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先锋阵地,引导着广大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和教师队伍的“领头雁”,给予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广大青年精心的关怀与指导。文章从提升技能水平、完善考核机制、用好红色资源、做好课程思政、弘扬社会正气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从而提升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
基金项目: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商贸系党支部2020年度一般课题“党支部战斗力提升研究与实践——实现中国梦,增强家国情”(KY2020Y31-DJ)。
作者简介:孔欣,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广东佛山528137)。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3-0090-03
一、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一个教工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教师党员就是一个榜样。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党委的基层党组织,也是做好高校党的建设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沿阵地。党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党群关系是否紧密联系,都需要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工党支部是由思想进步、表现优异的教师党员组成的。这也就意味着广大党员教师更需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担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此,教工党支部必须不断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战斗堡壘作用持续增强,广大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并取得明显成效。然而,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少数教师党员党的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党支部书记党务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效调动和激励党务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机制办法不够健全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工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课堂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中不断强化政治担当。
二、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新形势下,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对我国高校部分师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教职工党员的思想觉悟不高,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不到位,丧失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缺失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部分教职工党员不能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待问题也只停留在表面,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让这些理论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更有甚者只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科研、教学等方面,对待党建工作持消极态度,导致部分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停留在表面,党建工作变得形式化、教条化。以上这些问题使得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难度不断增加。
(二)党建工作缺乏制度保障
部分高校教工党支部虽然有制度,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不能落实到位,导致党建工作的随意性较大。部分高校的教职工职业发展只与教学、科研、竞赛等业务工作的业绩相关联,却很少将党建工作成绩纳入工作考核范围,这必然使部分党员教师轻视党建工作[1]。
(三)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形式缺乏创新
部分高校教工党组织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时,没有一语中的、直击问题要害;对开展各项党建活动较少提前进行部署研究,导致活动成效不显;会议结束后,针对需要整改落实的地方并没有立刻进行改正,进度较慢,甚至听之任之、不管不顾。部分教工党支部的工作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没有激发教师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党支部党建工作缺乏活力。
(四)“重党内、轻党外”的倾向
开展党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然而,部分教工党支部的党建活动空间仅仅局限在支部党员中,缺少与非党员教师的沟通,导致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部分教工党支部还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难题,不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没有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贴近群众。
三、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党性素养,促进教学相长
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要把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规范开展教师党员党内学习教育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自学计划,灵活采用网络选学、互鉴互学、实践研学等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党员党性修养[2]。
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相融合。一是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如教师党员宣誓活动、如何成为“大先生”的征文活动、师德师风讨论沙龙等,增强广大教师党员的党性意识。二是开展具有特色的专业研讨会、教学能力大赛、教师交流沙龙等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三是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把学习内容以音频、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四是运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情境教学法等方式,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完善考核机制,做好制度建设
高校教工党支部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严格把控党员教师的“入口关”“日常关”。在发展新党员时,要严格把好“入口关”,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党建工作中,要把好高校教师党员的“日常關”。完善对党员教师的考核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党员教师,要做好正面宣传与表彰工作,引导其他教师向这些优秀的同志学习;对于排名靠后的党员教师,党支部要敢于“亮红牌”,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三)用好红色资源,提高觉悟意识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用红色资源教育广大党员教师,能够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让他们更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高校教工党支部可通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烈士陵园、军事博物馆等重要纪念场所,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引导党员教师从这些红色资源中回顾党走过的艰难历程,使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
高校教工党支部需持之以恒地开展党史教育工作,一方面,做好组织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可组织开展“专题党课”“党史问答竞赛”“党史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同时,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能够高质量、有效率地持续下去,教工党支部可指派指导员,定期考核每一位党员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不断提高高校全体党员的党性意识。
(四)做好课程思政,构建育人格局
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我国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为此,要做好课程思政相关工作,画好思政育人“同心圆”。
对于学生而言,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课堂。如果说学生处在思政育人“同心圆”的圆心,那么课程体系自然是离圆心最近的一环。作为党员教师,不仅需要上好专业课,还需要把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科学思维等教育融入所授课程的课堂教学各环节,特别是深挖校史和“四史”中的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时,切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标签式说教,要确保其与知识点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契合性和紧密性。
教工党支部要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积极与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各科老师联系,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各个方面的难题,针对重点学困生等群体,努力做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广大党员教师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五)弘扬社会正气,发挥榜样力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教工党支部可发掘具有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并且用这些案例去教育广大党员教师。比如,组织全体教师党员集中收看专题片,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燃灯校长”张桂梅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复兴使命感,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以他们为榜样,立足岗位、赓续薪火,不断传承他们的师者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更多的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团结协作方面需要“求大同存小异”,用自身影响力去带动周围的教职工投身于学校的发展中,不断营造团结稳定、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建成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教工党支部,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抓好教工党支部建设,有助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党的所有工作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支部上去,让每一个教工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才可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可以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刘素贞.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
[2]韦杰,朱平,高鑫,等.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学科融合研究[J].高教学刊,2021,7(31).
责任编辑:钟雪