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运河之星幼儿园 叶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抓住偶然发生的事件,深入挖掘它的重要价值,基于这个偶然事件构建课程框架,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使他们储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获优秀的学习品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文件要求和国家的号召,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理解能力构建生成性微课程,让幼儿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书本和环境,促进他们深度学习,推动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生成性微课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就是基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周边资源等形成的具有生活气息的生成性课程。通俗来说,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与游戏期间会出现很多在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以此为契机教育幼儿,达到提升其知识水平和社会性发展的目的。除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以外,还可以运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各种资源,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微课程,以此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促进其深度学习。
生成性微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生成性微课程并不是固定的,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如路上的行人、天上的云朵、起舞的蝴蝶等。换言之,生成性微课程的资源藏在生活的每一处,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这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第二,具有教学目标灵活的特点。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他们身心发展速度很快。用通俗的话来说,30岁和31岁的人在认知、思维等方面可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3岁和4岁的幼儿却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在生成性微课程的构建上需要遵循“动态化”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调整微课程教学目标,确保生成性微课程适应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第三,具有理论背景和结构框架的特点。生成性微课程在幼儿园并非“师出无名”,它的设置有教育理论作支撑,能满足幼儿学习与心理发展需求。
幼儿园生成性微课程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新型的学前教育环境。与此同时,生成性微课程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交流,还能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生成性微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第二,生成性微课程的设置帮助幼儿摆脱了传统固定的、特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的支撑,有助于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增强幼儿与知识的互动性,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生成性微课程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它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他们探索求知能力。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这对他们的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第四,由于生成性微课程是不固定的,可以随时随地生成,而且由幼儿掌握主动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望等,有助于唤醒幼儿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生成性微课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充分发挥它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必须提供良好的支持,包括教师的支持、材料与环境的支持等。结合笔者多年的学前教育实践经验,在这里针对生成性微课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分享几点心得感悟:
观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在生成性微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的重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这个工具,依据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从课程意识发现有助于构建生成性微课程的资源,找到课程的切入点。换言之,将生活资源转变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有几个幼儿准备把绿色的盆栽搬到窗台上让它们晒太阳,其中有一盆绿植状态不是很好,其中几片叶子已经发黄了,而且头部也耷拉了下来。笔者听到幼儿A对幼儿B说:“这盆花是不是要死掉了,你看它好几片叶子都不行了。”这时候幼儿C说道:“我们看看晒晒太阳能不能救活它。”B接着说道:“好像光晒太阳是不行的,我看我妈妈平时种花还要给花施肥。”因为这几盆状态不一样的盆栽,幼儿对“如何养好植物”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抓住这一契机,笔者准备构建生成性微课程,以此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于是,笔者又从别的班找来了一些状态并不好的植物,将它们分发给已经分好小组的幼儿,要求每个小组的幼儿齐心协力照顾好植物,想办法让它重新焕发生机。担任了“护花使者”后,幼儿的热情高涨,有的小组通过询问爸爸妈妈了解植物的养护方法;有的小组则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获取了一些养护知识。储备了这些科学知识后,各小组幼儿开始了分工,主要任务有浇水、施肥、晒太阳、记录等。他们按照计划一起养护植物,观察并记录上它们的生长过程,从之前的“蔫头耷脑”到如今的“生机勃勃”,每一盆植物都有幼儿精心养护的痕迹。这样的生成性微课程既教给了幼儿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深度学习。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倾向与积极态度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需要具备的宝贵品质。幼儿园在构建生成性微课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提出自己的质疑、猜测与问题等,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用符号、图像、语言等提出来,从而达到促进他们深度学习的目的。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幼儿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在成年人看来很简单甚至很幼稚的问题,但是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站在成人的视角评判,要站在幼儿的视角思考,保护好他们的童心,并以此为契机开发课程资源,给予良好的支持,立足实际生活推进课程,让课程更具有生活性,而且更加深入、真实。