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探讨

2022-04-11 04:58万劲波
创新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会化科技服务

陈 锐,万劲波

(1.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明确提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5项重点任务,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顺应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大趋势,着力打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团结、有效动员的新优势,以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组织新方式,谋划好科协的应为之责、当为之责。在服务国家发展、区域发展、新发展格局构建和产业转型升级等主体实践中,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各级科协组织要坚持目标牵引与需求导向相结合,进一步拓展组织覆盖面,扎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要着眼服务资源下沉和服务能力提升,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组织;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建功立业,不断提升“四服务”效能。

1 科技服务组织及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服务组织和新型服务业态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科技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其质量和能力也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专业化程度偏低、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不高、高端服务规模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科技服务的供给模式,有效动员市场和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就是通过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的作用,把一部分专业化服务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

1.1 科技服务组织的内涵与意义

美国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Entovation)创立者兼首席战略家戴布拉·艾米顿(Debra Amidon)在《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一书中把创新价值链视为相互依存的“3C”过程:创造(Creation)、转化(Conversion)和商业化(Commercialization)。“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即典型的“3C”双向融合,基本路径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科技服务组织是联结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至于相关研究,国外学术界主要聚焦于科技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国内学术界主要聚焦于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其中,科技中介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功能传递作用,在市场主体之间发挥服务纽带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资源配置、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科技服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要求“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学研融合到“政产学研金介贸媒”跨界深度融合,科技服务组织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主体和核心议题之一。科技服务组织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营利性企业,其基于“政府—市场—社会”治理体系,成为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组织聚合的焊接点、能力建设的催化剂、价值创造的倍增器。孟庆涛等基于科技服务组织与创新链上不同主体共生程度差异的分类视角,把科技服务组织分为前向共生型、后向共生型、双向共生型及平台搭建型;探讨了组织的主导支撑能力和辅助支撑能力,其中主导支撑能力分别为“知识协同能力”“产业共生能力”“全面协同能力”以及“信息聚合能力”;最后提出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所有类型的科技服务组织都需要高度重视“国际联接能力”。汪涛、王婧探讨了所有制视角下科技服务组织的市场与非市场战略整合,指出不同所有制组织在资源和政策上具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了所采取战略整合策略的差别化,建议政府在完善制度建设、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所有制类型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反映“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多元创新主体、创新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针对国家和区域的发展瓶颈、产业共性技术需求、行业技术创新短板,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1.2 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数量多、体量大,是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主力舰和领航舰。中国科协、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以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新时期创新发展描绘了“路线图”。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是指政府通过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为“3C”过程赋能,以社会化方式联结各方,以专业化科技服务填补产学研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各类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多主体协同、跨领域融合、多区域联动,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的整体效能。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例,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托管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发挥了规模经营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明确了推动共同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等6项主要任务,力争经过5~10年努力,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发展科技社会化服务,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产业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作用,完善“政产学研金介贸媒”融通创新治理体系,优化区域创新生态。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分类指导,开展试点示范,营造良好氛围,以信任为前提、以激励为重点、以诚信为底线,激发科技服务组织内生活力,增强科技服务组织黏性,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配置创新资源和要素,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化供给机制,推动构建创新创业创造价值共同体。

2 科协推动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机制探索

“科创中国”行动是中国科协促进产学融合的主平台,包括开通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共建创新枢纽城市、推动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人才技术培训、集聚海外智力创新创业以及开展科技决策咨询等六大任务。就促进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而言,可以发挥科协“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专业化、跨领域、多学科综合优势,探索建立“科协先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督导”的社会组织动员机制,完善“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1 建立科教新区、开源社区、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工作机制

开源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我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应重点在制造、医疗、教育等行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原生开源社区;发展自主开源基金,培育本土开源生态,打造技术创新的生态雨林和协作网络;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中关村开源生态建设为例,中关村依托软件园70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和全球研发中心建设“中关村开源产业技术联盟”,建立了科教新区、开源社区、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工作机制,促进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数据链等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集聚、区域赋能,形成区域创新创业创造价值共同体。依托科教新区和产业园区,开辟专门空间,打造与线上开源社区紧密互动的实体开源社区空间,为园区开源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开源公共服务,实现技术引资、项目落地、人才入园,培育自主开源生态。

