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2022-04-11 03:22:10贺瑛
花卉 2022年6期
关键词:培育森林生物

贺瑛

(山西省林业生态实验基地,山西 太原 030031)

0 引言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与生态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部署,落实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培育是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路径,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价值,能够通过人力与机械的作用丰富现有的森林资源,从而为生态系统的运转与平衡提供必要的动力来源,增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屏障,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 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培育概述

生态环境深深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与长久发展,因此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森林培育,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在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培育的过程中,仍有不少人不知其意义与价值所在。因此,本文简要概述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培育进程的情况及正面临的问题,阐述当前正在采取的解决措施[1]。

1.1 生态环境建设概述

人类与生物持续稳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持续协调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生态环境。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为了能让人类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需要大家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这一要点也应该成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贯彻始终,坚定坚持的基本方针。所以,为了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就需要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净化空气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鼓励生态农业的建设,人民群众一同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和谐社会,是当前贯彻现代化建设基本方针的基本要求。植树造林效果见图1。

图1 植树造林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自中共十七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时代发展的篇章以来,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全新的高度,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内涵,促使生态环境建设外延的多元化,将生态环境建设推向了新高潮[2]。生态环境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带给大自然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众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还影响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此外,大自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环境危害同时也会反噬到了人类自身,造成雾霾、沙尘暴、旱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极大影响了我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生活的质量。当前,虽然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但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环境治理难度系数较大,因此有效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将会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工作。

1.2 森林培育概述

森林是当前人类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一棵树被砍伐加工成木材后,就难以再有效利用。以及森林一直以来都是地球上的一座天然氧气制造站,地球每年所生产而出的氧气含量大多数都来自于森林。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仅会造成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也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温室效应等现象的产生。因此,保护森林,进行森林培育就成为当今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森林培育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凸显生态环境工作成效中具有重要价值。森林培育就是在人力与机械的作用下,通过种苗培育、造林、林地抚育、林木抚育以及主伐更新等工作项目增强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提高树苗成活率,极大程度上地恢复了原本被破坏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3],如表1 所示。森林培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障,大力推进森林培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一体化推进,充分实现森林作为资源库、能源库、基因库的功能,有效缓解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为生态与人类和谐发展注入活水。相反,缺乏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根基作用,必然会引起二次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使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受到巨大影响。

表1 森林培育内容

2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中的价值分析

在当前地球上所拥有的各大陆的生态环境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其中最为重要核心的生态系统。森林不仅仅能为地球产出丰富的氧气,而且还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其在维持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以及生物的发展性方面,可以说是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森林在维护人类发展生存环境以及缓解相关生态问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1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灾害覆盖范围较大,尤其是地形相对复杂的山地山岭。而森林培育能够有效防止生态系统中的水分流失,对于保持水土养分,涵养水源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当前治理水土流失危害最主要的治理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能够通过其发达的根系以及优良的土壤结构,结合枯落的落叶对土壤作用,就像一块具有强大吸水作用的海绵,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提高土壤对水分的渗透性,以减缓水流的流速,实现对降水的过滤的同时能够达到涵养水源的效果,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同时,长得相对茂盛繁密的树木还可以截留雨水,其根部能够有效防止土壤因雨水的冲击力或水源的流动而导致大面积流失。此外,我国地形与气候复杂,雨季与旱季的分化明显,森林可以通过涵养雨季的雨水,渗透到土壤层形成地下径流,从而调节雨季与旱季雨水分布不均的问题。森林还可以通过发达的根系调节地下径流,避免积雪融化形成的坡面径流,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4]。长久以来,我国治理土地灾害,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都是植树造林,以繁密茂盛的树林来治理土地的问题。

2.2 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

一直以来,沙尘暴都是足以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灾害,而西北地区是我国受此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正因如此,西北地区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受到沙尘暴的影响。沙尘暴的发生不仅仅会导致土地大面积荒漠化,还与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有关。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对林木需求量增多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环境退化。近年来,土地荒漠化已经不单单是由于区域气候环境差异所引起,人为因素也逐步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来遏制相关问题的发生,而森林培育的方式就成为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森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遏制沙尘暴,缓解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森林培育可以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减少荒漠土地的占比率,加大高大林木对风沙阻力,有效调节森林环境调节风向与风速,避免岩土体遭到风沙侵蚀。同时,森林中的乔木与灌木根系发达、稳固,能够有效地起到稳定土壤结构的作用,从而缓解土壤中养分流失,促进土壤、植被、水分的有效循环,促使土壤得到改良,从而将原来的沙土变成具有高肥力的新土壤,起到固定沙土的作用,从而遏制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3]。

