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彬 于亚民 刘泽炜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钙磷、营养及心理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我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1例,予常规治疗+营养干预),比较钙磷、营养及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血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磷、不良心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加强营养干预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平衡钙磷水平,减少不良心理情绪。
关键词:营养干预;长期血液透析;钙磷水平;心理
对于肾衰竭患者仍普遍采用血液透析改善症状、延长生命,但是透析不能完全代替正常肾脏所有复杂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因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各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所以患者经过长期反复的透析,可能发生一系列透析并发症,常见的有低钙、高磷等[1]。长期透析者还会出现营养不良[2]。故如何改善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营养干预在此类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20年01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年龄42-66岁,平均(54.26±7.50)岁;透析时间12-46个月,平均(30.37±10.10)月;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4-67岁,平均(56.86±6.79)岁;透析时间12-44个月,平均(31.25±8.05)月;男28例,女23例。两组的年龄、透析时间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可對比。
纳入标准:○17天透析3次;○2年龄≥40岁;○3血磷大于1.78mmol/L;○4对同意书知情了解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疾病急性期或活动性感染者;○4严重心、肝功能不全者;○5合并哮喘者;○6血液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1)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告知患者注意膳食均衡。
(2)观察组:常规治疗+营养干预。○1改变原来非透析疗法时的营养方式,保证糖、
蛋白、脂肪等的足量摄入,保证能量供应。如常见的优质蛋白牛奶、鸡蛋、鱼类等。 ○2个性化标准。有些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考虑与血磷过高有关,通过调整生活来缓解,如降低食物中磷含量:煮捞米饭,煮肉的时候先用水把肉煮一煮。另外生活中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比如小零食、腌制食品、海带之类。○3注意避免发生高钾血症。合理控制钾的摄入,保证透析患者的身体健康。常见含钾高的食物:常见高钾水果(橘子、香蕉柿子等)、常见高钾高蔬菜(菠菜、香菜、毛豆等)。○4管理好水分摄入。透析患者大多无法自己排泄水分,摄入水份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可导致急性心衰,危机生命。除了单纯的饮水,还有食物中的含水量,比如稀饭,西瓜等,需要控制食用量。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水平;根据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心理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低提示不良情绪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予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予卡方检验,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钙磷及心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血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磷、不良心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营养状况对比
观察组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营养不良及高磷血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营养不良及高磷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长期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为钙磷水平异常,有研究表明[3]高磷可使心血管异常事件的风险增加,与患者生命安全关系密切。故有效改善钙磷代谢对患者的意义重大。钙磷的影响因素多,需要多环节共同控制,尤其要对重视患者营养。本研究表明经营养干预后血钙升高,血磷明显下降,患者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红蛋白有了很大提高,也改善了患者抑郁焦虑的心态。与王靖民[4]的研究结果相似。通过营养干预提高患者对饮食的关注度,并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了生活质量。
总之,对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加强营养干预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平衡钙磷水平,减少不良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 朱金荣,张枫,张晓宇,等.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8):478-481.
[2] 赵广英,刘惠林.纠错式教育模式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19):2418-2420.
[3] 李辉兵.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31):349.
[4]王靖民,王梦琦,刘雅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2):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