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仙机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022-04-11 07:09王程昱
大众标准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本场低层强对流

张 玉,王程昱

(辽宁省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69)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在发生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下沉气流,甚至风切变等危险天气,而冰雹对飞机机体、发动机等也有很强的危险性,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有着强烈的影响,桃仙机场累年平均冰雹日数为1.1天。2021年5月28日桃仙机场17∶28~18∶33出现了雷暴天气,短时伴有中到大雨的强降水天气,并在17∶51~17∶57出现了小冰雹。虽然时间较短,但对飞行安全影响较大。文章将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的1小时数据,对2021年5月28日的天气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找出冰雹出现的成因。

1 地面数据分析

从2021年5月28日午后的地面数据(表1)可以看出,从6∶00~9∶00,气压保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气温又较少提升,风向稳定在东北风30~40°,风速为3 m/s,表明午后这一阶段低层变化较少,能量处于不断累积的状态,但一直的高温加上之前的降雨带来的地面水汽,使得低层并不稳定。但到了10时,此时强对流天气正在影响本场或影响刚刚结束,而此时,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到6 m/s。气压从993.9 hPa升至995.7 hPa,温度从18.2 ℃突降至14.5 ℃,落差达3.7 ℃,说明此时地面有强烈的降温,应为冷空气的侵入,同时地面气压的升高,说明一是冷空气入侵,再有就是可能伴有强烈的下沉气流,说明此次过程,很有可能是上层冷空气入侵,造成气层的不稳定状态,使得午后升温累积的能量爆发,才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原因。

表1 地面数据

2 形势场分析

图1表明,06时850 hPa高度上,低涡中心此时位于朝鲜半岛北部附近,辽宁大部位于气旋西侧,偏北气流控制,东北大部为弱冷平流,等温线密集带在辽宁西部以及渤海地区,其中辽西地区偏北风较大,说明此时低层有冷空气入侵,且变压将会较大,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发展。此时桃仙机场位于低涡后部弱辐合区,风向虽已转向偏北,但风速较小,明显小于辽西以及华北地区偏北气流,并且等温线并不密集,温度梯度较小,有利于能量累积。

图1 06时850hPa风、温度

而06时的500 hPa(图2)高度场显示,辽宁大部处于西北气流控制之下,西北部有较强冷空气入侵,辽宁西部以及华北北部温度梯度较大,风速更是已达20~30 m/s,该区域此时应伴有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桃仙机场位于高空槽后部,冷槽前沿等温线、等压线密集带,预计后续将有明显降温,此时500 hPa高度上本场风速并不大,为10 m/s左右,急流轴位于辽西至辽南区域。

图2 06时500hPa风、温度

到了12时,850 hPa(图3),低压中心已移至朝鲜半岛东部日本海区域,冷空气已完全入侵东北,等温线密集带集中在华北地区。本场上空偏北气流控制,风速已增至10 m/s以上,偏南区域已达18 m/s以上。表明此时,系统已经东移,能量完成释放,辽宁地区偏北气流稳定。

图3 12时850hPa风、温度

而在500 hPa(图4),随着系统东移,低压中心在日本海上空,辽宁区域以西北气流为主,等温线、等压线密集带向东移动,位于辽西以及辽南区域。本场已处于冷空气控制之下,层结上的扰动较小,系统影响减弱。此时的形势场表明,冷涡系统已经东移,本场已摆脱该系统的影响,不稳定能量已经耗散,后续天气将以偏北风降温为主。

图4 12时500hPa风、温度

结合CAPE和水气图(图略),在06时,本场西侧有较明显的CAPE大值集中区,虽然最大值仅为200,但由于午后升温能量累积,且随着系统东移仍有可能在本场上空爆发,并且到12时,辽宁区域内CAPE值减小至接近于0,说明在此期间,是有一定的能量释放的。此外,整个东北区域在28日一天,从00时到06时到12时,均是水汽充沛,水汽通量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在整个东北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输送带,不容易出现长时间或较大降水量的暴雨天气,但27日夜间以及28日午前,本场均出现小雨天气,地面水汽充沛,高层也含有较多水汽,加上午后升温,使得整层空气呈现出高温高湿的状态,能量得到了大量的累积,说明仍有短时局地强降水的可能,为28日傍晚的冰雹以及短时强降水提供了能量以及水汽的储备。

以上形势场分析说明,从6∶00~12∶00,整个形势场最大的变化就是冷涡系统东移,偏北风增强,说明此次过程,是由于500 hPa冷涡所引起的槽后降水过程,系统有明显的东移,强对流过程与CAPE值能量场对应较好,低层水汽充沛,但没有明显的输送带,强降水表现为短时局地性为主。

3 EC一小时数据引入

由于使用NCEP数据只有6小时整点数据,而本次过程主要发生在17∶00~18∶00,关键时间节点上的数据缺失使得对当时发生情况只能进行推论,并未有直观体验,因此引入欧洲中心的1小时数据,利用该数据再对28日天气进行分析。

取9∶00~10∶00(UTC)数据,对北纬41°,东经110°~130°进行剖面,得到图5;取北纬41°,东经123°该点位置(桃仙机场位置),对5∶00~12∶00进行时间剖面,得到图6。从图5看出,低层温度在E124-128件有明显波动,0 ℃线在该区域有一明显的下沉,可能表明该区域气层对流活动较强,水汽在该区域上下波动,不断融化凝结形成冰雹等较大冰晶或冰粒,西侧随偏北气流的冷空气下沉,温度降低,东侧随偏南气流暖空气上升,温度升高,且该区域整层湿度较大,说明该位置的温度波动,与强对流系统中水汽垂直运动有关,甚至与冰雹的触发有关,该温度波动明显时,可以作为冰雹天气判断标准之一。大湿区在东经124°以东,在中低层有明显的风向波动,600 hPa以下有明显的南北风切变,说明此时该区域有一气旋性结构存在,很可能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可判断为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结合图6,看出整个0 ℃层高度较低,均在700 hPa以下,低层(900 hPa以下)明显增温,在10时出现雷雨后,迅速释放,温度明显降低。而在10时之前,本场上空处于上干下湿的结构,非常有利于能量的累积,但从时间剖面上看不到明显的辅合线,而在空间剖面上则很明显。到了10时(图略),湿区增强,水汽含量增大,风向辐合区域东移,且风速有所增大,证明此时系统东移,强度增强,中低层(600 hPa以下)辅合线可以认为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之一。

图5 09时风、温、湿度剖面

图6 05-12时风、温、湿度剖面

4 结论

(1)本次雷雨过程,主要是因500 hPa冷涡引起。

(2)低层水汽充沛,水汽来源为本地,无明显输送,能量较强,与CAPE对应较好。

(3)中低层(600 hPa以下)辅合线触发机制;低层温度突然降低波动可为冰雹发生的判断标准。

(4)EC的1小时间隔数据有效填补NCEP数据之间的空档。

猜你喜欢
本场低层强对流
南海夏季风垂直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福建2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哈尔滨2020年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
得分王
关于低层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探索
积分榜
住宅楼层影响寿命
辽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阈值探索统计分析
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探讨
对大蜂螨传播途径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