2.2 构建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场景应用“三位一体”创新机制

着力构建“企业集聚+平台赋能+应用驱动+群体突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模式,形成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场景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作为信创产业链布局较完整的区域,滨海新区瞄准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的功能定位,以行业头部企业和平台企业为龙头,全力建设“信创谷”,构建涵盖“材料+芯片+整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服务”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信息系统、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7条产业链和“芯—端—云”完整创新生态,推进信创产业从“缺芯少魂”转变为自主可控。天津滨海新区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了头部企业领跑、大中企业并跑、小微企业跟跑、科研院所助跑的新局面,为信创产业筑链强链、补链延链、串珠成链、补短拉长、固本强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作为唯一的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高端高新高价值的信创产业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

2.3 形成组织聚能、组织赋能、组织提能的“枢纽型”组织机制

以科技工作者为核心组建跨界联盟,打通科技、产业、创投各界跨界融合的通道,推动组织聚集聚类聚合。以中关村开源产业技术联盟为例,其发起单位由在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内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全国学会、科研院所、金融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平台及社团组织等构成。中国计算机学会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广泛的国际联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创设未来汽车应用场景,在亦庄经开区设立了以“公司+联盟”模式推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依托百度、联想、京东、旷视等企业,中发展、国科控股、启迪控股等投资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关村中小企业投资联盟”,构建科技金融产学联合体,打造科技金融产学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2.4 打造系统联动、资源集聚、创新赋能的“平台型”服务机制

坚持科协组织上下联动、系统内外广泛协作、线上线下服务结合,广泛集聚相关业务资源,形成产品化服务。一是发布产业共性技术指南。突出产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深入跟踪梳理企业创新需求,持续开展前沿技术征集发布、颠覆性技术评选等活动,打造产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方向。二是建设行业应用场景平台。以问题库、项目库、成果库、人才库等数据库为内核,以应用场景为驱动,推动要素集成,实现精准对接,形成便捷下沉通道,促成企业按需研发、按需制造与按需供应,赋能基层一线和企业一线。三是推动科技智力成果转化。以学术会议综合评估、科技期刊发展工程为引导,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形成一批面向产业的技术类会议和期刊集群,面向企业用户进行推广。增强技术传播能力,采用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接受度高的新媒体手段,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广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

2.5 拓展开放创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开放型”合作机制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为重点,以区域为主体,实施全链条专业化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易。一是创设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主场。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和系列产学科技融合论坛,建设面向国际的技术交易服务主场。与国际科技组织、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合作平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合作,建立知识与数据信息系统,邀请国际技术转移机构适时发布项目和线上路演,组建国际技术转移专家咨询团,常态化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二是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征集我国企业的技术需求并面向国际间的技术贸易、技术转移促进机构进行发布,再征集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转移信息并开展评估和发布,帮助企业获取新技术、新产品的知识产权许可。支持按需研发、按需制造与按需供应,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融通发展的全链条增值服务体系。三是构建区域技术交易服务节点。发动产学联合体、区域创新联合体、企业创新联合体等各类协同创新赋能组织,依托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企业科协、园区科协及相关创新主体,与创新型城市加强合作,汇聚区域创新资源,协同有关创新创投机构,开展以技术评价验证为核心的技术交易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地方建设实体化的新型技术交易服务中心。

3 科协推动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依托科协“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健全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联结机制,构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多主体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消除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科协推动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重点在4个聚焦:聚焦组织赋能,提升基层组织创新创业活力;聚焦资源整合,激发连接纽带的要素集聚潜力;聚焦工作覆盖,增强品牌打造增值服务的实力;聚焦运行机制,提升技术交易的实体支撑能力。

3.1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服务组织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此,要大力发展社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服务组织,推进研发、转化、创新创业等功能型平台的社会化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构建信用契约、责任担当、利益共赢等协同机制,形成各类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积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联结组织,发挥科技服务组织在产业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制定、产业规划与技术路线图编制、专利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以及在各类主体协同创新中的协调服务作用。

