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肃敏(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土家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独特的民族元素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土家族古建筑就是土家族的民族元素之一,其以开敞和内涵丰富、多样化为特征的建筑风格,让人从中看出了不一样的美学色彩。从土家族的古建筑空间来看,其选址方案及设计元素都充满了浓郁的土家族风情。事实上,这对于我们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上面也具有参考价值。在现代建筑中应用传统古建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件或纹样[1],能够有效彰显出建筑设计方案的传统文化色彩,让建筑设计更加具有“标识性”的特色。
基于此,本文专门分析土家族古建筑空间的美学色彩,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土家族古建筑空间的美学元素。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对此进行阐述。图1为土家族吊脚楼。
图1 土家族吊脚楼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斯克拉顿提出:“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征是实用性、地区性、总效性、公共性和技术性。”这无疑也是现代建筑美学的审美标准。从地域性来说土家民居建筑,特别是吊脚楼总是以它的别致、优美的形式点缀所在的自然环境,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通过相互映衬、烘托和照应,使整个土家山寨的景物向美的境界升华。从技术性来说,土家吊脚楼采用我国木构建筑具有的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等优点,集美观、坚固、实用一体。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接,不用铁打,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均是木材加工而成,屋面盖青灰泥瓦或杉木皮。这些材料构成了整幢房屋的天然色彩,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具有十分浓郁的土乡气息,是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完美结合,因而土家吊脚楼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经百年而不衰。总而言之,土家吊脚楼无论是外部结构还是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具有极高的审美欣赏价值,无论是远眺近览,还是平视仰瞻,它那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均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这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总之,恩施土家人在其独特的居住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恩施土家族吊脚楼造型风格别具一格,土家山寨聚落景观讲究与自然的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有很高的审美欣赏价值,集中体现了土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土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民族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加强保护和深入研究。
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现存有大量的各类文物古建筑遗迹[2],还有大量的土家族建筑正在正常使用。
由于土家族民族区多处于武陵山区或鄂西南地区,这些地区一般群山环绕,沟壑繁多,地势高低不平,再加上这些地区均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气候较为潮湿。所以,土家族建筑在设计上面,也是充分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地面的直接接触较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目前来看,土家族建筑的主要特色在于:
根据土家族区域的地形特征,“巢居”成为土家族建筑的主体。这是一种较早的干栏建筑,以长江流域以南居多。这种建筑充分结合了土家族区域森林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规避各种野兽及昆虫、毒蛇等,且能够有效避免气候湿热。
在土家族区域,除了土家族之外,还有汉族以及其他的少数民族,但土家族始终是主体。而在其建筑空间结构上面也是典型的自成章法。特别在大西南民居当中,“井院式干栏”比比皆是。井院的设计思路取材于窑洞,而干栏则是南方民族所普遍采取的民居形式。这种井院式的建筑空间结构,同土家族的历史发展和传承是很有关联的。
“井院式干栏”的主要结构特征在于:一间明屋,两间暗屋,三间开敞式房间。其中厢房为横屋。这样,将干栏、井院进行有机结合。
风格独到的土家族古建筑,成为一种文化信息传播载体[3]。下面我们就以湘西土家吊脚楼为案例,来分析一下土家族吊脚楼的主要空间美学色彩。
吊脚楼的出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湘西山区山高岭峻,河谷深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号称“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便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
从外形上看,湘西土家吊脚楼多为九柱落地,横梁对穿,为典型的穿斗式建筑。楼台悬空,分上下两层,绕楼的曲廊上有一排柱悬于空中,整栋木楼像人吊着一只脚站着,以此得名。木楼皆属五柱六挂或五柱七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特点。有架在水上的,也有屹立在山间的。吊脚楼一般为两层: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下层多开敞,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屋顶歇山起翘,有精美的雕花栏杆及门窗。吊脚楼看起来轻盈灵巧,素雅别致;居住舒适,干爽透气,适应当地生态环境。
