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昕
近几年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的改变,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旅游业需要大量相关专业人才和高质量的从业人员。为此,需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时代在改变,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因此我国高校需要改变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使人才的结构、质量、水平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改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培养人才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双重保障
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能够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人才一直都存在,但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各式各样的专业人才,因此也激发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人才从何而来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培养人才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旅游管理专业有必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正在向专业的方向发展,不论是科研还是服务,都必须通过专业人才完成,专业人才是核心,是动力。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代表产业,我国作出的优化调整对于第三产业来说是很好的福祉。所以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保障,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即“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之后,则对整个行业提高了要求,同时在发展形势和方向上也发生了变化。产业优化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与各国均呈上升趋势,由此,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这要求各产业之间要相互合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和经营手段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旅游业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有问题解决和持续学习能力,将各个拐点联系到一起,发现更大的机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国家的建设提供自己的力量。传统的培养教學模式已经不能正常满足行业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进行优化调整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灵活变通、勤于思考的思维模式。基于这一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根据旅游业中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教育程度的最优化,提高人才质量。
高校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校处于扩招的状态,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愈来愈多,但工作岗位并不会有太多改变,使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目前高校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尽管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让毕业生获得一份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而旅游业近日异军突起,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高校可通过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型人才,促进高校的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否则培养的人才仍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困难。高校要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优化调整措施,对学生实施精准教学,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因地制宜,根据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内容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首先要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够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如今的旅游业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它需要以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理念为基础,从本地出发,重新优化调整产业理念,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现代旅游业来说,传统的教学对于旅游业的着手点在于和盘托出,只注重旅游产业外部结构的描述,区域覆盖范围比较大,涉及多种岗位,使学生无法有针对性地理解核心知识和获取专业技能,而只是对整体轮廓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改为立足于本地,通过人才需求分析,使得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与本地旅游产业进行连接,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为教学科研工作和职业岗位规划工作指出更明确的方向。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协商,对接一线岗位人员,如在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管理工作人员或一线服务员工等,为旅游专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开端。
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是一件灵活的事情,但也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按照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并非没有章法。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是为了服务市场,市场需求如何变动,我们就要按照其变动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市场需求是教育的导向钟,单靠教育是无法培养一位复合型人才的,要结合市场需求,优化教育内容。旅游业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对旅游市场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多元的,包括各种基础知识,当地的旅游文化也应被旅游业人才所熟知,保证学生掌握各个地方的文化。当然,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有不同的需求,还应结合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地域文化差异,可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进行分类,进行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服务管理意识。
加强校地企合作,培养适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
学校、地方、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将课堂与企业实战相融合,将课堂延伸至企业,将企业引入到课堂,创建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旅游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多元的体系,通过校地企三方共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使学校挖掘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通过当地政府的指导与各方面的保障,旅游专业人才可以更安心的进行学习实践。同时加强实习建设,实习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对学生进行指导,结束后进行考核,让学生对学习成果有清晰的认识。三方合作,为学生拓宽新的教学渠道,优化实践基地,为旅游行业的学生争取更多相关的机会。
打造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包含多个旅游学科,相对来说学科较笼统,但基本上都有共性:将多种知识与学科相互融合,构成了每一种旅游学科。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是复合型学科人才,了解多种学科知识。既然要将产业和教育融合起来,就要将企业与高校连接起来。双方应进行沟通,为学生们搭建友好的桥梁。例如企业可挑选旅游互联网企业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去学校开展学术讲座,可在学校专业课程阶段开展实习供学生磨炼专业技能。学校无条件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学习新技术,老师能够掌握旅游业最新发展并教授给学生。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与市场调研,学校负责教学与科研,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并打造一支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开设旅游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有必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形成多种思维模式。因此高校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是势在必行的,例如《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意文化》等课程。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充分的了解创新创业是什么,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能够为以后的旅游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2.開设旅游创新创业专业类课程
旅游创新创业专业类课程与基础课不同,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一个基本的思维模式,而专业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专业类课程以《旅游大数据分析》《旅游信息化管理实务》和《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为主,并与其他专业课程为辅。通过学习专业类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思维认知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方法。
总而言之,旅游管理如今是一个与当今社会相联系的专业,它不再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需要将教学、科研、实践与服务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升服务效能,以此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是因为有人才培养,才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也正是有区域发展才激发了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人力资本。同时,要结合当今形式创造新的课堂模式,培养出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和优秀的从业人员。
[本文系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的途径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18-61);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酒店商务英语MOOC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0-90);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RHYjg2020-41)的研究成果。]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甜.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J].理论探索,2020,5(18):9-11.
[2]王路娟,郭春阳.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8(06):112-113.
[3]刘小贞.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J].商界,2021,9(1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