3.2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创造价值共同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建设科技工作者组织之家,构建以理服人的学术共同体、以德服人的价值共同体、以人为本的命运共同体,展现世界尊重的中国科技共同体和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担当”。围绕国家创新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协同、规划联动、政策互通、成果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实施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区域科技创新攻关计划,建设区域科技资源开源共享平台,积极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东北地区等区域的科技服务和开放合作,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创造价值共同体。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学术共同体、产学联合体等,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服务组织,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优化组合,使其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联结市场与企业的纽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开创科技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3.3 完善多元化、综合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整合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协会等资源,培育一批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建立集中介、信息、孵化甚至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化超级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融通发展提供综合性平台。探索形成以社会化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促进全国学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高度聚集,并与头部企业、重点高校、大院大所联动形成开源创新策源地。发挥国际科创中心及区域科创中心、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等现代科技服务设施的集聚优势,使其在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中发挥核心载体和共性平台作用。

3.4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及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区域协同,依托创新链壮大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整合集成区域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链部署,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从源头上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并避免断链,努力打造能够抵御风险的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造以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的科创产业。同时,围绕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开展系统创新和源头创新,全面布局科创产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使区域创新高地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4 加快推进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专业性、系统性、引领性不强等现象,科协组织要积极回应需求、主动作为,推动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为经济和科技融合助力。要以跨界开放、协同发展为理念,加快推进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急产业、企业发展之所急。搭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跨界深度融合平台,广泛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企业家、新锐投资家等科技、产业、创投界领军人物,打通科技经济融合的堵点,连接创新服务的断点,把技术、人才、数据、资金等创新要素引向企业、地方和生产一线,系统推进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化、实体化、专业化、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加快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1 体系化:加强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化建设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各级科协组织要发挥好“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不断完善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的发展格局。聚焦于“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切入点,建设科技经济融合专业学会、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推动科协组织整体目标聚焦、业务主线重构和工作机构转型,形成分布式、网络化、协同赋能的组织体系。坚持眼睛向下、大抓基层建设,深化科协系统改革,聚焦基层组织薄弱、工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主动创新基层组织形态和工作方法,通过组织化、社会化、扁平化的方式对科技工作者有效服务、广泛动员,真正形成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

4.2 实体化:保障科技服务组织实体化运营

建设一批深度支撑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实体化科技服务组织。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区域科创中心、创新型城市、创新枢纽试点城市等重点示范区域,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别开展特色模式示范推广,力争在若干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打造协同创新、相互赋能的实体化科技服务组织,推动科技组织发挥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作用。

4.3 专业化:增强科技服务组织专业化能力

打造一支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探索建设一批高端智库、专业评估机构,开展面向市场的专业服务。以促进研发、技术转移、技术交易和技术服务社会化发展为核心,分产业、分领域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和专业化运营团队,实现大领域跨界协同、小领域精准对接、全系统联动、区域落地生根的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4.4 集群化:促进科技服务组织集群化发展

依托创新枢纽试点城市网络,助力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拓宽科技组织服务渠道,扩大“科创中国”的服务面,形成一批助力企业、产业科技创新的集群化科技服务品牌。以集聚区域产业共性技术、科技人才资源为主线,以提升综合化和专业化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统筹建设需求库、问题库、项目库、成果库、人才库、开源库等数据库,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创新要素开放融通,打造具有美誉度和辐射引领力的集群化科技服务品牌。

4.5 数字化:推动科技服务组织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背景下,利用信息化工具打造“网上科协”生态体系,建立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促进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汇聚共享,加强科技成果的信息披露和传播。将科技服务从实体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接长服务手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提供全方位、广覆盖的科技服务。适应数字和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转变,提高科协组织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学会、科研组织、服务机构等数字化能力,重点赋能中小微科技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4.6 国际化:提升科技服务组织国际化水平

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信任、合作的交流理念塑造科协组织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新优势,广交朋友、广聚人才,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迈出新步伐。发挥科技服务组织科学共同体价值认同、多元联结、灵活无界等优势,提升双边、多边国际合作能力,以民间交流链接国际科学共同体价值。逐步放开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强化国际互信合作,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社会化科技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