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蓉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之一,新课改从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等方面做出了改革和探索,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将具体阐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逐步学会欣赏、学会阅读古诗词作品。
古诗词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其一,可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在比较、感悟中了解古诗词作品的语言表达特点;其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养成健康的审美品位;其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便于学生从古诗词作品中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传承古人的宝贵品质。但是,要想突出古诗词教学的工具与人文性教育功能,教师便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精选古诗词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意境与意象优化学生的审美体会,支持学生有效积累语言素材,促使学生持续阅读、鉴赏古诗词。新课改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不仅重新界定了师生互动形式、师生关系,也从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层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也为古诗词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课改的宏观指导下,本文将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
一、科学整合电教媒体,还原古诗词的人文世界
电教媒体是基于多媒体教学一体化设备搜集的不同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常见的网络图片、文字信息,以及生动直观的视频、声像、动画等。古诗词描绘的是古人的生活、某个时代的文化场景,虽然所记录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已经相隔甚久,却并非不可再现。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古诗词作品的具体内容搜索、下载电教媒體,以直观形象的电教资源还原古诗词所描绘的人文世界,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官,便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含义,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准备时分析古诗词作品的具体内容,确定核心思想,进而搜索电教媒体,首选视频、音乐等易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的资源,进行整合与编辑,生动再现古诗词所描绘的人文世界。由于古诗词的特殊性,教师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从儿童视角入手,率先选择形象生动的视听资料,以便积极锻炼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通过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便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深度阅读。
第二,在课堂上以电教媒体导入古诗词教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支持学生自主表达、解释,做到情智共生。在此过程中,丰富的电教媒体可以直接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分析古诗词作品的内容,在情境启发下理解古诗词作品,而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带着情感朗诵古诗词,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以《暮江吟》古诗词教学为例,《暮江吟》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绝佳的写景类七绝古诗,全诗的语言清丽、流畅,营造了和谐、静谧的诗歌意境,历来便备受称赞。相对来说,在景物主题类的古诗词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作用更为突出,因为教师可直接围绕古诗所描写的地区美景搜索相应的词条,下载景观视频,所以在《暮江吟》古诗教学中,笔者搜索了红日西沉、月亮东升的短视频。这则视频不仅插入了静谧、动听的纯音乐,记录了红日西沉、月亮东升,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展现了日月同辉的美丽场景,视频滤镜也非常美丽,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在古诗词阅读课上,笔者先是用简单两句话讲述了日月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以及自己对月亮温柔、安静,太阳热烈、壮丽的观景感受,引入了主题,进而播放了这则短视频,展现了日月交替的自然景观。如预想中一样,本班学生在观看短视频时都被美丽的自然景观所吸引,动听的音乐也渲染了安谧的情境。在此基础上,笔者则播放了《暮江吟》古诗朗诵音频,让学生带着感情思考解析《暮江吟》的诗句内容,使其细细感受诗人在古诗中抒发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这一案例中则可看出,由于电教媒体的有效使用,本班学生在诵读《暮江吟》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就很好地弥补了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足而产生的认知偏差问题,便于学生、带着情感思考分析古诗的中心思想与主旨。在这种人文情境的驱动下,本班学生在翻译古诗时也展开了丰富的探索,很多学生都根据个人理解,解释了《暮江吟》这首古诗的意思。虽然表述方式稍有偏差,但是整体理解是符合诗句内容的。对此,笔者也没有统一学生的翻译结论,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诗人的写作方式,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个人情感的。
二、巧设阅读探究任务,构建“双主体”阅读平台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建议便是重构师生关系,支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双主体”改革实践。具体到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可设计明确、具有加强可操作性的阅读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堂上协调好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指导的关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设计古诗词阅读探究任务时,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第一,备课预设学情起点,将古诗词的阅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层次递进的学习任务;第二,以导学案展现古诗词阅读任务,分解探究步骤、给出阅读探究提示,根据导学案有序组织学生自读、共读活动,适当介入提问、留白、总结等课堂技巧。设计了古诗词阅读任务后,学生则可在任务引领下自主分析诗句意境、内容,根据任务提示实现自读、共读。如此,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主动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且便于学生积极鉴赏古诗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利用古诗词阅读任务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转变师生互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古诗词阅读活动。
以《出塞》古诗教学为例,笔者不仅根据古诗教学常见的诗句翻译、主旨探究等常见任务设计了学习主题,还结合《出塞》这首古诗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
1.使用工具书翻阅教材注释,自学古诗,调查《出塞》的写作背景,整理几位名家对《出塞》这首古诗的评语。
