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芬 谭新星 邓雪莲
【摘 要】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人群实施辨体施膳的系列营养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糖耐量异常患者80例,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辨体施膳的系列营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指标以及两组干预6个月后糖耐量异常转归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明显;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糖耐量异常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实施辨体施膳的系列营养干预方案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举措,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辨体施膳;糖耐量异常;营养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6-02
糖耐量异常(institute of gas technology,IGT)是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于中的一个中间阶段,也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及热量摄入有助于血糖控制,利于血糖稳定[1-2]。中医体质理论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且中医药膳在广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研究通过中医体质理论及食物交换份法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饮食干预,观察其血糖及相关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 1月 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营养门诊、糖尿病专科门诊及其他相关门诊收集糖耐量异常患者8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9.38±10.25)岁。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1 入选标准 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糖尿病联盟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公布的IGT诊断标准[3]。②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测评量表》[4]对IGT患者进行体质辨识。③年满18周岁及此上,自愿参加,意识清楚,无听力障碍。
1.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上呼吸道感染、应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其他相关疾病引起的血糖异常、排除妊娠和其他继发性血糖异常等。②排除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营养健康教育(糖尿病饮食指导),干预组给予辨体施膳的系列营养干预方案,具体如下。
1.2.1 体质辨识方法 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测评量表》[4]对IGT患者进行体质辨识。
①判定方法:回答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②判定标准:见表2。
1.2.2 IGT营养干预方案 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制定防治IGT9种体质的营养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根据身高、体重、腰围、血糖及血脂等指标为患者制定饮食总热量、饮食种类、饮食数量等建议表,并按糖尿病的食物交换份法[5]给予患者饮食指导;②中医辨体施膳,根据不同体质选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指导患者制作药膳炖汤:瘦肉100g,再加相应的中药,加水250ml炖1-1.5小时,加盐适量食用,每天1次。中药具体如下。
平和质:枸杞、玉竹、百合、黄芪等平补类中药,具有平补阴阳气血之功。
气虚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等益气类中药,具有补气健脾之功。
阴虚质:沙参、麦冬、石斛、百合、枸杞等补阴类中药。具有滋阴生津之功。
阳虚质:杜仲、补骨脂、益智仁、蛤蚧等补阳类中药,具有温肾助阳之功。
痰湿质:茯苓、薏苡仁、陈皮、白术、苍术等化湿类中药,具有利湿健脾之功。
湿热质:菊花、金银花、淡竹叶、黄芩、知母等清热类中药,具有清宣肺热之功。
瘀血质:川芎、丹参、三七、红花等活血类中药,具有活血祛瘀之功。
气郁质:玫瑰花、佛手、柴胡、陈皮等行气类中药,具有疏肝理气之功。
特禀质:白术、黄芪、人参(党参)等补虚类中药,具有益气扶正之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相关指标的检测,作为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体重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有37例的血糖转为正常,糖耐量异常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5。
3 讨论
中医体质学说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成为指导疾病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中医体质理论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首现于《黄帝内经》中的论述。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兴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研究取得了较多的进展。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各种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内在依据,针对偏颇的体质,中医都有一套建立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的调整对策。通过调理体质、改善体质,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IGT的营养调治以中医营养学提倡的均衡营养、平衡膳食为原则,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结合饮食性味凉热对人体的影响,纠正患者体质的偏颇现象。从食物的性味来分析食物的作用,重视食物性味与五脏的关系,强调调养脾胃,同时也注重IGT饮食禁忌[6-8]。本研究针对糖耐量防治,开展饮食治疗结合辨体施膳,取得了明显的干预效果。干预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指标较对照组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糖耐量异常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耐量异常的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初步观察了辨体施膳对IGT防治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期为IGT非药物治疗提供更便捷、更经济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苏飞群.糖耐量异常非药物治疗性干预的研究进展[J].内科,2009,4(1):106-108.
[2]武琳,亓海萍,李晶.中医体质理论指导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效果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1103-1104.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4(4):303.
[5]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
[6]孙勇,贾红.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J].西南军医,2009,11(3):500-503.
[7]张梅,张红梅,常淑莹.早期干预对糖耐量减退的影响和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4-15.
[8]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调节受损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2):1547-1551.
(收稿日期: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