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白芍:养血柔肝是专长

2022-04-11 06:32江媛媛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芍药花柔肝华佗

江媛媛

爱情之花,也是“女科之花”

“芍药”一名,最早见载于《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在溱洧之地,男女以芍药互赠表情谊,也就是说,当时的芍药,是男女恋人互赠之物。

在诗经时代,年轻人定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大多都朴实纯真,却又不乏浪漫。那时的春天,有一个祭祀节日,叫作上巳节。

在这一天,官方规定,青年男女们在春日祭祀之余,可以在野外自由约会,互赠香草。因而这个节日后来又被叫作女儿节、情人节。

《溱洧》就描绘了春季里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三月上巳节这天,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人们在东流水中洗去宿垢,再唱歌踏青,采摘兰草,用柳枝或桃枝蘸上溪水,洒在身上,用以驱邪,祈求幸福和安宁。人们互相赠送香草,表示辟邪和祝福。而男女青年也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对青年男女,呢喃私语,俏皮调笑,而小伙子送给美人的芍药,正是爱的信物、情的象征。

诗经中,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他们的欢歌笑语感染了后世的无数读者。

“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位列草本之首,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

古人形容美女有“立如芍药,坐如牡丹”的句子。芍药花容美好,天生丽质,兼具色、香、韵之美。而芍药的根茎可以入药,在女性美容方面有卓越功效,花朵晒干后可作为花茶饮用,因此芍药又被称为“女科之花”。在名贵花种里,能观赏还能入药的,也只有芍药。

既善养血柔肝,又是美白佳药

白芍入药的由来,相传和神医华佗有很大的关系。传说华佗一直在研究中药材和药材的特性,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当时芍药也在华佗的园内,但华佗并未发现它的药性,所以一直没有入药。芍药化身为人,觉得自己无法入药而备感委屈,在树下啼哭,反复多次后,华佗就重新开始查芍药的药性,但一直没有收获。

后来华佗的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她尝试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自己确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作用,于是芍药的根部——也就是白芍,成了我国中药材之一。

白芍味甘、酸,性微寒,依不同加工方式、用法,治疗效果也有差别。白芍夏季采挖,切去头尾与须根,去外皮后于沸水中略煮,然后晒干切片入药即可,使用时可生用、酒炒或土炒。生白芍用于养阴、柔肝、补血,益胃;酒炒白芍用于和中缓急、止痛,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土炒白芍用于安脾止泻。

白芍功擅养血止痛

宋代文人沈作喆在《寓简》中有一段关于芍药的问答。问题是:人们都喜欢赏芍药,我倒要问,芍药的根有赤、白之分,是否是品种的差异?回答是:白芍得至阳之气,则色白而善补,医家用之以生血而止痛;赤芍得阳气不全者,则色赤而善泻。功用不侔,自然之理也。

一问一答之间,肯定了白芍的主要功用:养血和止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

现代肝病专家关幼波有一张经验方叫健脾舒肝丸,用药为白芍、党参、怀山药、炒薏苡仁、陈皮、当归、柴胡、郁金等,功效是健脾开胃、疏肝理气,专门治疗肝病恢复期,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而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出现的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乏力。

慢性肝病患者伴有胁下隐痛的,可以取芍药花6克、粳米50克,加水熬粥食用,用作辅助治疗。

补气养血助美容

说到养血,自然就要说说美容。

血是人体健康、美丽的基础,血虚的人,大多面色黄或淡白无光、嘴唇色淡、指甲不红润,因此也就很难出现面色红润有光泽的状态。中医养血方中多用白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十分出名的四物汤,白芍与熟地黄、当归、川芎配合,用来补血调经。医家李东垣谈及白芍,指出“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故四物汤用芍药。

您也可取熟地12克、白芍9克、当归6克、川芎6克,加红枣3个,水煮1小时,连水带药倒入热水瓶中,用来冲泡玫瑰花,当茶饮用,美容养颜。

白芍与白术、白茯苓等配合使用,有美白的效果。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记载有三白汤一方,白芍、白术、白茯苓、甘草,水煎温服。这个方子医家本是用来治疗伤寒虚烦的,后人发现它也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用于美容保健。

平时可以直接取芍药花泡茶饮用,用于治疗面部色斑。

养阴益胃效亦佳

芍药的另一个经典方“芍药甘草汤”,用的就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和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的药效。

医家评价其方,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配伍,有酸甘化阴之妙,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医家张洁古曾说:“白芍药、炙甘草,此仲景神品药也。夏月腹痛少加黄芩,恶热腹痛加黄檗,恶寒腹痛加肉桂。”

《伤寒论》中另一个著名方剂“小建中汤”中也有白芍,既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方,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

《辨证录》中记载的健脾饮,用白芍、怀山药、太子参、薏苡仁、扁豆、麦芽、莲子肉、山楂、内金、葛根、大枣等,组方甘酸柔润、滋脾升发、养阴和营,且药性平和,可治疗脾胃虚弱,胃中胀闷,饮食少进,特别是小儿消化不良病症,多以此方为主,药方作适当加减,小孩能够愉快接受,且有不错效果。

亳白芍:药用白芍中的上品

芍药花富丽端庄,被称为“花中宰相”,也是四大药都之首亳州的市花。“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升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是清代诗人刘开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安徽亳州种植芍药的盛况。其实早在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就在亳州开辟了第一块药圃,种植芍药、菊花等药材,并引导周边人家种植,到明清时,乡间已广为种植。

芍药的根,经水煮、去皮、加工,即成白芍。而白芍作为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已有悠久的历史,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

亳白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以亳字冠名的四大药材之一,系生长在亳州市境内的毛茛科植物根的干制品。2013年12月,亳白芍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白芍生長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历史上白芍的地道产区为安徽亳州(亳芍),浙江杭州(杭芍),四川中江、渠县(川芍),现白芍主要栽培于以上三省及山东菏泽。其中,尤以亳芍色白、粉足、质量好,栽培面积大(占全国白芍产量的80%),属药用白芍中的上品。

猜你喜欢
芍药花柔肝华佗
柔肝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华佗学医
华佗学医
芍药花茎矿质元素含量与机械强度的关系
红外线热成像对柔肝化痰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芍药花
哈巴河野生赤芍药香飘千里
扶正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