2.诵读古诗,代入自己的感情,翻译每一首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思考《出塞》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结合唐朝时代的历史文化,分析作者创作《出塞》的意图,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分析塞类古诗的共同特点,以《出塞》这首古诗为例分析诗歌的意境,解释“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句的深刻意蕴。
上述四个学习任务将阅读(朗读、细读)、分析、表达结合在了一起,不仅分析了《出塞》这首古诗的语言表达特点及其情感线索,也提出了分析出塞类主题古诗的共性,便于学生在同主题古诗阅读中迁移阅读经验,具有层层递进、从小到大的特点。因此,在本首古诗教学中,首先,笔者就将其书写在导学案上,学生人手一份学案,按照学案完成朗读、分析、总结等学习任务。经过上述准备工作,本班学生能顺利产生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消除迷茫感、死记硬背的想法,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参与古诗词阅读探究活动。其次,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参与自读、共读活动。其中,在任务一、任务二中,学生应独立阅读,自主搜集文化背景材料,翻译古诗,猜想诗人在古诗中孕育的情感,思考作者创作《出塞》的目的。再次,学生可以初步在小组内展示古诗翻译成果,每个学生都要发言,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一种翻译结论,实现阅读分享。最后,各小组便要重点讨论第三个、第四个阅读任务,在小组内分析诗歌的意境、中心思想。如此,学生则可层层深入,实现深度阅读。根据各小组的阅读展示、反馈,笔者则通过平等讨论、总结的方式介入教师干预,在不干扰学生思维意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了《出塞》的特点、意境,完善了各小组的阅读结论。
三、应用绘画表达形式,优化古诗词审美引导效果
古诗词是非常优质的美育资源,而实施美育的相關课程都具有共通性,如上述第一个论点在阐述利用电教媒体开展古诗词教学实践时,也强调了音乐的情感启迪作用。除此之外,绘画活动是一种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美工实践还原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用这种艺术化的语言表达个人心情。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绘画,一方面可引导学生还原古诗词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新课改强调多元化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组织绘画表达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古诗词,使其积极参与古诗词鉴赏与阅读分析活动。
以《凉州词》古诗教学为例,这首古诗前两句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宏伟壮丽,后两句则描写了戍守边关战士的凄惨生活,整首古诗都能让人感到边关战士的悲苦、愁绪。小学生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很难与古诗中的边关战士实现情感共鸣,于是笔者就组织了绘画活动,即学生根据《凉州词》这首诗歌的四句诗句描绘一幅既能展现祖国宏伟的山川气势,也能展现边关战士悲惨生活的画,在一幅画中用两种不同风格的场景加强对比,让人更感边关战士之愁苦。在古诗鉴赏与分析活动中,本班学生能理解《凉州词》的具体内容,明白这首诗歌的核心便是要体现边关战士的离愁别绪,所以在创作画面时会自主迁移线描画技法,尝试用画笔描绘边关战士的悲苦生活。这就有利于让学生沉浸其中,便于学生顺利实现深度阅读。
在绘画时,本班学生的创作思路不同,所以在描绘《凉州词》所描写的景象时也会产出了不同的绘画成品。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其能顺利实现自主阅读,笔者则鼓励本班学生展现了自己画的《凉州词》,在全班同学面前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阅读认知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被某个同伴的创作思路所打动,而这不仅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促使学生参与古诗词鉴赏评价活动,不断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能从多个视角分析《凉州词》的诗词意境与中心思想,优化学生的审美品位。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绘画活动喜欢上古诗词,笔者也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古诗词,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了古诗词资源,使学生在课后服务环节能诵读古诗词,并根据古诗词作画。笔者相信久而久之,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个人气质,使其能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将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四、结合写作活动,鉴赏古诗词的文学魅力
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将其看成是一个单独的阅读任务,然而,阅读与写作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结合写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其能顺利实现深度阅读,实现以写促读教学尝试。针对古诗词作品的特点,教师在选择写作形式时,应以改写、仿写活动为主。改写是通过白话文的方式再现古诗词的内容,而两种不同的书面表达方式则有利于促使学生进一步欣赏古诗词作品的语言魅力,而仿写活动则可引导学生模仿古诗词诗句的表达方式自主创作,既可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与语言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本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不高,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组织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时,笔者以改写活动为主,鼓励学生使用白话文描写古诗词的意境、内容,而这往往能起到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因为学生会自发完整地叙述古诗词的内容。以《题西林壁》古诗教学为例,这首诗歌是一首哲理诗,传递诗人在不同视角观察到山中不同景色,由此明白人看待事物不能从单一的视角出发,要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虽然学生能在翻译诗歌时初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解构诗歌意境时依然出现了认知浅薄的问题。于是,笔者便组织了改写活动,鼓励学生用白话文去描写诗人到山中观景、产生感想的过程。在白话文写作尝试中,有的学生写了三百字的长作文,有的学生则写了一白字的“微作文”,但是不管怎样,学生都觉得与《题西林壁》本身相比,白话文缺少了意境美与韵律美。这样一来,本班学生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欣赏古诗,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传承诗词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结语
总之,新课改发展至此,衍生出丰富的教育理念,各类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层出不穷。小学语文教师可借鉴其他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的经验,也要从中寻找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既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古诗词欣赏情境,也要通过任务探究活动改善师生双方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角色与行为,结合绘画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读写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古诗词,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经验,使其身心愉悦、充满热情地阅读古诗词,通过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