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厚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精神标识、文明标记。 新时代,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引领文明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应广大群众和亿万学雷锋志愿者的愿望,从 2022年起,本刊携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公益报社、中华慈善总会雷锋专项基金办公室继续开辟“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专栏。
评选范围:所选的个人或团体必须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在建功岗位、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等领域表现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事迹感人、真实可信。我们每月选择十个典型人物(团队)案例, 推选为当月“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将从月度“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中评选出该年度“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
每年春节,都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城市的运转、他人的安全,依然坚守岗位。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正是因为他们的平凡和坚守,才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格外温暖。在春节和冬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身边平凡的逆行者,本期,我们推出“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2022年2月雷锋榜。
你守护万家灯火,我们守护你!
“走路慢一点,千万不能着急”“不要带太重的行李”“在高铁上要全程戴好口罩”……一路叮嘱,一路挂念,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在民警安健莹接到妻子的那一刻,放了下来。
安健莹是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高淳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今年是他参加公安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也是他第六年春节留守单位坚守在一线执勤岗位上。今年虽然也是在单位过年,但不同于以往的是,安健莹的妻子带着他们还未出生的虎宝宝,从老家跨越700公里来到他的单位,就为了给他做一道可口的家乡菜,陪他吃一顿团圆的年夜饭。
1月31日清晨,安健莹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整整一上午,安健莹穿梭于地铁站各个角落,和同事一起做着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安全大检查。另一边,在派出所食堂里,安健莹的妻子也开始忙碌起来。她和食堂阿姨一起和面、洗菜,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忙得不亦乐乎。阿姨满是好奇地问她:“这么大老远的拖着大肚子还要坚持来单位,就为了给丈夫做一顿年夜饭?”她说:“以前过年,他都是一个人在外地,今年是虎年,也是我们虎宝宝的第一个新年,他守护万家灯火,我和虎娃守护他!”虽然她行动已显迟缓,但仍娴熟地包饺子、烧菜、煲汤,精心地为丈夫和他的同事们准备着一道道可口的家乡菜。食堂阿姨心里默默称赞这位坚强的警嫂、年轻的准妈妈。
在牦牛都害怕的地方,“牦牛巡边队”巡边护防!
在昆仑山深处,驻守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二牧场三连49户159人。这里远离人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拔最高的边境连队。60多年来,他们带着国旗骑着牦牛,护卫祖国边境安宁。
冬季的昆仑山气温-20℃,即使不下雪,山谷也常刮狂风。这里远离城市、荒凉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兵团第三师二牧场三连,就坐落在狭长的山凹里。每次巡逻,他们都要依靠牦牛出行,因此被称为“牦牛巡边队”。
刘前东是三连党支部书记,在这片荒芜的大山里,他已经坚守了整整十年。这次带队要去的是距離连队最远、路途最艰难的白克西山口。抵达白克西山口,需要翻越一座陡峭大山,这里海拔3700多米,其中一段路只有1米多宽,紧贴悬崖边上的“牦牛巡边队”,通过时不能并排走,否则很容易掉下去,险恶陡峭之地让体格健硕、生性凶猛的牦牛也害怕,每次到这里便退缩不前。
因为要去山上给牧民看病送药,巡边队里多了几位女孩子的身影,其中最小的“00后”阿丽米热只有22岁,三个月前刚参加工作,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巡边队员,这次阿丽米热和另几位“95后”“00后”姑娘负责去给牧民看病送药。姑娘们明白肩上担负的责任,巡的是边,守的是国,护的是自己的家园!
