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22-04-12 02:11方晓湘段雨薇
中国德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澳大利亚模块

■ 方晓湘 段雨薇 盛 曈

2021年11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国中小学校相关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生命安全”“生命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澳大利亚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发展历史较长、影响广泛、经验成熟,研究其课程特色与项目特点对《指南》的落实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概况

1974年,针对青少年吸毒并致死这一社会问题,澳大利亚的特德·诺夫斯牧师(Rev.Ted Noffs)认识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于1979年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自创建以来,该中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由全国总部和六个州组织构成的大型非政府机构。截至2021年,该中心为澳大利亚超过86万名学生免费提供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参与课程的学校也从2011年的3500所增长至13000所。现今,该中心主要面向3—13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项目,除了禁毒教育之外,还包括个人卫生、网络安全、人际交往等主题教育,教授学生健康、安全、幸福生活的技能、方法,使学生在生活中做出更优选择,以期对学生长期的健康生活产生整体性的影响。

(一)教育目标

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的项目要实现的整体目标为:使儿童和青少年有能力做出更安全、更健康的选择。其相关的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所设计的相关主题的教育内容建立起总体的意识(Awareness);鼓励学生对相关主题对他们的影响进行反思(Reflection);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回应相关主题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Knowledge);帮助学生了解和发展运用知识和应对相关问题或事件的策略(Strategies);当学生日常需要运用这些策略时,帮助他们发展相应的技能(Skills)和加强信心。项目试图建立起学生的生命教育学习圈(见图1)。

中心系列化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圈早期的意识培养、信息收集和态度形成。教学目的在于:其一加强学生的预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背景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更安全、更健康的选择;其二帮助学生习得健康安全技能。

(二)教育内容

中心的课程包括健康、安全、社交三大主题,内容分别包括体育活动、食物和营养、身体系统、身体生长和发育、健康的习惯、性健康;网络安全、药物、突发事件应对、自我保护;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相互尊重的关系等主题。课程按对象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在学校开展的课程按学段又分为学前教育项目(Preschool Program)、小学教育项目(Primary Program)和中学教育项目(Secondary Program)。

(1)学前教育项目

学前教育项目有4个互动模块,帮助3—5岁的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见表1)。

(2)小学教育项目

小学教育项目由13个与校内课程匹配的模块组成,为学生校内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见表2)。

(3)中学教育项目

中学教育项目由2个与校内课程匹配的模块组成,与小学教育项目相似,中学教育项目也为学生校内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见表3)。

家长可以登录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官网,根据孩子的学段、需要,对家庭课程的15个主题(包括艺术、网络安全、情绪健康、游戏、卫生、学习、营养、个人安全、体育活动、身体健康、关系、安全、运动、可持续发展、团队合作等),以及校内使用的相关课程大纲进行筛选,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此外,网站还提供有丰富的资源,帮助家长应对孩子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例如,在“识别并表达情感”的模块中,网站不仅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做出提示,告知家长开展该主题活动的基本知识,并向家长提供了情绪测试量表、猜谜游戏、找单词游戏等辅助工具与活动方法指导,帮助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而在关于“饮酒”的模块,针对“如何告诉孩子为什么你(家长)可以饮酒”等问题,网站通过心理学专家的视频以及文字梳理的方式,向家长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意见。

(三)教学基本步骤

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的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大步骤。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与教师开展探讨,确定教学目标。随后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并提供适合学生年龄的教育课程,并为教师提供备课与授课时需要用到的资源,同时为学生的父母提供更多教育信息与资源,帮助其支持孩子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在每一节课程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有一套相对完整且固定的实施模式与步骤(见图2)。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信息,帮助其建构系统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定制合适的发展策略,培养其技能与信心。

二、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经验

(一)课程发展理念:因地因时制宜

在发展理念层面,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既注重根据区域特征设计框架,又能结合时代主题及时调整课程框架,补充教学内容,呈现地方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征。

