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护理探讨

2022-04-11 22:36武婵娟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武婵娟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4例静脉输液出现药物外渗情况的患儿参与本次的研究,通过回顾性的模式来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归纳整理出患儿出现药物外渗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原因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以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影响程度,以此来为患儿的良好预后结果而奠定良好基础。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知,通过护理干预药物外渗率明显降低,并且对于儿童血管的损伤也有所改善。结论:儿童静脉输液时诱发药物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通过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出现药物外渗的机率,同时对于药物外渗对儿童血管所造成的损伤也有一定的改善和缓解作用。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护理策略

前言:

静脉输液是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抢救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最主要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治疗成效好、给药快,但是在儿童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活泼好动、枯燥乱动等行为,从而极容易产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情况,也就是在儿童静脉输液的位置出现肿胀发红、疼痛甚至是组织坏死等情况,严重的儿童还有可能面临截肢的可能。药物外渗情况的产生给儿童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不仅给儿童恢复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静脉输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进,静脉输液治疗方法作为当下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药物外渗就是静脉输液治疗方法中最多见、也是能够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损伤的医疗安全隐患。儿童的年龄较小免疫力较低、且儿童的血管又过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害怕和紧张或者是刺激性药物的作用,从而都导致儿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产生药物外渗的情况。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儿童静脉输液时如若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那么则需要立即进行相关医疗护理与救助,通过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干预,从而既减轻了儿童由于药物外渗所带来的身体不适,同时也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恢复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针对我院曾经收治的静脉输液且出现药物外渗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包含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归纳整理出患儿出现药物外渗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原因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以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影响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4例静脉输液出现药物外渗情况的患儿参与本次的研究,通过回顾性的模式来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其中男性患儿为58例、女性患儿为46例,年龄范围在2岁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6.02岁[1]。其中有26例患儿头皮出现药物外渗、有22例患儿足背部出现药物外渗、有31例患儿手背出现药物外渗、有19例患儿足踝出现药物外渗、还有6例患者其他部位出现了药物外渗。

1.2方法

针对儿童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护理干预措施包含,首先基于护理人员的专业医疗技术方面,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医疗技术,通过深入的学习与不断的探究,从而促使自己的护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护理人员作为直接接触儿童的医护人员,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其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于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儿童对于医院总是带有恐惧与害怕的情绪,所以在静脉输液的时候儿童的依从性其实并不是很好,大部分儿童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从儿童的心理与角度去与他们沟通,通过取得他们的信任与依赖,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儿童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的依从性。所以,护理人员想要积极的开展儿童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那么就必须拥有强大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另外,针对儿童输液室的护理人员医院还可以有效的完善其培训教学与考核制度,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临床护理专项教学的活动,从而让护理人员对于儿童临床护理服务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保障。或者醫院方面也可以通过临床带教的模式,通过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带动新的护理人员,利用这种手把手教的方式让护理人员切实的掌握儿童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护理技巧。而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全程观察新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从而促使儿童输液室的整体护理水平得到稳步的提升,进一步的为医院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护理团队。

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到勤巡查、勤巡视,对于那些输液时间较长或者是输入特殊药物的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参照患儿的具体病情,从而给予患儿是选择静脉输液还是运用静脉留置针的合理建议[2]。护理人员如若发现患儿的输液出现问题,那么必须立即停止给药然及时的上报处理。如若儿童静脉输液时出现小范围的药物外渗情况,如若不是浓度较高或者是刺激性的药物,只是一些普通溶液或者是一些辅助性的药液,那么此时对于儿童穿刺部位的周边组织刺激性较小,还是比较容易吸收和消散的。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湿热敷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利用酒精加硫酸镁的形式而进行湿敷,儿童药物外渗部位的不良症状很快就会消退。如果儿童静脉输液快要结束发生药物外渗,那么护理人员则可以通过边观察边湿敷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应对,当儿童外渗部位没有持续严重,那么就可以待儿童输完整平药液。要知道,静脉输入的药物都为血管活性药,即使药物外渗的情况不严重肿胀情况也不明显,但是一旦周边皮肤出现发红、苍白甚至疼痛的情况明显的症状,那么护理人员则必须立即停止给药以及更换注射位置。再利用酒精对外渗位置进行湿敷应对,儿童的药物外渗不良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如若儿童静脉输液时出现大范围的药物外渗情况,并且外渗的药物还是一些刺激性非常大的药液,如果是在四肢输液时那么通过护理干预,针对患儿采取局部制动并将其药物外渗的患肢抬高。再利用硫酸镁搭配酒精进行持续湿敷,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还需要结合理疗来对患者的局部进行封闭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搭配一些药物来有效的应对血管以及周边组织的损伤,如药物可以使用缩血管药物多巴胺等。