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比喻,假如幼儿没有产生饥饿感,大人追着给他们喂饭也无济于事,他们吃饭效率不高,若是幼儿自己饿了,让他们自己吃饭,效率会很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提问,在这个基础上生成微课程,让教育有良好的支持,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午饭期间,有个幼儿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牛奶,这个牛奶的瓶子特别好看,当这个幼儿喝完牛奶准备把瓶子扔掉的时候,另外一个小朋友说道:“XX,你的这个瓶子好好看,给我吧,我可以用来养花。”这个准备扔瓶子的幼儿说道:“这个瓶子可以用来养花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针对牛奶瓶子能不能用来养花展开了讨论。面对这个场景,笔者立即发现了微课程的生成契机,笔者对幼儿说道:“小朋友们,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是不是会产生很多垃圾,能不能把它们再利用起来呢,这样省钱又环保?”幼儿的兴致瞬间被点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因此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老师,哪些东西可以再利用起来呢?”“我们怎么把这些废旧的材料利用起来呢?”结合他们的问题,笔者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变废为宝”活动,让幼儿第二天从家中带来自己或家长准备扔掉的废旧材料。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废旧的易拉罐,有破了的衣服,有空的矿泉水瓶子、洗衣液瓶子,有破了洞的鞋子等。接着,笔者给他们播放了一些关于变废为宝后的成品,如利用旧衣服改造的玩偶,利用玻璃瓶做成的花瓶等。这些图片点燃了幼儿的灵感,他们相互分享材料,在笔者的帮助下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具有艺术性,或具有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实现了深度学习。因此,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追随幼儿的问题,并给予材料与环境的支持,让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释放,这是构建非成人给予的课程而实现幼儿主导下的生成性微课程的关键。
幼儿对游戏活动是没有抵抗力的,这也是构建生成性微课程的契机。一直以来,游戏化教学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幼儿做游戏活动,以此提升幼儿行为能力,活跃其思维,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在指向生成性微课程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将一些生活化元素加入其中,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本土化资源,这样更容易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完成生成性微课程的建设。换言之,建立在游戏化、生活化上的生成性微课程能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笔者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很喜欢扮演各种角色,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过家家”这个游戏活动,基于“过家家”开展生成性微课程,组织幼儿创建自己的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有效开展游戏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课程开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组织幼儿收集幼儿园内的落叶、树枝,同时提供他们小板凳、橡皮泥等各种材料。有了这些材料的支持,幼儿“大展身手”,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模仿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爸爸妈妈的行为举止创造,如有的幼儿按照树叶的颜色对它们进行分类,做出不同品种的“菜肴”;有的幼儿在家里来客人时根据他们的数量用橡皮泥捏了对应数量的“杯子”,用它们倒水给客人喝。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数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创造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与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抓住契机开展微课程教学,通过这种生成性课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如有一次“三人四足”游戏活动中,有几组幼儿一直摔倒,互相责备对方。笔者便抓住这一契机准备对他们进行主题为“团结”的微课程教学。首先,笔者给他们讲了《两驴吃草》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被一根绳子拴住的两头驴,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一开始都想吃自己身边的这堆草,但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都吃不到。经过商量和思考后,决定先一起吃其中一边的草,再去吃另外一边的草,最后两头驴顺利吃完了两堆草。接着,笔者告诉这个游戏活动的最终不是为了输赢,而是学会团结。经过笔者的指导后,幼儿重新一起商量,决定好左右脚的顺序,最后顺利完成了游戏活动。立足游戏活动生成微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能动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他们的学习深度。
生成性微课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行动的过程,它具有随机性、教育性等特征。对课程结果而言,课程实施过程更为重要。为了构建更好地生成性微课程,教师不仅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程资源,还要在活动结束后积极反思,积累丰富的经验。譬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给予了幼儿良好的环境与资源支持;是否存在过度干预的行为;是否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没有忽略的问题;是否有不恰当、不合理的指导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通过回忆和梳理整个课程开展的经历及时发现生成性微课程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学相长。除此之外,生成性微课程的建设是具有发展性的、可持续性的,所以教师需具备发展性的眼光,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盘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善于抓住每一个可能生成微课程的契机,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究,让生成性微课程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幼儿园应积极推广生成性微课程,在各方面提供支持。生成性微课程具有自由性、开放性、教学目标灵活、理论背景和结构框架等特点,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创设新型的学前教育环境、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探索求知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构建生成性微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了解兴趣爱好,同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提问,做好各方面的支持,立足实际设计游戏活动,以此调动幼儿能动性。此外,在活动结束后积极反思,积累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生成性微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