大山“骑警”独行34年
一个人、一匹马,行走在群山环绕的云贵高原,这是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南丹派出所泗亭警务区驻站民警李军的工作常态。这条崎岖的山路,他走了34年。
泗亭警务区管辖区段地处云贵高原,这里群山莽莽,分布着50多个自然村,常住村民近5万人,多为布依族。连接贵州、广西两省的黔桂铁路穿山而过,是沿线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需要有人常年驻守巡护。春运期间,列车往来更加频繁。1988年,李军从铁道兵转业来到这里,负责沿线治安工作。“我的老家在贵州毕节,当时觉得这里离家近,没多想就来了。”然而,虽然离家仅数百公里,他却把自己牢牢“钉”在了大山深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一次次巡守在铁路线上,检查铁路设施是否安全完好,防范物资是否遭到偷盗,冬天一身霜,夏天一身泥。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警务区管辖范围内偷盗、路外伤亡等案件逐年下降,近十多年来实现了线路事故、刑事案件“零发生”。
今年,李军迎来了最后一个春运,待冬天过去,年入六旬的他,就要向退休和工作一辈子的地方告别了。退休前,他再一次骑上马儿,踏上了熟悉的山路。
暖心!三位小学生把压岁钱捐给百色
2月11日,广西河池。三位小学生路过派出所,默默放下一包压岁钱和一张纸条:帮我捐给百色,金城江区实验小学。对于此事,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觉悟,真的特别难能可贵,毕竟现在的孩子不愁吃穿,有的娇生惯养,我们总担心孩子们的未来,看到这一番景象,让我觉得未来可期,他们已经超越了幼小的年龄,变得成熟,也可以独挡一面,也有自己的认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中国很难不强大,因为有这样可爱的人,中国会越来越好的,给三位小学生点赞,你们是很多人心中的榜样。
双腿曾打22根钢钉的贾宗洋,无需再说“对不起” !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国队出战的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夺得银牌!日前,一张贾宗洋的X光片曝光。备战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他意外受伤,在腿里做了钢钉支架,整整22根钢钉!他就是带着这些钢钉在平昌冬奥会拿到银牌。
2月10日晚,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贾宗洋最后一跳出现较大失误,原本有望夺金的中国队成为亚军。滑到场边的贾宗洋双手掩面,泪水夺眶而出。
赛后,面对媒体和镜头,贾宗洋说得最多的是“对不起”。“回想这四年的艰苦备战,从教练到每个工作人员,我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今天却因为我的失误丢掉了金牌,我辜负了团队和队友的信任,也辜负了所有支持我们这个项目的人,真的对不起。”贾宗洋几度哽咽。
双腿植入22颗钢钉,让贾宗洋成了人们口中的“钢铁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虽然遇到重大挫折,但他选择去战胜困难,继续朝着终点奔跑,当晚,万千观众看着贾宗洋哭红的双眼,“心疼贾宗洋”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送上安慰和祝福。
高三学生除夕夜火场救出被困孩子:“情况紧急,没想太多!”
1月31日除夕夜,陕西西安一处住宅着火,有一儿童被困,危急时刻,有位逆行少年救出孩子。
高三学生李冲回忆当时情景,“看到起火后自己就跑过去并报警,到场后发现有一孩子被困,且孩子已经爬到窗边,可有铁窗阻拦出不来,快被烟雾熏得窒息了,于是自己和村民一起把铁窗撬开,救出孩子后立即送医,又立即切断电源线。”李冲说,当时厨房里还有煤气罐挺危险的,所以自己就想着赶紧救人。眼见火势太大,就一起撤离,等消防员赶到。随后火势被成功扑灭。
零下38℃,极寒中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火!
“五号道岔开通煤专位置正确。”“推进、推进。”1月23日19时许,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车务段漠河站调车场内,气温-38℃,伴着对讲机里传出的指令声,24岁的连结员孙楠在确认道岔处于开通状态后,迅速爬上车梯,在调车机的推送下,领护着40辆空车向着燃煤装卸专用线方向驶去。
北风呼啸,列车前端旋梯上的孙楠,用厚厚的棉手套抹了一把眼睫毛上的霜,望着前方进路状态。漠河站客货兼并,货运主要以运输煤炭为主。进入冬季,各地居民供暖供电用煤需求量大增,孙楠所在调车班组主要负责货运列车车厢的解体和重新编组工作,每次作业先把解体后的空车厢送到装车地点,再把装完货的车厢拉回站内重新编组,调车组每个班次要在室外作业10多个小时。
孙楠的老家在河北,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也憧憬着繁华的都市生活。但相较于生活在边陲小城的寂寞,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这里的寒冷。“来漠河之前就知道这里冷,但没想到会冷到这种程度。这里的冷是冻到骨头里的冷,不管冬天穿得多厚,一会儿就能冻透。”孙楠说。
漠河站每天要完成调车作业200多辆,这些作业多在夜间进行。赶上去煤炭专用线送车时,往返一趟需要3个多小时。尽管孙楠和同事里三层外三层捂得严严实实,但站在冰冷的车梯上迎着凛冽寒风领车,还是很快就会被冻透。
“到达装车点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旋梯上蹦下来,使劲跺跺脚,拍打拍打胳膊,让冻僵的身体缓一下。虽然这里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我们都能挺住。在别人看来,这是一车车的煤,但在我们眼里,这些却是温暖千千万万家庭的火。”孙楠说。
河南年轻人意外捡200件快递,开车送还!
