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对患者24h 尿失禁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4-11 12:13李航冯梦卉
智慧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源性

李航,冯梦卉

(高州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脊髓损伤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因此并发症而出现泌尿系统反复感染、肾脏积水甚至是肾功能衰竭,具备一定的致死风险[1-2]。临床对收治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争取最短时间内完成膀胱功能重建,从而改善患者排尿状态以及生活质量[3]。盆底肌训练、中医针灸两者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临床价值均已得到验证[4-5],本研究旨在了解两者联合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推广价值。现将2018年-2020年80例患者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80例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分析对象。遵循单盲随机方式将患者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58岁,平均(35.35±5.75)岁;病程4~11个月,平均(7.51±1.87)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55岁,平均(34.74±5.67)岁;病程4~10个月,平均(7.49±1.91)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对比。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展开。

纳入标准:骶髓以上SCI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无需大量输液治疗;已顺利拔除留置尿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有重要脏器疾病或者功能受损;合并有诸如肾结石、肾积水等严重肾脏疾病;存在尿道或者膀胱损伤、尿道畸形/狭窄等情况;对电刺激治疗方案存在相关禁忌指征。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饮水计划:三餐需要分别摄入400mL液体,可由汤、流质、水、粥等组成,三餐间隔分别饮水200mL,其余时间不饮水,控制每天摄入液体约1600mL。清洁间歇导尿:导尿前对下腹部轻叩、刺激肛门、挤压阴茎、牵拉阴部毛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刺激排尿,每次时间5min。嘱咐患者排尿时尽量将膀胱排空,导尿频率根据膀胱残余尿量而决定。

清洁间歇导尿:在进行相关干预措施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及内容,消除患者对于导尿操作的顾虑,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关于排尿日记的记录技巧。清洁间歇导尿操作统一由1名完成专业培训的康复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操作,每次对患者进行导尿之前均可对患者进行下腹部轻扣、挤压阴茎、牵拉阴部毛发、刺激肛门等方法来达到刺激排尿的效果,每次导尿操作时间约为5min。在正式进行导尿之前要让患者尽可能地保持膀胱的排空,如果患者清洁导尿的间隔之间的排尿量不低于100mL,膀胱残余尿量在300mL以下,每间隔6h为患者导尿1次;两次导尿间歇自主地排尿量在200mL以上,残余尿量不超过200mL,此类患者则每间隔8h进行1次导尿。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型号为Pelvic MSTM,在治疗时将润滑剂涂抹于柱状电极表面,置入阴道或者直肠中,置入深度5~7cm。然后引导患者进行肛缩训练,嘱咐其机体保持放松状态,配合呼吸,在肛门最大收缩时取得括约肌表面肌电信号,基线以信号平均水平为准并以此为目标收缩肛门,收缩状态保持6s后放松。每次训练时间15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需要连续治疗6周。

1.2.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选为选择关元、中极、曲骨、三阴交、照海穴,刺针选择28号1寸的一次性无菌针,对穴位皮肤消毒后进行治疗,关元穴直刺,刺入深度0.5~0.8寸;中极、三阴交、照海穴直刺,刺入深度1寸;曲骨直刺,进入肌层后将针尖斜向导尿口,刺入深度0.8~1寸。电针治疗时间2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6d,需要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排尿情况:分别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对其24h尿失禁频率、24h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以及残余尿量等数据进行记录并统计学分析。

(2)生活质量:分别在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应用SF-36量表评估,所用工具量表评估包含维度有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评价所得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舒适度为正相关联系[6]。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类数据与计数类数据采用t检验、x2检验,以()描述、[n(%)]描述,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尿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尿失禁频率、24h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以及残余尿量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请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排尿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排尿各项指标比较()

2.2 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请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对收治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原则在于:①做好上尿路肾脏功能保护措施,调整膀胱顺应性并确保其容量正常,对膀胱的低压储尿、排尿功能积极;②进行下尿路功能的重建工作,控制尿失禁情况,改善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属于常见行为训练,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安全等优势,对患者治疗原则如下:①对膀胱过度活动进行抑制调整,肌电生物反馈对交感神经产生刺激同时抑制副交感神经,使得膀胱的收缩能力有所下降达到扩大膀胱容量的效果;②激活膀胱括约肌,柱状电极能够对阴道/直肠直接产生刺激,让盆底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应提升,强化盆底肌、尿道的括约肌功能[8]。虽然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积极治疗效果,但单一治疗手段在改善幅度方面依然未能达到预期标准,本研究中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治疗患者在排尿情况包括尿失禁频率、排尿频率、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方面均有显著优越性,提示了联合电针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价值,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通过穴位针刺可对脏腑功能进行调理,改善膀胱功能,电针治疗有电刺激效应,可直接刺激盆腔组织器官以及对膀胱/尿道直接支配作用的神经纤维,从整体改善患者储尿/排尿功能[9-10]。排尿情况的有效调整让患者正常生活受影响程度下降,对于生活舒适体验明显提升,这在表2数据中可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对收治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理论电针方案,对于排尿情况有令人满意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源性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