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本刊编辑 唐超
《群医学》作者:乔纳森·格雷 卡瑞娜·麦克哈迪 缪尔·格雷主译:王辰 杨维中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4月
在医学实践中,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一直并行发展,其间有不小的“裂痕”。我国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必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而群医学概念的提出为弥补这一裂痕提供了思路。
何为“群医学”呢?
答案可以在《群医学》一书中找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2018年起,群医学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群医学是运用、融合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动员现实可及的资源,从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5个方面,统筹个体卫生行为与群体卫生行动。
作为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群医学是根据不同群体健康和疾病的差异特点,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相关因素,对某个群体疾病进行的防诊治活动,使群体或整个人类的生命全程健康效益最大化,医疗卫生的成本及资源分配最优化。
该书的主编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认为,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长期割裂发展的情况下,群医学或能成为一种医学发展的新范式、新取向,让人们不再把“防”“治”分而谈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群的责任归为医学的一部分、临床医生工作的一部分。
据悉,群医学旨在提倡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实施个体诊疗、康复保健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活动,从而实现人群疾病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
该书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平衡各项责任——厘清群医学的目标”,介绍临床医生新的责任、人群健康、患者体验和价值提升等与群医学相关的概念和理念,是后两部分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群医学的基本要素”,讲述从服务体系、组织和文化角度如何构建群医学的基本要素,是从管理视角指导群医学实践的部分;第三部分“发展群医学技能”,阐述在领导力、照护质量、知识管理和预算制订方面如何提升工作技能,是从个人视角指导群医学实践的部分。
王辰指出,公共卫生是社会行动,是基于医学原理出发,考虑社会资源配置,为了维护群体民众的健康而采取的行动,而群医学则是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来指导维护群体健康的行动,统筹了个体卫生行为和群体卫生实践。它融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统筹个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措施与人群整体健康行动,从而达到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
20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王辰表示,“未来,群医学的兴起应当深刻地改变现代医生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