近日,四位年轻人驾车行驶到河南商丘310国道响河桥西几十米处,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国道上,竟散落了200多块“砖头”?
要知道马路上随便一个垃圾袋都能引发连环车祸,马路上遍布的砖头随时随地都能成为马路杀手,为了自身安全,四位年轻人决定减速行驶,但是越接近“砖头”聚集的地方就越觉得不对劲,其中一个年轻人万晴看出了蹊跷,地面上散落的好像不是砖头,是快递包裹。
万晴一行人立刻决定停车检查,他们下了车,沿途走上去发现国道马路上散落的果然是快递包裹,万晴心细,立刻检查快递的信息,快递箱上标注的是糖果,因为散落的位置是国道,很容易给来往的车辆造成危险,于是他们赶紧将所有快递集中在一起。
他们又发现发件人都是同一个人,万晴给快递公司打了电话,但是快递公司却表示当天的车已经开走了,最快也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返回來取货。
万晴猜测到:“这些快递可能是因为经过减速带时,快递门被震开掉落的。”本来万晴是可以就这么走掉的,但是她想到:“这么多包裹,当事人一定很着急。”她按照快递单上的电话,给发件人拨打了电话号码,得知对方是一名店铺老板。
老板接到电话后感到非常惊讶,但这位老板也无法立刻赶来现场,于是万晴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将所有快递搬到自己车上,他们打算自己驱车送过去,国道距离老板所在地有十多公里,车程大概20分钟,他们载着满车的包裹赶到店铺,店家惊讶又感动,给他们买了饮品道谢,店铺老板感激地说:“这些糖果价值三千多元,真是多亏了他们。”
辽宁一医生狂奔中重摔倒地,引发全网心疼!
2月9日,一位医生在医院内飞奔,不慎滑倒后爬起来再次飞奔的画面引发大众热议。
据《辽沈晚报》报道,引发热议的医生来自辽宁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名叫郭强。事发当天,郭强在医院内值班,一位病人突发病症,有窒息的可能。为了能让病人尽快得到救治,郭强立马飞奔去取设备,连跑两个弯道不减速后,在第三个拐弯处滑倒,并撞到了墙上。
郭强回忆称,事发时正值大年初四,患者家属说病人刚刚服过固体药后,便开始剧烈咳嗽。因为患者本身的吞咽功能就不好,他担心对方会出现窒息症状,所以才这么着急去取设备。
走廊监控显示,郭强滑倒后顺势撞到了墙,但他没顾得上查看自身情况,忍着疼爬起来继续跑,直到将设备拿到病房内,帮助患者取出异物后,他才放缓脚步。
郭强摔倒后继续狂奔的视频在网上公开后,不仅引发大众心疼,还勾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分享自己身边的暖心医护人员。
对于自己狂奔的行为,郭强解释道,这是他在医院里养成的条件反射,可以说是每个医生都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我打东北来的,抗冻,我来帮你捞”!
2022年2月2日下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新井子派出所东城社区警务室辅警饶远和同事在二团景观河附近巡逻,群众在冰面上游玩,看到周边冰面疑似有消融,为了保证安全,辅警饶远在冰面薄弱区域进行踩试,这时,一名群众也跟了过来想试试冰面厚度,在蹲下触摸冰面的时候,手机从口袋掉落到了冰窟窿里,群众此时已慌了神,自己想伸手去捞。当时天色已至昏暗,傍晚的温度更是寒冷刺骨,饶远见状迅速劝阻群众,自己却自告奋勇,我是东北小伙儿比你抗冻,我来试试。
第一次,他脱掉了身上的棉大衣,破开一部分冰面,胳膊伸进刺骨的水中,几次寻找摸不到。为了更好地确定手机的位置,饶远借助手电筒照射,第二次脱掉了身上的T恤,裸了上身,寒冷的气温冻得他的牙齿开始打颤,依靠对手机位置的确定,毅然将胳膊伸进了水中,在几次划拨后却还是无法触摸到,此时饶远的身体已经冻麻了,但他坚持再试试。第三次,饶远把整个上身连同头部一侧都贴进了水里,再次伸手寻找手机,终于将手机从水里捞出。
当时现场已经围观了很多群众,大家的心都揪在一起,景观河的水一米多深,加上人的身体长时间暴露在外面,体温越来越低,群众在现场捏了一把汗,都劝饶远别再捞,人会冻伤的。饶远顾不上冻伤了的身体,赶忙让同事检查群众的手机,看是否可以使用。
(内容据央视新闻、光明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报道)
(责编: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