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梅,冯建国,杨智良,朱德泉,周 平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在注重市场经济的今天,特别在当前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社会需求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新型农科人才[1-2]。我国研究生教育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扩大规模,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高校研究生教学资源紧张和硕士生就业不如本科生的状况。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在理论研究方面欠缺深度,在实践创新方面欠缺能力,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对陈旧,基本集中在传统的农业科学理论上,而对于现代化绿色农业方面开设的课程较少,与目前国内外农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势不符,与新农科建设要求不符[3-4]。
从高校的教学资源来看,教育资源短缺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产学研结合是响应当前新农科建设要求背景下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具有知识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与科技提升。企业凭借其资金、实践方面的优势可以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二者结合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陷入困境的状况下,通过实施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不但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缓解高校资源短板,还能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是推动新农科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在新农科背景和产学研模式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目前还是不健全的,影响着产学研合作培养方式的推动。
本文在综合分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两个方面,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举措,进一步突出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新农科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要求及培养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新农科研究生人才需要掌握更多智能化时代的知识和新型技术,其培养方式上也将要求应用更多的电子化、信息化技术。研究生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将更加注重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科研、产业化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和完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成为高校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任务。传统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技术和教学管理,以及校园科技化、信息化、人文化氛围建设等方面对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5]。推进产学研培养模式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基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高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和关键。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构建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当前新农科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1步[6]。通过调研,安徽农业大学现行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主要是相关专业的理论性学科课程,具体实践应用类的课程突出性不够明显。且现有实践应用类课程其组织形式更多的是以专题讲座或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部分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突出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与本科生有显著性不同,研究生的学习多是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克服一个个实际问题,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基本体现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具体过程中。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科研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研究生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突出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将是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向。因此,在本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产学研培养模式深化、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制度、顶岗实习实践等具体方式得以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对实践课程的安排具体到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使实践课真正地发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理论课程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从两个方面突出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衔接性。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与当前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类课程,如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突出现代农业的视角,强化引导学生科研方向与当前科研发展形势紧密关联,提高学生科研创新的起点。其次,增设了本科衔接课,从与农业工程学科4个方向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的强化角度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发现,研究生在撰写高档次论文时,对理论分析部分总是蜻蜓点水、词不达意,归根结底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对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再次用到知识点的时候比较苍白无力,为助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多出成果,打牢坚实的理论基础刻不容缓。为此,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突出体现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需强化本科知识基础的这一重要理念。
研究生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7]。目前,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没有非常完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因类而异、因校而异、因才而异”是比较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因此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具体目标、方案和模式,综合分析得出,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3个方面决定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细分为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指标和10个方案层指标。目标层为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准则层指标有理论课程学习能力O1、实践动手能力O2、创新能力O3,方案层指标则考虑思政课、实践课、衔接课、顶岗实习、开发能力、设计能力、创新比赛、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和科研论文10项。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Tab.1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for talent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使用方根法进行计算。
(1)将各行判断矩阵分值的乘积开n次方。
(1)
式中aij——判断矩阵中元素
i、j——行和列
n——判断矩阵阶数
(2)
(3)一致性检验。
(3)
式中λm——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B——准则层对方案层的判断短阵
(4)
式中CI——一致性检验指标
(5)
式中CR——检验系数
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表2 层次分析法标度及说明Tab.2 Scale and explanation of AHP
表3 RI值Tab.3 RI
为突出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提升农业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师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本次评价,特考虑了产学研合作导师对研究生人才质量的评价打分。因此,本次计算采取高校领导、校内导师、产学研合作导师及研究生本人参与此次评价打分的方式,确定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其中校内导师和产学研导师打分判断矩阵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基于校内导师打分的判断矩阵Tab.4 Judgment matrix based on score of tutors in university
表5 基于产学研合作导师打分的判断矩阵Tab.5 Judgment matrix based on scor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tutor
综合4个不同视角人群的打分情况构造矩阵,通过计算及检验,最终得出准则层各项指标的权重,理论课程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权重分别为0.282、0.359、0.359,所求结果中,准则层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其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按照相同方法对方案层指标进行处理,最终得到评价体系中其他各项指标权重,如表6所示。
表6 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权重Tab.6 Evaluation weight tabl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i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由表6可知,新农科背景下,基于高校领导、校内导师、产学研合作导师及研究生本人视角对准则层、方案层各项指标权重的分析,基本能够反映出4类人群对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准则层3项指标基本相当,但是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多的关注。方案层的指标中,理论学习能力层面,衔接课的设置得到充分认可,且由实践课0.362的权重可见其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呼应程度。特别地,在创新能力培养中,更看重创新大赛和发明专利两项能力的培养,其中,创新大赛是非常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写作和组织材料能力,是反应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发明专利指标权重可见,4类人群对发明专利写作能力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近年来,发明专利申请难度加大,认可度提升,也是创新能力的一项非常显著的指标,学生从实践中总结提炼,整理成发明专利进行申报,是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此外,实用新型专利和科研论文两项,权重较创新大赛和发明专利弱。特别是科研论文,在当前不以论文为导向的大环境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更加倾向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切切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但同时,研究生的最终毕业是以学位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为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锻炼强化文字处理能力、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需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合格人才。农业工程学科应注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力的知农、爱农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配置到产教融合的平台上、配置到产业示范基地中,全面实施产学研培养模式提升工程,大力加强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的条件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推进“课程产学研、教师产学研、学生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产学研培养模式这一重要举措。
为保障产学研模式实施,安徽农业大学紧密结合当前新农科发展需要,实施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从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和理论课程调整两个方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3个准则层和10个方案层,从高校领导、校内导师、产学研合作导师及研究生本人4个视角进行评价打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厘清与人才质量相关的多方面能力培养的相关关系,为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通过安徽农业大学在新农科背景下对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相关举措的介绍和研究,为同类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