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戈
2021年,房地产在政策重拳出击下行业流动性趋紧,增速换挡,规模完成率也不及预期,房企经营难言容易。
面对考验方显实力。作为国内民营房企龙头,碧桂园2021年全年营收逆势实现双位数增长,并首次突破5000亿元,成为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中惟一一家全口径销售额在7000亿元档次的房企,继续稳坐行业领先位置。与此同时,公司偿债能力及现金流指标也有显著改善。进入2022年,房产政策正迎来边际缓和,加上行业已进入加速出清、优胜劣汰的阶段,碧桂园积极参与收并购,在新兴业务方面持续发力,有望释放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动能。
2021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580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641万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为5230.6亿元,毛利、净利、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为927.8亿元、409.8亿元、269.3亿元。
着眼于长远发展逻辑,国内房地产业生态已经生变,优质企业更倾向于提升财务的健康度,而不只是追求规模扩张。以碧桂园为例,公司全年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022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0%,已连续6年高于90%。到2021年末,公司账面可动用现金余额1813亿,净经营性现金流也高达108.6亿元,可见其强劲的自我造血能力为企业经营构筑起了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公司有息负债余额也同比下降2.6%至3179.2亿元,现金短债比约2.3倍;净负债率45.4%,相比上年底优化了10.2个百分点,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20年底的80%下降至74%。关于三道红线的情况,目前公司仍处在较为健康的黄档,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中期之前自然实现从黄档到绿档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加权平均融资成本较上年底再次下降了36个基点,为5.2%,考虑到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于碧桂园持续做出积极评价,公司的财务稳健度及融资能力有望在未来保持良好水平。
在当前面临的“三道红线”硬性约束下,国内房企可供使用的杠杆空间受限,这就意味着财务质量优良、杠杆仍有空间的企业有望迎来一定发展利好,碧桂园或正是其中之一。据公司管理层透露,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位于中国内地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4846亿元,另有基本锁定但尚未签约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3365亿元,合计约1.8万亿元,可维持未来3年左右的销售需求。其中,公司预计2022年全年权益可售货量超6500亿元,预计全年去化率将在70%以上,可见其稳健增长能力值得期待。
经历过2021年的“至暗时刻”,房市正迎来政策面的边际缓和,相关监管机构频频传递积极态度。在碧桂园总裁及执行董事莫斌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在逐步筑底过程中,市场信心在逐步恢复。
不过在市场尚不稳定的背景下,恒者恒强的规律意味着中小企业竞争力逐渐弱化,拥有强韧性的龙头房企将获取更大空间,地产行业也正迎来一波并购潮。
就碧桂园而言,公司从2021年四季度就开启了收并购安排。在业绩报告会上,管理层表示,目前公司已与10多家房企进行了谈判,接洽项目合计80多个,已收购了35个,另有30个还在谈判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波动,再加上行业的一些分化,使我们看到市场上的收并购的机会在增多,我们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公司收并购的占比也会增多,我们会加大一些这方面的部署。”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表示,“收并购仍是公司今年比较重要的拓展手段。”
更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于2022年3月先后与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150亿元及4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主要用于并购、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等方面,这意味着公司的可拓展余地是很可观的。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业务领域,碧桂园在机器人、智能家居领域已有多项科技成果落地,正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以碧桂园子公司博智林为例,截至2022年2月底,拥有的21款建筑机器人已经在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350个项目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交付超750台,总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
4年前,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在一次内部管理会议上表示:“希望借助机器人应用,在建筑行业把工人工作效率提高50%,同时降低建筑工地的伤亡率,改进工程质量,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如今来看,这项具有时代前瞻性的使命已经一步步落地在碧桂园实际生产之中。
整体而言,从稳健的经营状态和财务水平、充沛的可售货值、以及多元协同的业务结構,市场看得到碧桂园的底气,而面对行业风云变幻,稳固基本盘之时选择性进攻,将为碧桂园打造一个怎样值得期待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