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 要:计算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计算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计算既反映着数学规律,也需要运用数学规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通过计算提高数学能力,丰富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部分题型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简便算法,让学生在提高运算效率的同时活跃数学思维。
关键词:计算题;小学数学;数学规律;简便算法
新课标注重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是能力范畴。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看,许多习题可以通过简便算法求得结果。如果应用简便算法,由于省去了一些计算步骤,由此也会带动运算正确率的提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可使用简便算法的题型做一小结,以供广大师生借鉴。
一、简便算法概述
简便算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模式,具体指学生根据数学算式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依据四则运算性质灵活设计解题思路,用最简单的步骤取得正确结果。新的教育理念认为:简便运算不单纯是一种数学技能,而应被视为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途径。通过系统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题技巧,还可以从更深程度上把握数学定律,提升数学学习体验。
二、有关加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加法简便运算通常体现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使用上。加法交换律的表现形式为A+B=B+A,加法结合律的表现形式为A+(B+C)=(A+B)+C。下面结合几个算式,探讨一下两个定律的具体应用。
(一)基本题型
(1)35+274+165=
(2)158+694+342+106=
通过观察,第一题可以先让35同165相加,得出结果为200,再用200同274相加,得出结果为474,这是将加法交换律同加法结合律一同使用,使得运算比较简便。同理,第二题可以让158同342相加,得出结果为500;再让694同106相加,得出結果为800,再将500与800相加,得出最后结果为1300。
(二)拓展题型
(1)632+198=
(2)632+202=
通过观察,第一题可以将198化为200-2,这样一来,原题就成为632+200-2,很快得出结果为830。同理,第二题可以将202化为200+2,这样一来,原题就成为632+200+2,很快得出结果为834。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两道题进行对比,分析一下什么时候加数,什么时候减数。经过分析,最后的结论是:不足整百的凑足整百后要减去一个数,超过整百的凑足整百后要加上一个数。
(3)1544+387+269+160=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道题不论怎样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不容易将数凑成整百,不过,还是有简便算法可寻。下面尝试算一下:
1544+387+269+160=1500+44+400-13+300-31+100+60=1500+400+300+100+60+44-13-31=2360。
通过这道题可以得知:并不是只有两个数一结合就得到整十整百才算简便运算。
三、有关减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减法中的简便运算通常体现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以上的数,此时,可以将原算式化为从大数中减去两个小数的和,用公式表示即为A-B-C=A-(B+C)。下面结合几个算式,讨论一下这个定律的应用。
(一)基本题型
(1)476-119-81=
(2)524-(156+124)=
通过观察,第一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加到一起,凑成200(119+81=200),然后再用476减去200,求得最终结果为276。与之相反,第二题则可以打开括号,先用524减去124,得出结果为400。再用400减去156,得出最终结果为244。
(二)拓展题型
947-147-132-68=
通过观察,可以先算第一步,得出结果为800;然后,再将剩余的两个减数相加,得出结果为200(132+68=200)。最后,再用800减去200,求得最终结果为600。总结此类题的运算规律,那就是先观察,后动笔,这样就可以免去繁冗的运算过程 。
四、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
在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当中,学生不可依据算式顺序盲目动笔,而应先对算式整体进行观察,看看是否有应用简便算法的机会。如果有,适当运用简便算法,可以省却不必要的劳动,同时还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比如:
(1)2467+89-467=
(2)1587-699+113=
931406-559+320-121=
通过观察,第一题可以先进行减法运算,求得2467-467的值。经计算得知,结果为2000。再用2000加上89,求得最终结果为2089。第二题则可先进行加法运算,即先算出1587+113=1700,再用1700减去699,求得最终结果为1001。第三题则可化为1406+320-(559+121)=1726-680=1046。当然,在最后一步的运算过程中,680还可以化为700-20,即1726-680=1726-700+20,这样算起来更为简便。学生如果运算熟练了,这一步算式也可以放在头脑中而不必列在纸上,从而省去一点时间。
五、有关乘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乘法运算的简便算法通常体现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使用。有时,乘法分配律还可以反向使用。下面举几个例子,介绍一下乘法运算中的简便算法。
(一)基本题型
(1)125x37x8=
(2)25x28=
(3)(80+8)x125=
(4)34x68+66x68
通過观察,第一题可以先算125 x8,求得结果为1000,再算1000x37,求得最终结果为37000。第二题中的25可以化为100/4,这样一来,原算式就化为28x100/4,如此可得结果为700。第三题可将括号打开,化为80x125+8x125=10000+1000=11000。第四题则与第三题刚好逆向,可将原式化为(34+66)x68,由此求得最终结果为6800。
总之,何时使用乘法分配律,何时逆向使用乘法分配律,均需结合具体情况。学生应养成从全局观察算式的习惯和采用适当运算方法的能力。
(二)拓展题型
(1)88x125=
(2)47x99=
(3)337x49+337=
(4)13x38+26=
(5)158x402+42x402+402=
通过观察,第一题可以化为(80+8)x125,打开括号,可以很容易求得结果为11000。第二题可以将99化为100-1,这样算式就变为44x(100-1),打开括号,算式变为4400-44,求得最终结果为4356。第三题可以化为337x(49+1),运算得知,结果为16850。第四题可以化为13x38+13x2=13x(38+2)=13x40=520。第五题可以化为(158+42)x402+402=200x402+402=80400+402=80802。
总结起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一定一次将可加的都加在一起,或一次将可拆开的都拆开,使用应以凑成整数、给运算带来方便为原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进行大量运算,在实践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总结
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有许多,教师应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具体习题逐渐为学生积累一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使数学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也可以激发学生探讨数学奥秘的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数学运算比赛,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为对方出题,学生在命题过程中会从更深一个层次提高对数学规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 2011(02):876.
[2]胡文丽.口算·估算·笔算——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0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