则

由于受众审美需求的需要,以石窟纹样为题材的设计,在满足基本的学术性条件下,还要体现其艺术性,通过石窟元素的提取做出形体姿态的设定、颜色的对比碰撞、辅助元素的提取以及用恰当的文字释义进行搭配整合,得以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更好地输出石窟艺术,以满足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三、云冈石窟的设计探索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是保存较完整的珍贵历史雕刻资料,是反映北魏时期人们崇尚精神艺术生活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文化由石窟内精美雕琢的纹样及其功能寓意与民间流传的传说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第12 窟音乐窟包含着对众多乐伎、乐器的深入刻画,为当今学术界对北魏时期音乐发展状况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了解途径,通过分析不同乐伎演奏方法和所持乐器造型的刻画,可以看出北魏时期伎乐文化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在云冈石窟的文化输出点上,可以从功能、寓意的角度切入进行设计创新。

(1)云冈石窟元素的提取与设计实践。秉持设计的学术性、艺术性原则,考虑到音乐窟的独特属性,设计应发挥多感官联动作用。针对音乐窟中所选的乐伎形象与如今云冈现存的场景进行设计元素的提取以及文化内涵的提炼,并转化为可视化的视觉语言。选用静态扁平化风格做人物设计与场景搭建,设定好不同乐伎的演奏姿势,并找到合适的音乐资料与演奏乐器相互配合,达成“视与听”相辅相成的设计呈现。

当前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与审美方式与MG 动画信息量大、画面生动的传播特点十分契合,故运用MG 动画将乐伎、场景、文字区分主次关系,并和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后期可以通过制作实物产品作为辅助传播介质,发挥其旅游经济价值。

乐伎、乐器石刻纹样的选取与设计。选取云冈石窟内雕刻较为精美的乐伎形象:箜篌伎、义觜笛伎、五弦伎、排箫伎、细腰鼓伎,针对其演奏方法与乐器形制,在符合原型的基础上,做出扁平化风格处理,赋予不同乐伎合适的色彩与乐器配音,传达出不同乐器想要传达的情绪体验。(如图1)

图1 乐伎形象设计

石窟文字资料的选取与设计。首先,通过各渠道收集相关文字资料,精炼出针对乐伎与乐器的科普性内容,同时考虑其呈现形式如何与整体的设计表达相匹配。其次,对乐伎名称做单独的字体设计,将上香拜佛时烟雾虚无缥缈的形态与乐伎飞舞的飘带进行结合,字形结构通过粗细变换营造出氛围感,与设计的场景辅助元素旗帜结合,目光聚焦的同时,引出科普性文字。(如图2)

图2 乐伎名称字体设计

云冈石窟场景元素的选取与设计。云冈石窟景观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古老的山体与古人精细雕琢的雕刻艺术浑然一体。除了可以提取古老景观——石窟外,山体还可以提取后期景观——湖水、桥梁、植被,在此基础上,进行扁平化风格设计,并加入一些可以起到丰富画面作用的辅助元素,合理安排各元素间主次、穿插关系,使设计作品的呈现更加完整且符合现实空间。(如图3)元素间的整合与应用。站在尊重设计学术性原则的角度,作品经过三个环节的元素选取与设计应用,将所有元素合理布局在两个半圆为支撑的地面之上,以整圆展开两个半圆再重新合为一个整圆,为一个场景的呈现时间,共有五个场景连接做转场动画。通过MG 动画的形式做科普性动态演示,可以更大限度的让受众体会到“在场感”。

图3 场景设计

(2)针对云冈石窟进行设计探索的意义。云冈石窟内有着不胜枚举的石刻艺术纹样等待着用各式各样的艺术手段去发掘、传播,而设计探索的核心目的正是文化输出、文化交流。设计师通过不同设计风格的变化,可以激发各类受众的审美共鸣,将云冈石窟内具象、冰冷的石刻艺术加入情感温度进行设计呈现,受众通过与设计作品零距离的接触方式,可以直观感受到该地域承载的千年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包含保护与创新的传承。同时,对云冈石窟进行设计探索,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艺术文化氛围,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新型城市名片,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属性,唤起社会各层群众的保护意识。

四、未来石窟艺术设计作品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石窟艺术设计作品的教育意义

石窟艺术对于我们来说,年代已然久远,留存在古籍中的文字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概念化,这会导致受众因其抽象、难以理解的内涵而产生抵触意识。普通的游玩也只是短暂的视觉惊艳,无法领略到纹样深层次的功能与寓意。但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才是区别于别国独特的记忆点,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的方面。考虑到文化对于当代教育具有承托作用,甄选出石窟艺术中具备良好教育意义的纹样与功能,将其作为文化输出的本体,通过设计这一推动石窟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满足文化输出的教育属性,可以帮助受众形成正确价值观或传递科普功能,并完成积极推动力的作品很有必要。针对青少年来说,产生兴趣的前提是设计作品的美观、有趣,在满足这点的基础上,将教育意义赋予其中,可以寓教于乐,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二)加强石窟艺术设计作品的创新力度

在各国设计表现手法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今天,设计师可以针对石窟艺术的文化内涵,选择运用设计创新的表现手法,将受众多重感官体验带动起来,呈现出多感官、多维度的设计,从而增加艺术的娱乐性与体验感,例如,数字化呈现与旅游体验结合、微纪录片与MG 动画结合的手法。

仅仅具有单一视觉体验的设计,易于让受众感到审美疲劳、缺乏新鲜感,尝试将文化、创意、科技、艺术融为一体的数字化艺术,将会为观众带来美好的沉浸式体验,从而更受大众喜爱,让更多的人站在了解优秀历史内涵的角度,进行学习、传播与保护。

(三)围绕绿色设计创造石窟艺术设计作品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设计作品传播的方式与速度,传统设计作品可以唤起大众的情绪价值,这是电子作品不可取代的,而其产生的功用效益是不可估量的。面对资源日益匮乏的社会环境,我们逐渐意识到尊重与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石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时,需甄选有记忆点的石窟纹样原型与其功能寓意,运用符合当前信息传播与接收特点,同时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传播方式,站在设计作品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将两种传播方式结合实现多方受益。设计环节中材质的选择,也要深入思考,环保、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应符合绿色设计理念与中华民族节俭美德,利于培养石窟艺术设计作品的良好市场影响力,提升大众对石窟艺术设计作品的接受度。

五、结语

本文以石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石窟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环境与应用原则、尝试进行设计探索,总结出未来石窟艺术设计作品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导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将设计作品向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符合可持续化文化传播特点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唤醒公众对石窟艺术的认知、传播与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云冈石窟石窟艺术设计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书封与现代艺术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