一方面,各模块在设计时着重参考了澳大利亚各州各地教学要求,使各模块教学计划与澳大利亚各地教学计划相适应。以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在线课程为例,两个地区的课程大纲略有不同,新南威尔士州将“我的身体很重要”“智慧用网”“判断与抉择”三个模块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维多利亚州则将这三个模块划分为六个学习水平。为此,项目团队牢牢抓紧“相关性”这个重要把手,根据各地课程要求,对课程大纲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因地制宜”,使得各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大纲充分融合地方特色,与当地的课堂教学联系得更加密切,与当地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这种与当地课程框架相匹配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地区学校与家长对教学工作的配合程度,使其成为原有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推动课程的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要求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四十年来,项目团队及时更新并不断打磨课程模块,尝试将解决社会问题与推进教育工作发展相结合,做到“因时制宜”。例如,根据澳大利亚家庭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的研究成果:2016年,澳大利亚约有1/5的孩子在一个月里经历过类似网络欺凌的行为;在12—13岁的青少年中,近一半(46%)在一年内至少经历过一次类似欺凌行为的青少年也会对另一名青少年进行类似的欺凌。为此,项目团队及时研发了关于网络安全、药物、突发事件应对、自我保护的主题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尊重他人的意识,树立对待欺凌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程实施策略:契合学生特征

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注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发展情况安排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根据认知发展理论,教学应当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进行,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以小学阶段为例,小学生认知发展具有具体性和直观性的特征,教师运用语言讲解抽象概念时,需要给学生提供有关概念的例子,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为使课程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中心项目团队一方面以长颈鹿的形象为基础,设计卡通吉祥物“健康的哈罗德”,贯穿各模块的生命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各个模块的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量身定制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合适的、独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具体而言,该课程所提供的小学低年级教学模块结构具有高度互动性,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采用基于故事或情境等趣味性高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来探讨健康、安全或幸福的主题;小学中年级的模块则在保持课程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较为普遍的关于健康和安全的主题内容,并开始引导学生探讨较为具体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模块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扩充,教学内容涵盖的主题包括药物、酒精、吸烟、欺凌和网络安全等,力求让学生逐步建构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独立思考、辨明是非,防患于未然。

(三)教育实施主体:三方有效联动

在教育工作实施主体层面,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呈现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联动性强的特征。首先,中心积极与各地区学校开展合作,为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和辅助材料,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活动。其次,项目中心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广泛、合理的宣传,同时借助学校的力量,进一步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家长提供了文本、视频、专业网站等网络材料,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在此过程中,项目中心还积极联动社会力量,将公益类活动引入教育工作系统中。一方面,项目团队会适时招募志愿者协助开展项目管理、资金募集、对外宣传等工作;另一方面,团队还成立了生命教育儿童发展基金会,接受来自各界人士的捐助,使得该非营利机构能够为弱势儿童群体提供帮助,如教授特殊儿童群体生活技能、协助偏远地区打破慢性疾病的恶性循环、减少当地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等。学校、社会、家庭的三方联动与互相配合便利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安全”与“健康”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

三、启示

(一)立足生本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其关注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适配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层面,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学习情境将课堂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系列课程的教学效果。我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发展也应当立足生本理念,依据学生心理与认知发展特征改善教学方法,为学校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策略模板。

一是注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情境吸引学生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关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重视价值观指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引导其认识到习得知识技能在未来学习与工作中的价值。

二是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安全与健康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是注重呈现丰富的材料,设计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图画、录像、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材料与情境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材料与情境背后知识点的认识,并增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对标国家框架,开发特色课程

教育部印发的《指南》明确了我国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的5大领域,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融合地方特色,并体现时代特征。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为推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事业在国内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呈现的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地区的思想文化差异、社会发展特征等进行合理调整。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当给予地方教育工作组一定程度的指导,同时积极支持地方教育者开展社会调查,体察民情百态,尊重差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框架,让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充分适应地方教育体系。例如随着冬奥会、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我国北方的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北方的学校可以适时增加冰雪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此外,课程的发展还需顺应时代要求,响应社会呼声。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期,中国人民尊崇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源于我国艰苦而卓越的抗疫工作,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围绕这一时代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可聚焦“尊重生命”与“尊重科学”两个思想层面,前者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学会如何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后者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的重要性。将时代主题充分体现在课堂上、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完善教学框架、在教育实施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主体联动,促成1+1+1>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孕育人的场所,与此同时,人的生存发展又离不开社会。生命安全与健康事关每一个公民,维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更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进程应当由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配合,共同推进。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肩负起带头作用。对此,我国教育管理者与广大教师应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并参与培训,挖掘资源、制定教学计划,与此同时,联合学生家长与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学校应向家长普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为家长提供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分发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制作并提供安全与健康教育趣味视频、开展家庭健康打卡活动等,便利家庭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利用好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与公安局、消防局等社会安全管理部门合作,邀请他们走进校园,传授安全知识;或者与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团体达成合作,促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

总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联动,才能发挥更大效用,更好地守护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澳大利亚模块
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探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行在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