湘西土家吊脚楼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建筑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出抽象的社会人生及人民的观念情绪。“这种建筑的产品是应该单凭他们本身就足以启发思考和唤起普遍观念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其美学特征进行具体阐述:
2.2.1 结构美
中国建筑在各个方面都能散发出浓厚的美学韵味,但首先是结构美。
湘西土家吊脚楼,作为一个建筑单体,是由屋顶、屋身和屋基三部分有机构成。这种木构形式和谐统一,结构逻辑严密,联系通顺。山面的密柱(柱径较细)落地、短柱和落地柱直接承檩,穿枋贯穿于立柱之间,出挑的枋木来承接出檐,为典型的木构架民居。
某种意义上,湘西丰富的木材资源决定了土家吊脚楼的结构逻辑与构造方法。整个建筑从构架、檩椽,到墙板、树皮瓦全都是由木材构成。各构件之间用榫头穿卯眼相连接,这种榫卯技术的运用,使各构架之间的拉力加强,结构更加严密。同时,木材本身的生命力使建筑质地温暖,朴素自然,不仅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更赋予了建筑生命活力。
2.2.2 形式美
任何审美现象的载体是对象的形式。故而古往今来,多数美学家定义:“美”在于形式,本身是超功利、超目的的。构成对象形式的全体应当是:①形式的要素;②要素之间的关系;③一定关系的要素合成能指的同时所指涉的意义。
中国建筑有追崇博大的文化传统。这种博大,反映在建筑形式上,主要体现为群体组合向地面四处铺开的连续性。湘西土家吊脚楼,作为一个独立的住屋类型的个体,通过自身有机生长必然导致聚落性群体的出现。这种聚落性群体“量”的积累,是一种展现在大地上的逻辑与形式。在湘西凤凰县沱江镇古城,河道走向决定了古城的形式:以沱江为主轴,主题建筑沿河岸布置,与主轴平行的副轴序列融入其中。这种序列形式使群体组合的空间造型、生活情调与美学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如湘西张家界山区,村寨布局因地制宜,主要街道与等高线平行布置,建筑随山势变化而层层升高,层次感丰富,不仅促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增加了人与建筑空间的联系。
湘西土家吊脚楼的形式美,还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湘西山区,常能看到褐木黑瓦歇山顶的木楼鳞次栉比,迤逦山野,蔚为壮观。这种民居聚落形式与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是人文系统中内在的血缘关系的真实写照,映射出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人文结构。同时,聚落还依据自然气候条件布置,使建筑融入自然的怀抱,满足不同的审美要求,实现建筑与自然“对话”。
2.2.3 内容美
“建筑美的审美价值,来自相互依存的建筑形式美与内容美两方面。建筑形式美除其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之外,还在形式美背后蕴涵着或暗示出建筑形象一定的精神意义,其实就是建筑美的内容,它是抽象性、象征性的。”
湘西土家吊脚楼的内容之美首先表现在空间组合上:以祠堂为中心,住宅与之结合的聚居建筑。湘西聚居建筑无论规模大小、平面形式如何,都是以祠堂为中心。这里是整个家族的公共活动空间,用来供奉祖先牌位,商讨全族大事,接待重要宾客等。这种空间组合是居民按照社会制度、家庭观念、信仰、生活方式等社会人文因素排列出的民居建筑空间形制,表现出从血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深蒂固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内部装饰,主体现在门、窗户、梁、枋、楣罩、柱头、柱础、撑拱、琴枋、雀替等装饰上。特别是吊脚楼的窗格装饰造型,其品种繁多,诸如分格类:满布式——“平行直棂”“攒方锦”“龟脊锦”;连锁类:肘接式——风车,内外连锁——万不断:波纹类:平行波纹,万字纹,均为直线的横竖、倾斜、长短、疏密的各种组合成条理分明而富有韵律美的窗格图案。内外连锁——金钱纹、套方锦、汉纹、并合锦;连锁肘接式——楔接纹、回纹、云板纹和在几何图案中嵌上自然形态的雕花,如佛手、蝙蝠、蝴蝶、龙凤、花卉等。均为直线曲线的刚柔相济,疏密相间,自然穿插,均齐而平衡,具有灵动多姿和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减少建筑结构的僵直、单调之感,土家民居建筑在其屋梁、楣罩、柱头、檐口、挑梁及柱础上均雕刻人物、花卉、山水、动物及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的各种用线造型的花纹图案,甚至在吊脚楼的悬空柱顶端也雕饰成六方或八方的金爪形图案。图案内容大都是象征吉祥的花卉、动物和几何纹,极大地丰富了土家民居建筑的内部装饰,体现了土家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从而使整个民居建筑在整体上和谐统一,在局部装饰上具有丰富的变化,真正达到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效果。
湘西土家吊脚楼的内容之美还表现在家庭之制上,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中国自古的家庭之制对建筑群体组合具有深刻影响;而建筑的群体组合,又反过来体现家庭之制的礼。家庭结构与建筑结构,在文化意义上是统一,体现于每家每户。湘西民居采用堂屋为核心,正屋为主体,厢房、杂屋位居两侧的中轴对称的天井式院落组合形式,充分反映出上下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的封建礼仪等级制度,体现出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伦理观念和人文精神。
土家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独特的民族元素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土家族古建筑就是土家族的民族元素之一。土家族古建筑一直是我国传统民居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等地带,土家族古建筑可以说是星罗棋布,构成了当地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一直被誉为巴楚文化的一个象征。而土家族古建筑空间的美学色彩,也是长期以来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土家族古建筑空间的美学色彩开展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土家族文化当中的一些重要元素,从而进一步深入的剖析土家族民族文化当中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