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兴旺
摘要:“课证融通”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但高职学校实施“课证融通”,进行课程、教学、教材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没有统一、可操作的依据,降低了“课证融通”改革带来的教育效益。进行“课证融通”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供科学的参考,为高职实施“课证融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课证融通;DACUM职业分析法;职业能力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更新,企业对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學历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在此环境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了“课证融通”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研究发现在“课证融通”的背景下,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制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完善,基本处于初始阶段研究。因此,本研究就“课证融通”、能力标准和DACUM职业分析法三方面进行国内外相关学术进行梳理和总结。
“课证融通”是我国教育研究者提出的概念,虽然国外没有如此表达形式,但在此内涵下,关于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等值、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认的实践在德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不错的实践效果。
德国“课证融通”是在“双元制”培训体制下实现,在此制度下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必须在企业接受培训,毕业时必须完成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毕业证书和企业培训证书的“三证合一”的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实践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其是否满足技能岗位需求。
DACUM职业分析由于其科学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的特点被国内外各领域的研究者研究,大部分研究涉及DACUM职业分析法实施步骤的探索,并阐述其优势,但将其应用于高职能力标准的研究很少,而应用于教育教学或标准制定与验证的研究比较深入。
以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构建专业学生“课证融通”的职业能力标准。
重点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开发职业能力图表从而获得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主要内容,围绕“课证融通”的背景,遵循文献研究、职业分析方案制定、职业分析实施与验证、课证融通要素融入和职业能力标准构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难点是如何收集有效职业分析研讨会的参考职业标准和组织经验丰富的相关行业参会人员,制定实施DACUM职业分析法的具体方案。
同时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构建我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得到的相关文献综述开展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职业分析方案的前提条件;其次,制定“课证融通”背景下DACUM职业分析方案为研究实施提供了保障;接着,通过职业分析法的实施与职业分析成果的验证得到职业能力图表;然后,通过职业技能考核专家访谈解读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课证融通”中证书要求进行具体的体现;最终,构建出满足“课证融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
以当下职业教育领域全面的开展“课证融通”改革和“1+X”认证改革为背景,探索高职学生能力标准建设,以期将构建出来的能力标准作为“课证融通”改革中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和人才培养的依据,也是高职实施“课证融通”改革路径的创新性探索。
研究通过实践DACUM职业分析法,并对企业进行验证性调查,得到专业的职业分析能力表,在创新性地结合对职业资格标准的深入分析与解读,得到满足学校教育目标、企业岗位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职业能力标准表。
参考文献:
[1] 肖化移,徐学.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方法与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2019(16):41-44.
[2] 廖文娟.“1+X”证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51-52.
[3] 庞利,毛志忠.国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沟通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9(S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