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月亮一向是那么的永恒。但在不久的将来,月球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离开月球轨道,向我们熟知的地球飞速而来,而在众人都放弃希望,地球上如世界末日一般之时,一支看似乌合之众的团队决定为地球进行最后的守卫,冒险为保卫人类最后一战。
提起导演艾默里奇,可能很多人没啥印象,但如果说提到《后天》《2012》这两部经典灾难片,应该很多普通观众也不陌生,艾默里奇大概就是最执着于地球“毁灭”的导演了,不过年近七旬的艾老爷子也不甘于一次又一次的单纯的毁灭地球,这次野心更加膨胀,不仅要讲人类的终结,还要讲人类的起源。
游戏改编剧《光环 Halo》确定由Showtime预定10集首季,奥托·巴瑟斯特负责执导部分集,此剧项目从2013年开始启动,但其间动作不多,在2014年XBox En ertainment Studios闭门后转交给Showtime开发,历时多年终于成功发展成正剧。《光环》系列讲述了26世纪时,人类与外星种族之间的史诗级宇宙战争。在《美国众 American Gods》有演出的巴勃罗·施布里克饰演核心人物士官长,他是人类阻止外星大军“星盟”毁灭文化的唯一希望。新晋演员Yerin Ha饰演16岁的Quan Ah,精明﹑膽大的她在殖民星的关键时刻遇上士官长。
还行,选角+独立世界观+摘头盔都是前期宣发讲明白的事,所以也没什么作为游戏粉礼崩乐坏的愤怒,最失望的大概是既没找Steve配音也没给Pablo化个年轻点的妆。特效、动作设计和情怀致敬的水准完全在预期之上,剧情有点老套,节奏平平,但遵循Halo系列的老派硬科幻风格,讲个及格故事应该也不成问题。老粉丝对Halo二创的要求差不多就是佛系态度,不要太苛求。
描述了多层次的科技领域女性群像,多元背景的她们对数学充满热情,尼龙连裤袜的发明和IBM的新机器都让她们兴奋!走进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将看到火箭研发和太空探索计划的成败得失,也会看到她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个人成长,还能看到她们对生育可能中断职业生涯的担忧和身为在职母亲的分身乏术。
非常吸引人的技术史通俗写作,很平衡地处理了人、科技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看的时候大概哭了一两次吧。翱翔于宇宙尘埃间的代码是她们留给群星的礼物,个体生命、时代语境、计算科学与航天事业交织谱写的太空歌剧,值得一读。
20世纪90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这本濒危语言的人类学研究引入中国还是很不错的,一是因为国内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丰富的语言资源介绍不多,而且这本书里讲的泰雅博语Tayap在类型上是综合语,同我们日常多接触的兼具分析语特征的语言差异较大,又有日常所见语言较少有的作格标记,而这种语言恰好不是南岛语系或者巴布亚诸语中的一种,应该是一种孤立语言,也就是没有现存的亲属语言,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应该比较新奇。
现代化是一个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代价。大部分近代以来的文学与哲学之勃兴,恰恰源于人们眼见他们珍视的东西被削弱或者摧毁。每个人对平等、个人主义、科学和现代工业等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为传统生活、家庭伦理、与自然相契合大声疾呼。这两组欲求的冲突,不但象征和表达了人类最深的社会冲突,也象征和表达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
作者艾恺获得过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次翻译的再版终于出来了,虽然是老书,但是并不过时,一代汉学家的气魄胸襟笔力都展露无遗。作者从德国的反现代化论者如哈曼、谢林和赫德、费希特等人的思想梳理开始,继而将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如斯拉夫主义者,印度的甘地、泰戈尔,中国的张君劢、梁漱溟,日本的冈仓觉三和西田几多郎,一直到当代的埃吕尔和马尔库塞等的思想做了全面的梳理。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