如果儿童静脉输入的药物是化疗药物的话,那么在发生药物外渗的第一时间必须立即停止给药,然后护理人员利用生理盐水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针对外渗的药物进行稀释[3]。稀释以后再结合局部的冷敷,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儿童药物外渗局部产生疼痛、肿胀甚至是组织坏死的情况。儿童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还有可能引起患儿局部出现水疱的情况,如果水疱非常小并且没有出现破溃的情况,那么护理人员都是建议患儿不要刺破或者是抓破的,在应对方面可以利用无醇碘伏进行外涂。如果患儿局部水疱非常大,这个时候水疱非常容易破并且也极易引起患儿出现感染的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利用碘伏将无菌注射器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利于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当中的渗出液抽出来,然后再运用不含醇的碘伏进行外涂或者是外敷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向患儿及其家属普及留置针的好处,并且向其详细的讲解如何保护留置针,如果患儿输入的药物属于高危类型,那么护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家属进行说明和告知,并且要求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活动。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将输液自我观察的方法告知患儿与家属,并且让患儿与其家属明白,一旦发现注射部位出现发红、肿痛等情况应该立即告知护理人员,这样才有利于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为减轻患儿的痛苦保障患儿尽快恢复健康而奠定良好基础。

2结果

3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儿童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首先是儿童静脉输液患儿的年龄普遍较小,所以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由于害怕与恐惧,从而演变成儿童的哭闹与挣扎乱动,这在穿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针头划出血管或者是針头刺穿血管壁的情况[4]。特别是一些年龄在3岁以上的儿童,由于他们的活动力更强、力气更大,甚至是他们有的时候故意不配合穿刺,从而导致儿童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情况愈加的严重。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数量也在直线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给予儿童所造成的身体伤害和机体损伤都是不可估量的。此外,其实对于静脉输液很多家长都是不了解的,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儿童输液室儿童在输液,家长在玩手机或者是在聊天,也正是因为家长对于儿童输液应该注意的事项不了解,并且还存在照顾不细心的原因,从而导致儿童在输液过程中自己乱动而出现针头刺破血管或者是针头松动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也是导致儿童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情况频发的主要原因。所以,基于这种情况之下更需要细致、耐心以及专业的护理人员给予合理干预,通过向儿童以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且亲切耐心的与儿童拉进关系,增强儿童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依从性,再利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打消儿童对于医院甚至是穿刺的恐惧心理,这都能够为降低儿童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情况的发生而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进一步的改善儿童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情况愈加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为儿童尽快恢复健康而提供有利保障,所以,在儿童静脉输液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从而来有效的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机率,降低儿童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发生频率[5]。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于自身工作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与定期学习,从而进一步的推进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稳步提升,并且对于穿刺技巧、静脉输液操作步骤、药物外渗有效应对策略等都详实的掌握。此外,医院方面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训座,或者是通过业务强人带动业务新手的模式,从而推进整个儿童输液室的护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而针对已经发生药物外渗情况的儿童,护理人员应该第一时间给予有效的处理,例如立即停止给药再针对儿童的外渗实际情况,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和解决方案。本次研究,通过利用三个角度来对儿童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情况如何实施护理干预而进行有效分析,并且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通过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既能够对药物外渗情况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对于已经发生药物外渗的儿童患者更是可以给予更为专业、更为及时、更为有效的专业化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儿童静脉输液时诱发药物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不论是患儿自身,还是家长因素,亦或者是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是患儿血管以及药物的因素[6]。但是通过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既能够很好的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出现药物外渗的情况,同时对于药物外渗而对儿童血管所造成的损伤也有一定的改善和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洪莲. 药物外渗伤口的护理[J]. 上海护理,2021,21(03):72-75.

[2]王运平,邬燕慧.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6):2744-2746.

[3]刘燕.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评价[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6):122-124.

[4]王荣. 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及综合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246-247.

[5]李成莲.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科技视界,2014,(33):344.

[6]刘凤侠,钟玉兰.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护理探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