2.3 保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温室效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当前建设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当某种生态环境内的生物种类越多,则该生态环境自愈净化的能力则越强。然而,从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三百年间,人类的文明与科技飞速发展,为世界居民带来便利与福音的同时,不少生物因为环境被破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从而致使三百多种类的生物灭绝,导致现如今人类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些生物。而时至今日,也仍有不少生物正面临濒临灭绝的危机。森林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能够优化水资源的分配,防止野生动植物遭受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侵害,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提供的重要的保护屏障,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同时,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加,煤炭、天然气等可燃物质的使用量增加,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形成。近年来温室效应日益明显,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气温缓缓上升,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暴雨量增加等问题,若是任其发展,未来定然会成为人类的一场重大灾难。由于温室效应,临海地区的海啸灾难发生次数增加,而且因为海平面上升,大部分临海地区会被海水淹没,甚至是未来例如新加坡等一些美丽的地区,也将覆盖于海水之下。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北极南极这些地区的冰川面积减少,企鹅、北极熊等生物的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小,影响到这些生物的生存。因此,遏制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是全人类都应该参与进来的重要措施。而森林培育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空气湿度,释放氧气,还能够有效调节森林周围的昼夜温差,降低空气中的热量,从而提高空气的质量,为森林周围的生物生长与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的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如表2 所示。

表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3 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森林培育措施

经由以上对于森林培育的基本意义与相关价值的探讨,可知生态建设的过程终究离不开森林。无论是森林中的各种植物、生物,还是其森林本身所能创造而出的价值,都能够深深影响到生态建设的进程。因此,森林培育势在必行。然而当今森林培育却并不顺利,频频出现问题,导致进展缓慢,下面本文将就问题情况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帮助森林培育更好地进行。

3.1 转变森林培育观念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然而,我国大部分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森林培育还处于一个不重视、无关自身的心态,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既不关心,也不过问,令绝大多数的森林培育计划胎死腹中,难以执行。因此加大对森林培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转变传统森林培育观念,对于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要想转变当前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即便是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因此在转变森林培育观念这一步,必然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将森林培育观念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推广给更多的人。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应转变以往重开发利用,轻培育管护的理念,将森林培育的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水平提高的一体化意识,切忌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牵引作用。人民群众认识到了森林培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为何要进行森林培育,如何去进行森林培育,加强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明白了环境持续遭到破坏的危险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会自行加入到森林培育的行动中去,为进一步进行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3.2 提高森林培育的科学化程度

当前我国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加大对森林培育的科学化程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森林培育的科学化,可以大大提升绿化植被的覆盖面积。经由对于森林培育系统的研究,能针对当前的工作前进方向进行转变与改进,令工作的重点能朝着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森林培育的有效推进。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这样的做法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既能保证工作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又能保证工作所需自然资源的持续可利用性,收到满足企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想提高森林培育的科学化程度,应加大对林木种苗的培育,注重在当前森林培育过程中其自身的防御力与抵抗力,提高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力与调节力。同时,森林培育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断优化当前营林技术与水平,如投入传感器技术,加大对不同地区土壤、气候、水分的跟踪与检测等,提高森林培育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加大生态与科技的融合,从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推进。如此一来,生态环境的建设由科学的方式进行了规划与设计,催生出了科学化的森林培育,促使长久的发展理念深入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的脑海,从而让他们能够自发不断地为森林培育事业,为相关产业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分力量,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切实行动起来,保护国家内部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与健康发展,为了国家的和谐发展真正地投入到事业当中。

3.3 完善森林培育的管护措施

森林培育不能只做不管,将植被培育好就不再理会,后续还需要做相应的管护工作。做好森林培育管护工作是提高森林培育质量、优化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管护措施就是落实森林培育以及生长的后期治理工作,加大对林木生长状况、自身特性以及生长环境的监测,从而才有针对性、实际性的措施。林木生长若营养不均衡,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病虫害侵袭、生长环境污染等,因此应完善森林培育的管护工作,根据森林的生长状态及时进行调节与治理,保证林木生长的健康环境,以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4 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是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应该注重对森林培育的管护,森林培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与防御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能源保障。因此,加大森林培育的工作投入力度对于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培育森林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