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银洁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以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两中心”融通联通机制,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强大合力。
勇于争先 因地制宜
通州区把推进“两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宣传“四力”的重要抓手。在借鉴多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综合自身经济条件、环境因素,借力省广电总台“荔枝云”先进成熟的技术、上联下通的平台和专业精准的服务,在江苏省率先与省广电总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他们以“荔枝云”为依托,搭建了通州融媒体中心“专属云”平台。形成了电视、报纸、广播、网站、“两微”、“南通州”移动APP、抖音号、数字报等全媒体发布矩阵,同时具备“新闻+”拓展和升级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入驻“南通州”APP,将两中心的应用管理、活动管理、信息动态等相关职能打通,资源共享,实现“两中心”的县域融合,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开了先河。
在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通州区坚持科学规划,工程推进有时间表,有任务书,有作战图。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平台建设、设备安装,还是外围改造,多项工作齐头并进、井然有序,确保了时效进度。2019年6月11日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运营,2020年4月29日通过云验收,2020年10月实现“两中心”融合发展,是江苏省较早建成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之一。
互相借力 相得益彰
信息互通,实现功能叠加的全面融入。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工作微信群、QQ群都有文明实践中心人员入驻。最新鲜的报道策划、选题、制作情况,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了解,同时可以参与其中。而文明实践中心以“互联网+”形式搭建的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则向融媒体中心开放,帮助编辑记者了解本地文明实践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活动策划、开展情況,从而便于组织报道。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让基层的好故事“上得来”,让党的声音“下得去”,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传播工具,给文明实践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文明实践工作涵盖了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密切相关,不仅充分提高了融媒体中心用户的粘性与传播的影响力,而且更好地扩充了“媒体+政务+服务”功能。
资源互通,实现供需对接的模式创新。融媒体中心的平台资源和报道资源向文明实践中心开放,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文明实践活动报道作为“常规动作”,仅2020年,就推出文明实践相关报道近200条(篇)。
优化机制 守正创新
“南通州”微信公众号,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在品牌创树上下功夫。该公众号目前拥有粉丝50万+,日均阅读量5万+,还入驻了“央视新闻+”、新华社“现场云”,沪媒“澎湃新闻”,省台“荔枝新闻”、“我苏网”等移动客户端。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南通州”第一时间发布中央到地方的权威声音,连续不断“轰炸”式提供大量战“疫”动态、应对方法等,起到了主流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为策应“全面小康收官”宣传,开辟“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文明实践在通州”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通州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运用“互联网+”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力全区农产品宣传销售,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文明实践惠农直播活动,包括室内直播、户外直播、大型活动直播及农展会直播等,目前已直播近20场,受众10万人次。“惠农直播”成为通州为民服务新的品牌。
并蒂花开香益远。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互相借力,共生共荣,产生了1+1>2效应,为传播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